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老街方麵相關協議簽訂後,李向軍鬆了一口氣,這次算是自由軍取得了勝利。
現在整個自由軍占領區,從小蘆場到炮樓山,下轄2萬餘人,較之前擴大了3倍多。
不過這一切的成果,都是建立在自由軍的重大犧牲上。
當場陣亡31人,後麵送往北方醫院的重傷員中,有6人沒有挺過去,累計一共37名自由軍士兵獻出了自己的寶貴生命。
李向軍直接安排人,在工業園對麵山坡上,修建了自由軍公墓。
自由軍公墓的規模並不算大。整個陵園為正方形,天圓地方。
陵園內部覆蓋著人工移植草皮,四周是從各地移植過來的高大樹木,好似衛兵一般守衛著自由軍戰士。
此時的自由軍公墓顯得有些冷清,隻有37個墓穴建造好,靜待墓主人的到來,畢竟這裡的一切,隻不過是剛剛開始罷了。
在公墓的入口處,是一座位於山腳,總體占地達到2800平方的中式建築,這個建築,是李向軍專門委托徐超,從北方邀請專家設計建造的,這裡便是公墓裡的忠烈祠。
忠烈祠內,入門就供奉著,自由軍戰士永垂不朽的牌匾。
左邊是英烈事跡展示廳,右側是英雄靈位供奉廳。
目前兩邊都還空落落的,但是不久之後,825戰鬥事跡及犧牲戰士靈位,將會第一批進入忠烈祠,接受大家敬拜。
這個規模龐大的的中式建築,既是祭祀先烈的忠烈祠,到時候這裡駐有一個班看管,人員也都定了,就是北方重傷員中,有10多人身體已經不支持他們在自由軍繼續服役。
按李向軍的想法,後續將由傷殘軍人看管著這裡,同時整個自由軍公墓,也會對公眾開放,任何人都可以進來。
9月1號這一天,也就是犧牲戰士頭七這一天,自由軍舉辦犧牲戰士的葬禮。
這一天,全體自由軍高層和留守營地的自由軍士兵穿上嶄新的軍裝。
北方醫院一些病情穩定的重傷員,也在強烈要求下來到現場,哪怕躺著也要送兄弟最後一程。
一大早,自由軍戰士已經來到街頭,從園區衛生到忠烈祠沿線維持秩序。
附近的村民也陸續來到,站在警戒線外,靜靜地等待隊伍。
時間來到8點整,隨著哢哢的腳步聲。
李向軍打頭,抱著一個裝滿自由軍戰士骨灰的棺槨,自由軍的軍旗覆蓋在棺槨上。
這名戰士,是李家村出來的,算是李向軍的小叔叔,剛結婚沒多久,他還去喝了一杯喜酒呢。
幾次戰鬥下來,已經擔任排長的他,戰鬥中帶頭衝鋒,犧牲在前進的道路上。
李向軍強忍悲痛,緊緊抱著棺槨,老三也高舉黑傘,站在一旁,同時前進。
37名自由軍戰士的棺槨,排隊挨個前進走向自由軍公墓,李老伯帶著園區管理層和犧牲戰士家屬,跟在隊伍後麵。
附近的人群,也隨著隊伍一起向公墓走去。
來到墓園入口,李向軍大喊,
“正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