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閣是文人祭祀的地方,供奉著文昌帝君,以祈求文運昌盛,士子科舉得中。
也是地方文化和教育的標誌性建築。
閣前有一塊青石碑,上麵刻著“文運昌隆”四字。
每年文昌帝君誕辰那天,所有官學學子以及私塾老師都要準備供品,至文昌閣祭祀。
與之相對應的,縣學最重要的核心建築文廟。
專門用來供奉孔子及儒家先賢,是祭祀聖賢之所。
文廟的正門,被稱為欞星門,為三間石門。
一般文廟都有欞星門、泮池、大成門、大成殿、東西廡、尊經閣、明倫堂、敬一亭、崇聖祠、鄉賢祠、名宦祠。
建築布局大多是中軸分明,左右對稱。
穿過泮池,迎麵是文廟的主體建築,正殿供奉著孔子塑像,兩旁陳列著孔門弟子和儒家先賢的牌位。
大成殿前有寬闊的庭院,庭院中豎立著幾通高大的石碑,記載著縣學的創建曆史與曆任教諭的功績。
大成殿旁邊是明倫堂,這是縣學講授經典和舉行重要禮儀的場所。
堂內設有講座,正中放置著刻有“學而時習之”的木匾,四周懸掛儒家名句。
明倫堂兩側是學生的學舍和教師的書房,學舍是一排整齊的房屋,窗明幾淨,雖然簡樸卻不失雅致。
書房中陳列著經書和紙張,桌案上擺放著筆墨紙硯,書卷氣撲麵而來。
學舍的另一側是考舍,平時作為學生研讀和討論之地。
每逢科舉考試,考舍便是士子們的“戰場”,分隔成一個個小間,為考生安靜的書寫環境。
一一聽門房講解下來,讓林向安大開眼界。
心裡不禁感歎,一個縣學都如此氣派,可想而知府學、省學、國子監這些地方更壯觀氣派了。
走了好一會,才到達一處書房。
門房進去通報,隨即聽到裡麵讓進的聲音,林向安這才走進去。
一個年長的老人,端正地坐在椅子上,身形瘦削,眼神銳利,不苟言笑,花白的須鬢垂直胸前,整齊有致。
估摸著五旬開外的年紀,這人是縣學的教諭,是縣學最高教育官員,相當於校長。
“學生林向安,拜見周教諭,這是知縣給學生的推薦信,煩請您過目。”
林向安微微彎曲身子,雙手捧著推薦信和自己的資料。
屋內的一個小廝,極有眼力勁的去拿了資料,呈到老者的麵前。
見這位教諭不發話,林向安就老老實實站著,眉眼下垂,一臉平靜。
看了一眼推薦信,周子晉抬頭打量今年的這位童生案首,的確年輕。
一般有才學,有年輕的人,難免有些傲氣,所以他沒開口,就準備看看對方的反應。
出乎意料,比他想象的要沉穩,不卑不亢。
等了一盞茶的功夫,這位教諭還是一聲不吭,但能感覺出對方在打量他。
於是林向安微微抬頭,朝周教諭看了過去,和他四眼相對。
微微笑了一下,坦蕩地讓對方打量。
這學生膽子還挺大,竟然敢直視他,淡漠地開口。
“你就是今年的案首?”
喜歡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趕考日常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趕考日常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