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報因為實用的內容,倒是受到學生的青睞,第二期稍微多印了一些,維持在一百五十份。
因為在文瀾書鋪售賣,雖說是縣學學生交流的平台,但買的人,並不隻是縣學的學生。
有聞訊而的其他學子,也加入搶購。
價格低,內容實用,供應限量,這讓學報的熱度居高不下。
借著這個熱度,推出的民報,又是另一種完全不同的風格呈現在了大眾眼前。
學報是文瀾書鋪獨家售賣,但民報並沒有采用這個方式,兩者的定位雖有重合,但還是有差異。
簡單來說,民報就是給人吃喝玩樂的信息。
所以采用了分銷的方式,除了店裡賣,還找了人沿途代售,賣報紙比賣豆腐更容易,不占位置,賣多少份,能得多少錢,每日現結銀錢。
最大限度讓民報覆蓋到縣城附近。
為了讓民報對普通百姓有用,林向安特意安排人收集糧油等日常食品的價格,會標出近期浮動價格。
平日裡,就是因為這種不透明的信息,常有宰客的行為。
如今他派人調查,隻需要彙總,讓多數人心裡有個數,同時也可以抵製無良商家。
除此之外,兩篇不同定位的故事,吸引不同的人。
還有好物推薦,主要是當地物美價廉的特色小吃,有很多老手藝鋪子,就該讓讓更多人知道。
當然也有八卦消息,若有證據的,查清是事實的,可以匿名報道,這個板塊,是林向安為了一些大魚準備的。
背靠縣學,就不怕得罪人,你敢乾,民報就敢登,公之於眾。
當然底線就是不涉及政治。
民報第一次印了兩百份,書鋪裡留了一百五十份,另外的五十份,就讓人在大街小巷叫賣。
很多學子特意等著買,以為和學報差不多,結果發現完全不一樣。
因為主要受眾是男性讀者,對男性來說,相比於愛情,會更喜歡懸疑、推理、恐怖、英雄這類的故事。
於是報紙的正麵,林向安就弄了懸疑推理的故事。
第一個故事香風樓密室奇案。
故事大概香風樓二樓的雅間,門窗緊閉,富商賈某卻在獨飲後暴斃,案發時房中空無一人。屍身旁一隻酒杯傾倒在地,滿杯清酒卻未灑半滴,而賈某的嘴邊,並沒有任何酒氣。
以這個為引子,用一個書生為主人公,被卷入案件中,被迫借機調查事情的真相,來證明清白。
結果正向看書生將冤枉,正要自證清白,結果故事陡然沒了。
然後心裡抓狂,想知道下文的時候,結果看到另一篇故事,淒慘的愛情故事,正看到精彩的部分,結果又沒了。
看得人又氣又想知道結果。
有的等不及,跑去書鋪問掌櫃故事後麵的內容,結果掌櫃說要等十天後第二期民報。
民報比學報看的更讓人揪心。
縣學內,最流行的話題,變成了民報的兩個故事,經常能聽到有人議論,甚至有人跑來打聽。
這件事最高興的莫過於馮辰,因為是他主筆,薛文逸和宋桐幫忙,寫出來的。
思路是林向安給的,設計好案件,幾人商量細節,然後馮辰一股腦寫出來的,文筆什麼的不在意,就是把故事講清楚就行了。
“向安,最近好多人都在討論隱墨公子是誰?哈哈,我出名了!”
投稿都是寫的筆名,馮辰起的筆名叫隱墨公子,他喜歡這類的題材,聽了林向安的話,就嘗試寫,沒想到竟然這麼受歡迎。
原本稱呼比較客氣,但一群人混的熟,漸漸受到影響,便彼此喊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