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下鄉的政策已經持續了好多年了,原主決定下鄉之後,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會在鄉下待多久,所以把能帶上的東西都帶上了。
幸虧她住的這間房間就隻有自己和李雪梅兩個人,不然可能都放不下。
房間裡有兩個炕,這是請人過來砌炕的時候,原主和李雪梅特地吩咐的。
而連接兩個炕的,就是一個小小的灶頭,大概呈u字形,兩側是炕,中間的那一橫就是灶台。
之所以會這樣布置,是因為這間屋子算是兩人向村裡買來的,原本這屋子破破爛爛,根本就不能住人,是實在沒地方住了,李雪梅和原主商量了之後才修了這間屋子。
那段時間兩人都是跟其他女知青一起擠擠的。
因為這間屋子,包括裡麵所有的東西也都是兩人添置的,所以這間屋子以後是不會再住進新的知青了。
想到以後要是淘到鍋了,她們兩個可以單獨在房間裡麵開火,才把原本的小灶頭修的大了點,有兩個洞呢,不過現在還封著。
兩人瓜分了一間屋子,李雪梅東西也帶的不少,但比起原主帶過來的那一大包又一大包的東西,還是小巫見大巫了。
在剛到知青點,還沒有生病的那幾天,原主就向村裡人定了不少帶鎖的大木箱子還有衣櫃架子,桌椅什麼的。
將自己帶過來的東西全都裝到箱子裡,然後鎖好。
她特地帶了不少鎖頭。
現在那些箱子全都被整整齊齊的放在炕頭炕尾,還有衣櫃與放盆的架子中間。
葉蘇宜一開始打開的就是炕頭的那個箱子,原主把最貴重的物品都放在這個箱子裡麵了。
除了錢票之外,還有三隻手表,一些首飾,幾條大黃魚,以及麥乳精雪花膏之類的比較貴重的物品,另外還有一些藥品。
用幾塊沒有裁剪過的布蓋著。
葉蘇宜沒有動其他的東西,隻是把手表還有所有的首飾黃金都收進了空間。
她自己手上這會兒就戴著一隻手表呢。
這些東西不能放在外麵,是被看到了就不好了。
炕頭放了兩個木箱子,葉蘇宜把第一個箱子鎖好,打開了第二個箱子。
裡麵是一些冬天穿的厚衣服,還有棉襖棉褲,圍巾手套什麼的,現在還用不著,不過天氣冷了就得拿出來了。
現在掛在衣櫃裡的,還是薄一點的衣服。
炕尾的兩個木箱子,一個放的是厚被子還有墊被,也是為了過冬準備的。
另外一個箱子裡放的是一些水果罐頭肉罐頭,包裝完好的鹵雞鹵鴨之類的可以久放的吃食。
衣櫃裡都是現在要穿的衣服,葉蘇宜沒動。
旁邊疊起來的三個木箱子讓葉蘇宜遲疑了一下。
記憶裡,這幾個箱子最上麵那個應該放的是米麵調料這些食材。
下麵兩個箱子是一些零零碎碎的東西。
一些針頭線腦的,另外就是暫時用不上的東西。
所以直接被疊起來了。
彆看就這些東西,其實真的不少了。
而且原主後麵還添置了不少東西,這些都是平日裡要用的,所以都擺放在外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