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振,綽號“轟天雷”,是燕陵人氏,被譽為“宋朝天下第一個炮手”。他不僅精通火炮製造,能夠打造出射程達十四五裡的火炮,而且在武藝上也有深厚的造詣,無論是弓箭還是馬術都極為熟練。在加入梁山之前,淩振在官軍中擔任東京甲仗庫副使炮手,負責管理火器和炮兵。
在呼延灼攻打梁山泊的過程中,由於梁山泊的地形複雜,水路縱橫,使得呼延灼的大軍難以逾越。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呼延灼向高俅請求援助,於是高俅推薦了淩振。淩振以其精湛的炮術,對梁山泊進行了猛烈的炮擊,試圖打破梁山的防線。然而,梁山的智囊吳用早已洞悉了淩振的戰術,他設計了一個看似兒戲的誘敵之計,巧妙地將淩振引入水中。在水戰中,梁山的好漢阮小二憑借其出色的水性,成功地活捉了淩振。
淩振被俘後,被帶到了梁山。宋江親自為他解開了束縛,並以禮相待。在宋江的誠意和已經歸順梁山的呼延灼副將彭玘的勸說下,淩振最終決定加入梁山,成為了梁山的一員。他的加入,無疑為梁山增添了強大的火力支持。
淩振投降梁山後,他將自己的炮術和火炮製造技術全部貢獻給了梁山。他不僅為梁山製造了新的火炮,還將炮口對準了曾經的同僚呼延灼。在梁山的一係列戰鬥中,淩振的火炮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在對抗韓滔的戰鬥中,他的炮火為梁山取得了決定性的優勢。韓滔被擒後,淩振與彭玘一同勸說他加入梁山,最終韓滔也成為了梁山的一員。
後來,呼延灼投奔了青州的慕容知府,宋江決定率軍攻打青州。在這場戰鬥中,淩振隨孫立、楊林、歐鵬作為第四撥出兵,擔任合後的重任。他的火炮在戰鬥中再次發揮了關鍵作用,為梁山的進攻了強大的火力支援。淩振的加入,不僅增強了梁山的軍事實力,也使得梁山在對抗官軍的戰鬥中更加如魚得水。他的火炮和戰術智慧,成為了梁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梁山軍攻打大名府的戰役中,淩振以其獨特的火炮技藝發揮了關鍵作用。在飛虎峪,他巧妙地布置了“風火等炮”,這些火炮的轟鳴聲震天動地,不僅對敵軍造成了實質性的打擊,更在心理上給守將聞達、李成的軍隊帶來了極大的混亂。淩振的火炮成為了伏兵戰術的一部分,使得梁山軍的攻勢更加難以預測和抵擋。
隨後,淩振又以道童的身份,攜帶著風火轟天等數百個火炮,跟隨公孫勝混入了大名府。在號火起時,他及時放炮,增加了梁山軍的聲勢,使得大名府的守軍更加恐慌,從而為梁山軍的進攻創造了有利條件。
在宋江和盧俊義分兵攻取東平、東昌兩府時,淩振隨盧俊義前往東昌府。雖然在這場戰役中他沒有特彆突出的表現,但他的存在本身就是對敵軍的一種威懾,他的火炮隨時準備給予敵軍致命一擊。
在梁山大聚義、排座次時,根據天降石碣的顯示,淩振被賦予了地軸星的星號,排在梁山第五十二位。他的職務是“掌管專造一應大小號炮”,這標誌著他在梁山軍中的重要地位,他的火炮技藝對於梁山的軍事行動至關重要。
在童貫前來征討梁山時,梁山布出了九宮八卦陣,淩振負責帶領副手二十餘人,圍繞在杏黃旗後的炮架周圍,為梁山軍了強大的火力支持。而在高俅帶兵征討梁山時,淩振則負責在四望高山上放炮為號,他的火炮成為了梁山軍信號傳遞的重要手段。
梁山受招安後,淩振隨軍四處征戰,繼續發揮他的特長。在征遼國時,他在檀州施放號炮,震懾敵軍,又在薊州用火炮幫助攻城。在征田虎時,淩振受命連徹夜放連珠炮,攪得蓋州主將鈕文忠等人徹夜不得安眠。在征王慶時,他不僅放號炮,還以步兵頭領的身份親自上戰場搏殺,他的炮手更是在戰鬥中擊殺了王慶部下的猛將袁朗。
在征方臘時,淩振在攻城戰中多次放炮,起到了轟塌城樓或震懾對手的作用。特彆是在攻打睦州時,他一炮打死了曾經砍斷武鬆手臂的方臘手下靈應天師包道乙,為梁山軍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征討方臘結束後,淩振成為了梁山好漢中的幸存者之一。他在朝廷被封為“武奕郎,諸路都統領”中的一員,並在火藥局禦營中繼續發揮他的專長,為國家的安寧和防禦做出了貢獻。淩振的一生,是與火炮緊密相連的一生,他的火炮技藝在梁山的曆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喜歡發現曆史人物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發現曆史人物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