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清晨,李文遠正在營帳中查看邊境的防禦圖,一名信使匆匆而來,遞上了一封金光閃閃的聖旨。李文遠接過聖旨,展開一看,心中不禁一沉。聖旨上寫著“李文遠聽旨,朕念你守邊有功,特召你回朝,另有重任相托。”
李文遠心中滿是疑惑,他深知自己在邊境的職責尚未完成,此時回朝,邊境的防線將無人統領。他立刻召集眾將,商議對策。
張風府皺眉道“大人,這詔書來得蹊蹺,莫非朝中有變?”
劉強也道“是啊,大人,此時回朝,邊境的防線將無人統領,金軍若趁機來犯,後果不堪設想。”
李文遠沉吟片刻,說道“我也不願此時離開邊境,但聖旨已下,我不得不從。風府、劉強,你們二人暫代我職,務必堅守防線,不可有失。”
李文遠回到京城,立刻被召入宮中。宋王坐在龍椅上,麵色凝重。李文遠跪拜行禮,說道“臣李文遠叩見陛下。”
宋王揮手道“平身。文遠,你守邊有功,朕心甚慰。如今,朕有一件重任相托。”
李文遠心中一緊,問道“陛下,不知是何重任?”
宋王歎了口氣,說道“金軍雖已退兵,但朕深知,這不過是暫時的平靜。朕欲在朝中組建一支精銳部隊,名為‘禦林軍’,由你統領,負責京城的防禦。”
李文遠心中一動,說道“陛下,臣願領此重任。但邊境的防線……”
宋王打斷他的話,說道“邊境有張風府和劉強二人,朕相信他們能守住防線。你安心統領禦林軍,朕自有安排。”
李文遠領命後,立刻著手組建禦林軍。他從京城的禁軍中挑選精銳,又從各地調集勇猛之士,很快組建起了一支五千人的禦林軍。這支軍隊訓練有素,裝備精良,是京城的最強防線。
然而,就在李文遠忙於組建禦林軍之際,朝堂上卻暗流湧動。一些朝臣對李文遠的崛起心生嫉妒,紛紛在宋王麵前進讒言,試圖削弱他的權力。
一天,李文遠正在校場訓練禦林軍,突然接到宋王的召見。他急忙趕往宮中,隻見宋王麵色不悅,身旁站著幾名朝臣。
宋王冷聲道“李文遠,朕聽說你在組建禦林軍時,私自動用國庫銀兩,可有此事?”
李文遠心中一驚,立刻跪拜道“陛下,臣絕無此事。組建禦林軍所需銀兩,皆是臣從自己的俸祿中墊付,絕未動用國庫分毫。”
宋王冷哼一聲“你休要狡辯,朕已派人查證,國庫確實少了銀兩。你若不能給出合理解釋,休怪朕無情。”
李文遠心中明白,這是有人在背後陷害他。他沉聲道“陛下,臣願接受查證。若查證屬實,臣願領罪。”
宋王命人徹查國庫銀兩之事,李文遠心中焦急,卻也無法辯解。他深知,若查證結果對自己不利,自己將麵臨極大的危機。
幾天後,查證結果出來了。原來,是有人在國庫中做了手腳,將銀兩調走,卻將賬目算在了李文遠頭上。李文遠心中憤怒,卻也無可奈何。
宋王看著查證結果,麵色鐵青。他冷聲道“李文遠,你可知罪?”
李文遠心中一橫,說道“陛下,臣知罪。但臣敢請陛下查明真相,還臣清白。”
宋王沉默片刻,說道“既然你如此堅持,朕便再給你一次機會。你可查出真凶,還自己清白。”
李文遠領命後,立刻展開調查。他從國庫的賬目入手,逐一排查可疑之處。經過幾天的調查,他終於發現了線索。
原來,是朝中的一名權臣,為了削弱李文遠的權力,暗中調走了國庫的銀兩,並將賬目算在了李文遠頭上。李文遠將證據呈上宋王,宋王大怒,立刻下令將該權臣拿下,嚴加審訊。
真相大白後,宋王對李文遠深感愧疚,說道“文遠,朕錯怪你了。你繼續統領禦林軍,朕必不會再讓你受委屈。”
李文遠回到禦林軍營地後,立刻著手進行改革。他深知,禦林軍不僅要負責京城的防禦,還要在關鍵時刻能夠迅速響應,支援邊境。因此,他決定從訓練、裝備和指揮體係三個方麵入手,全麵提升禦林軍的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