李應,鄆州人氏,是一位武藝高強的豪傑。他擅長使用渾鐵點鋼槍,並且背上藏有五把飛刀,能在百步之內取人性命,神出鬼沒,因此被人們稱為“撲天雕”。作為獨龍崗李家莊的莊主,李應與祝家莊、扈家莊結成了三莊同盟,共同抵禦梁山泊的勢力。他們曾約定一旦出事便互相救應。
然而,事情的發展卻超出了他們的預料。楊雄、石秀和時遷在投奔梁山的途中,途經祝家莊,並在客店投宿。然而,他們卻偷吃了店家的報曉公雞,引發了一場言語不和的大鬨。這場爭執最終導致了祝家莊的村店被放火燒毀。
在混亂中,時遷被祝家莊的莊客擒獲。而楊雄和石秀則巧遇了鬼臉兒杜興。杜興此時正在李家莊擔任主管,因為楊雄曾經對他有恩,他便將二人引見給李應。
楊雄向李應請求幫助,希望他能修書給祝家莊,討回時遷。李應慨然應諾,並置酒招待二人。他深知這次事件可能會引發更大的衝突,但他也明白作為三莊同盟的一員,他有責任保護自己的朋友和盟友。
李應得知祝家莊不肯放人的消息後,心中怒火中燒。他讓門館先生書信一封,署名後命副主管送往祝家莊,希望能夠通過書信的方式解決問題。然而,祝家莊卻依然不肯放人,這讓李應感到非常憤怒。
無奈之下,李應隻得親筆書信,再命杜興前去。他在信中寫道“祝家莊若不放人,我李應必將親自前來討回公道!”這封信充滿了威脅和決心,但祝家莊仍舊不放時遷。更過分的是,祝彪還撕毀了李應的書劄,並宣稱要將李應當做梁山強寇解往官府。
李應聞知此事後大怒,他點起三百莊客,直奔祝家莊而去。一場激戰即將上演。在戰場上,李應與祝彪展開了激烈的交戰。兩人你來我往,刀光劍影之間,隻見李應縱馬追趕著祝彪。經過十七八回合的較量,祝彪漸漸不敵敗走。李應緊隨其後,想要一舉擒獲這個敵人。
然而,就在此時,祝彪突然使出了暗箭。一支利箭射中了李應的臂膀,讓他受傷墜馬。幸被楊雄、石秀及時搶回才保住了性命。這次戰鬥讓李家莊與祝家莊徹底交惡,雙方的關係變得更加緊張。
楊雄見通過李應未能討回時遷,便告辭離去,前往梁山泊求援。他知道隻有得到梁山泊的幫助才能解救時遷和其他被困的人質。臨行前,李應又贈以金銀給楊雄作為路費和援助資金。他希望楊雄能夠順利到達梁山泊並帶回援軍來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宋江攻打祝家莊失利後,心中焦慮不安。在楊雄的建議下,他備禮去見李應,打算與他商討對策。然而,當宋江一行人來到李家莊時,卻被告知李應“臂傷未愈,臥病在床”,無法相見。這讓宋江感到十分失望和無奈。
儘管宋江一再請求見麵並送上禮物以示誠意,但李應仍然避而不見,也不肯接受禮物。這讓宋江更加堅定了要與李應合作的決心。然而,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李應對梁山攻打祝家莊的行為始終袖手旁觀,不肯出兵援救。
最終,在攻破祝家莊後,吳用命蕭讓假扮鄆州知府,以祝家莊狀告李應勾結梁山為由,將李應、杜興綁縛州府。而後在途中將二人劫上梁山。
當李應請求下山時,卻得知家眷已被接到山寨,而李家莊也被燒成平地。這個消息讓他徹底絕望了。他意識到自己已經沒有退路可走,隻能留在梁山繼續戰鬥下去。
李應上山後,與杜興、蔣敬一同總管山寨錢糧金帛。他們三人各司其職,共同管理著梁山的財政和經濟事務。
後來,李應參與了遠征華州的戰鬥,隨宋江大鬨華山。
宋江繼任梁山寨主後,在忠義堂周圍設立四座旱寨。李應坐鎮前軍寨,居第一位。
