燁王拿起《詩經》接著昨日的內容繼續講述,老師講的十分投入,學生學的十分認真,不知不覺,一個時辰就過去了。
燁王道:“鈺兒,今日的課業就先講到這兒吧,把昨日安排的策論出來給為師瞧瞧”。
蘇鈺立馬站起身來,畢恭畢敬的把自己所寫的文章雙手恭敬的遞了到了老師麵前,他道:“學生不才,隻是把心中所想付諸筆端,還請老師多多指點一二”。
燁王麵帶微笑,伸出右手,接過了弟子遞來的文稿,他先是將目光停留在了這一手字跡上,隻一眼,他就很是喜歡,這字似行如草,瀟灑不羈,宛如灑脫不羈的駿馬,肆意馳騁在宣紙之上,筆畫之中又蘊含了蘭竹之韻。
待欣賞完這令人驚豔的書法過後,他這才開始研讀起了書寫的內容,開篇遍寫道:“所謂民生,理當落在實處方可顯其真諦,其次要對現有的農具加以改良創新,從而大幅提高農耕作業的效率。”
接著,文中更是詳細闡述了一係列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隨著閱讀的深入,燁王原本輕鬆的神情逐漸變得嚴肅起來,眉頭也不自覺地微微皺起,麵色愈發顯得凝重。
而一旁的蘇鈺看老師看他的文章看了許久,見老師盯著自己的文章久久不語,一顆心不禁又懸了起來。
他暗自思忖道“莫不是我所寫的這些內容,與當下所處的朝代格格不入?亦或是其中觀點存在謬誤之處?”
蘇鈺忍不住問道:“老師,學生這個寫的很差強人意嗎?”。
燁王終於緩緩地將目光從手中的文章移開,他的眼神直直地落在眼前的蘇鈺身上,他輕聲問道“這……真的是你寫的?”聲音雖輕,但其中蘊含的驚訝之情卻是顯而易見。
蘇鈺微微頷首,恭謙地回應道“正是學生所寫,不過,這僅僅是學生個人的一些淺薄見解與看法罷了,還望老師能夠不吝賜教,多多指點一二”。
燁王仔細思索片刻後說道“這篇文章,雖說立意不錯,但詞藻方麵確實顯得不夠華麗,太過樸素平實了些,還有你文中所舉的關於豬肉的例子,真能保證做到毫無腥膻之氣嗎?”
蘇鈺臉上露出自信的笑容,連忙解釋道“學生認為應當可行,我所寫的養豬之法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有實際操作經驗的,學生已在張家村飼養了一批閹割的生豬,到時候有沒有腥膻之味,一常便知。”
“”而且日後若能進一步推廣這種養殖方法,讓更多人掌握技巧,那麼豬肉的品質定會得到提升,屆時能吃上肉的百姓自然也會越來越多,如此一來,也算為改善民生貢獻了學生的一份綿薄之力了。”
聽聞此言,燁王頓時神色一震,雙手一拍,大聲說道“既然如此,那今日我們便前去一探究竟!”。
然而,蘇鈺卻輕輕搖了搖頭,微笑著解釋道“恐怕還要等上一段時間呢,這些豬前不久剛被閹割完畢,尚需一段時日恢複生長,不如我們再等上半月左右,再一同前往視察如何?”
燁王覺得蘇鈺所言不無道理,於是點頭應道“也好,那就依你所言,咱們過段時間再去瞧瞧。”
緊接著,燁王就蘇鈺的文章,又做了一些詳細的修改意見指點,點明了的文章還是缺乏一些引經據典。
蘇鈺也沒有辦法啊,他一個現代人,這方麵肯定有所欠缺的,能寫出來就不容易了。
於是燁王又給了他許多的參考書,他道:“這是為師自己平日裡整理的一些心得,你拿回去細細品讀吧”。
蘇鈺躬身感謝道:“謝謝師傅”。
蘇鈺是不知道,這些個書籍,可是彆人求都求不來的好資料,畢竟古代不比現代網絡發達,什麼都能分享,他能得到這些資料,這都算有人開後門了。
蘇鈺正打算告辭,燁王卻微笑著說道“牆邊那三個箱子,可是為師大哥特意賞賜於你的,他如今人在京城,身負繁忙的公務,實在無法抽身前來與你相見,便托為師將這些帶給你。”
蘇鈺一看,又是超大個的箱子,他趕忙擺手推辭道“老師,上回您就送來了諸多好物,學生怎好意思再接受這份厚禮呢?”
然而,燁王卻一臉嚴肅地回應道“老師所贈之物僅代表老師對你的一番心意,而師伯的賞賜則另有深意,正所謂‘長輩賜,不可辭’,你就安心收下吧。”
見燁王說得如此認真,蘇鈺深知難以推脫,無奈之下隻好硬著頭皮應承下來,心中不禁暗自感歎,自己師傅一家人可真是出手闊綽啊!
隨後,蘇鈺翻身跨上雪白的駿馬,身後緊跟著一輛裝飾華麗的馬車,緩緩向著桃花巷行去。
待到了目的地,江府的侍衛們還十分貼心地上前,幫蘇鈺將那幾個沉重的大箱子搬進了蘇鈺的房間。
待眾人都退出房間之後,蘇鈺迫不及待地立即關上房門,然後快步走到那些箱子跟前,逐一打開查看起來。
隻見箱內珠光寶氣、琳琅滿目,各種珍貴的女子珠寶首飾,手鐲,瑪瑙,精美的男士發冠,還有一匹匹色質地優良的布匹,更有成堆的金錠子閃耀著迷人的光澤……,真可謂是應有儘有,令人目不暇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