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12月14日,巴拉望島的夜空被火光撕裂。
150名美軍戰俘被日軍趕進防空洞,洞口被封死,汽油從縫隙中傾倒而下。
火焰吞噬了黑暗,吞噬了生命,吞噬了希望。
隻有一名幸存者,一等兵尤金·尼爾森,帶著滿身的傷痕和刻骨銘心的記憶,逃出了地獄。
他的故事,成為了美軍情報部的一份沉重報告,也成為了複仇的導火索。
兩個月後,麥克阿瑟的部隊在呂宋島登陸。
戰爭的齒輪無情地轉動著,而在這齒輪的縫隙中,卡巴那圖戰俘營的512名戰俘正等待著命運的裁決。
他們的處境,被一名叫羅伯特·拉帕姆的遊擊隊少校偶然發現,並迅速傳到了美軍第六集團軍司令沃爾特·克魯格中將的耳中。
克魯格中將的眉頭緊鎖,時間很緊迫,戰俘們的生命如同風中殘燭,隨時可能熄滅。
他召來了情報官霍頓·懷特上校和阿拉莫尖兵的指揮官亨利·穆西中校。
一場大膽的營救行動,就此展開。
美軍的秘密動向被不斷用係統地圖掃描周圍512公裡範圍的漆雕旭獲悉。
這又是一次可以賺取美金和名聲的機會,他不打算放過。
於是一份美軍執行營救戰俘的作戰方案被透露給了日軍發展的菲律賓間諜。
一張大網張開,等待飛蛾撲火。
夜色如墨,阿拉莫尖兵的兩支小隊在威廉姆·內爾斯特和托馬斯·羅德斯維爾中尉的帶領下,悄然潛入敵後。
他們的任務是偵查戰俘營的地形和日軍布防。
第二天,他們在普拉迪諾村遇到了菲律賓遊擊隊。
遊擊隊的隊長胡安·帕加塔上尉,成為了這場行動的關鍵人物。
帕加塔上尉熟悉地形,了解日軍的活動規律。
他反對穆西中校的立即進攻計劃,認為那無異於自殺。
穆西中校冷靜地接受了建議,決定將行動推遲24小時。
時間,成為了這場行動的最大敵人。
阿拉莫尖兵中尉內爾斯特和一名士兵化裝成當地村民,潛入戰俘營附近的高地,完成了詳儘的偵查報告。
穆西中校接到報告後,迅速製定了作戰計劃。
普林斯上尉帶領c連負責進攻戰俘營主部。
f連的30名士兵由約翰·墨菲中尉帶領,負責發起作戰信號並攻擊日軍防點。
夜幕降臨,p61黑寡婦戰機在戰俘營上空盤旋,吸引了日軍的注意力。
飛行員肯尼斯·r·施雷伯上尉巧妙地製造了飛機墜毀的假象,為遊騎兵的行動了掩護。
19時40分,戰鬥打響。
遊騎兵們迅速壓製了日軍守衛,戰俘棚屋附近的日軍被消滅。
反坦克組用“巴祖卡”火箭筒摧毀了日軍卡車和坦克車庫。
戰俘們被呼喊出來撤離,但許多人以為這是日軍的陷阱,藏了起來。
遊騎兵們不得不逐一營房搜尋,連拉帶拽地將戰俘們帶出。
戰俘們虛弱不堪,許多人骨瘦如柴,遊騎兵們甚至一人扛兩名戰俘。
“零病房”裡的戰俘們被背出,他們的生命如同風中殘燭,隨時可能熄滅。
一名日軍趁亂發射了三枚迫擊炮彈,幾名戰俘和軍醫詹姆斯·費舍爾上尉因此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