隨後,李應隨征大名府,與史進、孫新統領一千兵馬,擔任第四路先鋒。在這次戰鬥中,李應再次展現了他的軍事才能和領導能力,為梁山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
關勝為解北京之圍,率軍征討梁山。宋江聞訊,連忙撤軍回援,用計俘獲關勝。李應衝入官軍寨內,救出被擒的張橫、阮小七等人,奪取一應糧草馬匹。這一行動不僅解救了被困的兄弟,還為梁山補充了重要的物資和資源。
智取大名府時,李應扮做客人,混進北京為內應,與史進一同奪取東門。他們巧妙地利用了自己的身份和智慧,成功地完成了任務,為梁山的勝利立下了赫赫戰功。
梁山排座次時,李應排第十一位,星號天富星,與柴進一同擔任掌管錢糧頭領。這個職位對於梁山來說至關重要,它關係到整個山寨的生計和發展。李應憑借他的能力和經驗,成功地履行了這個職責,為梁山的繁榮做出了重要貢獻。
梁山受招安後,李應隨宋江南征北戰,頗有戰功。
在征討遼國時,李應輔佐趙安撫,留守檀州。他在這個重要的位置上,負責指揮和管理檀州的事務,確保了後方的穩定和安全。同時,他還積極參與前線的戰鬥,為梁山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隨後,李應隨關勝攻破太乙混天象陣中的土星陣。這一行動不僅展現了他的軍事才能和勇氣,還為梁山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征討田虎時,李應與柴進一同鎮守陵川縣。他們在這個關鍵的位置上,負責指揮和管理陵川縣的事務,確保了梁山的安全和穩定。
還有,李應曾隨盧俊義攻破玉門關,刺死兵敗逃到此處的大同關守將睦輝。
在征討王慶時,李應與柴進護送糧草到前線,途中在龍門山遇伏。麵對敵人的伏擊,他毫不畏懼,配合柴進以火炮擊殺淮西大將縻貹。這一行動不僅解救了被困的兄弟,還為梁山補充了重要的物資和資源。
後來,李應與盧俊義、柴進等人埋伏在秦州之北的流沙河,以戰船塞斷河路,擒獲匪首王慶。
在征討方臘時,李應率領孔明、孔亮、施恩、杜興前往江陰、太倉等處協助水軍作戰。
睦州之戰時,李應又以飛刀殺死守將伍應星。
江南平定後,李應作為梁山好漢之一,隨宋江等人接受朝廷的招安,並被授為武節將軍、中山府鄆州都統製。這一職位對於李應來說既是榮譽也是責任,意味著他將管理一方的軍事事務。
然而,李應在到任半年後,聽聞柴進隱退的消息,心中不禁生出了歸隱之意。他深知江湖險惡,官場更是複雜多變,於是決定效仿柴進,遠離朝堂紛爭。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李應巧妙地推稱自己患上了風癱,無法繼續擔任官職。他納還了官誥,毅然決然地返回了故鄉獨龍岡。
回到故鄉後,李應與杜興一同過上了富豪的生活。他們利用在梁山積累的財富和經驗,經營起了自己的產業,逐漸成為當地的富紳。李應和杜興在故鄉過著平靜而快樂的生活,遠離了官場的爾虞我詐和江湖的血雨腥風。
終身快樂,俱得善終。這是對李應一生最好的總結。他從一個威震江湖的“撲天雕”,到一個隱居鄉裡的富紳,經曆了人生的起伏和變遷。但無論身處何方,他都保持著一顆善良和正直的心,這也是他能最終得到善終的原因。
喜歡發現曆史人物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發現曆史人物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