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農曆七月初七,趕集的日子。
馬集鎮,農曆一、四、七逢集,街上的人會比平時多一些。
李長生家的店鋪叫紅白會,除了賣一些葬禮需要的東西,喜事用的也有。
但,畢竟不是日常用品,不用在門前堆的滿滿的。
所以,每次逢集的時候,店鋪前麵的空地,就變成了一個臨時停車場。
七大姑八大姨,拐彎的親戚,認識的,不認識的,都會把車停放在這裡,然後走著去逛街。
因為這事,還惹過麻煩,去年的時候,一位不知道哪裡的表親,把一輛八成新的雅迪電動車放在門口,忘記上鎖,等回來的時候,已經被人推走了。
那位女親戚,又是個不講道理的人,非說是他們家的責任,又是報警,又是打電話找熟人,這才算完。
雖然最後沒有賠償,但也是惡心了好幾天。
出了這事,媽媽和二嬸準備不讓在門口停車的,但是農村畢竟是個人情社會,做得太過也不好。
當時正在讀初三的李長生給想了個辦法,先是裝了一個監控,又找人做了一個警示牌,上麵寫著電子監控,免費停車,丟失自負。
“李長生!”突然有人喊。
李長生抬頭看了看,雖然自家的門麵位置偏僻,但是周圍店鋪都是高音喇叭,很嘈雜,一時沒有分清是誰在叫自己。
“在這呢!”一個小姑娘在揮手。
鄭靜靜,初中同學,李長生的同桌,河西村人。
“阿姨好,”李長生走過去,跟小姑娘旁邊的女人先打招呼。
鄭靜靜的媽媽,李長生認識。
“你也好,車子停在這,不影響你家做生意吧?”鄭靜靜媽媽開玩笑地問道。
“沒事,不影響的,阿姨,您把車子鎖好就行,鎮上有手腳不乾淨的。”李長生又指了指攝像頭,“不過,我們裝了攝像頭,應該好一些。”
“沒事的,已經鎖好了,我們到街上買點菜,一會就回來。”說完,她又轉頭問自己女兒,“靜靜,你是留在這和李長生說說話,還是跟媽媽一起去逛街?”
“當然去逛街呀,跟他有什麼好聊的。”
小姑娘上學的時候就是這樣的性格,李長生都習慣了,隻能尷尬地笑了笑。
“李長生,你幫我們看好車子,要是丟了,就找你賠。”
鄭靜靜一邊拉著媽媽的手往街上走,一邊對著李長生吩咐道,不過顯然這是一句玩笑的話。
李長生沒有回她,隻是指了指旁邊藍底白字的警示牌。
等她看清楚上麵的文字,哼了一聲,拉著媽媽的手,頭也不回。
鄭靜靜也考上了三中,李長生是在初中班級qq群裡看到的。
初三的班長統計了班級裡所有人的錄取情況,而且在群裡呼籲大家,以後相互幫助。
隻是響應者寥寥。
開什麼玩笑,一個班級50來個人,隻有一半左右的人考上了高中,這一半的人還分在了好幾個學校,然後再分到不同班級。
以後說不定見麵都困難,哪來的相互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