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情亂宮闈,局勢終定_開局穿越天龍:你讓我身敗名裂?_思兔 
思兔 > 武俠修真 > 開局穿越天龍:你讓我身敗名裂? > 第318章 情亂宮闈,局勢終定

第318章 情亂宮闈,局勢終定(1 / 2)

冰殿內十二盞琉璃燈同時搖晃,龍傲天被五道不同頻率的磨牙聲逼得太陽穴突突直跳。

梅劍端著藥杵撞進殿門時,正看見竹劍把半碗湯藥潑在玄冰柱上,深褐色的藥汁順著孔雀翎雕紋蜿蜒出猙獰的爪痕。

"三年前的白貂?"沐妃雪軟劍纏住龍傲天後腰的玉帶鉤,劍鋒堪堪擦過他腰間裝著合歡散的錦囊,"龍大哥教它銜回毒蛇時,可沒說過要養在活色生香的藥廬裡。"

虛竹慌忙去撿滿地佛珠,袈裟卻被靈鷲宮女弟子攥在掌心。

小丫頭染血的指尖在雪緞上洇出紅梅,仰頭時脖頸彎成天山雪蓮初綻的弧度"那夜寒毒發作,是龍公子用"

"阿彌陀佛!"佛珠突然在虛竹掌心炸開,檀木碎屑簌簌落在烏老大被點啞穴後扭曲的麵孔上。

這位憨厚的少林弟子竟用上了獅子吼的內勁"諸位女施主,卓不凡的劍還在房梁懸著!"

龍傲天突然鬆開西夏公子的衣襟,任那鑲著昆侖玉的領口在梅劍的藥杵下裂成飛絮。

他轉身時袖中甩出七枚金針,精準釘住沐妃雪將要撞上冰棱的劍鞘,另一隻手卻將哭得打顫的小女弟子攬到安全處,指腹抹去她眼尾血漬的動作溫柔得令人心驚。

"雪貂換毛需要雪蓮蜜。"他俯身拾起沐妃雪墜地的銀絲絛,將沾血的發帶係回她腕間時,指尖若有似無擦過蠱蟲留下的紅痕,"就像妃雪每逢月圓要飲百花釀,竹劍調理經脈需配九轉還魂丹——你們每個人的習慣,我都刻在星宿派的生死符上。"

冰殿突然陷入詭異的寂靜,連卓不凡斷劍上的血珠滴落聲都清晰可聞。

龍傲天踩著烏老大抽搐的脊梁走向殿心,玄冰椅扶手的噬蠱咒突然泛起幽藍磷火,映得他眉間朱砂痣如淬毒的暗器。

"三年前救白貂是真,三日前替梅劍擋下三十六洞的毒鏢也是真。"他振袖掃開試圖阻攔的竹劍,卻在觸碰她手腕時悄悄渡了半成功力,"但若說情愛——"孔雀翎機關彈開的脆響中,他旋身將五個香囊同時拋入冰池,"這些女兒家的心意,我何曾拆開看過?"

沐妃雪的劍鳴戛然而止。

她怔怔望著冰麵上漂浮的淺紫絲囊,那是她親手繡的鴛鴦至今還差半隻眼睛。

靈鷲宮女弟子突然破涕為笑,從懷中掏出個瓷瓶"原來龍公子早知道我換了雪蓮蜜!"

"胡鬨!"梅劍的藥杵突然橫在眾人之間,她耳垂紅得像是要滴血,"尊主閉關前交代的冰魄銀針圖譜,公子到現在都沒"

地宮深處突然傳來冰層開裂的悶響,比雷音更渾厚,比龍吟更淒厲。

虛竹手中殘餘的佛珠串應聲而斷,七十二顆菩提子滾進冰縫時,竟凝成北鬥七星的排列。

龍傲天臉色驟變,他袖中暗藏的噬蠱咒符紙無風自燃,灰燼在冰麵上拚出個歪斜的"危"字。

"是寒玉床!"竹劍突然揪住龍傲天袖口,"尊主閉關的密室"冰殿穹頂的夜明珠驟然黯淡,龍傲天袖中金針尚未來得及收回,地磚縫隙突然滲出腥甜的紫霧。

竹劍袖口翻出靈鷲宮特製的避毒紗,卻見那霧氣遇冰即凝,竟在地麵結成蛛網狀的冰晶鎖鏈。

"是三十六洞的千蛛萬毒陣!"梅劍藥杵橫掃,擊碎三根貼地襲來的冰刺,"烏老大的同黨竟能摸到尊主閉關的寒玉密室!"

虛竹袈裟鼓蕩如金鐘罩,將兩名踉蹌的靈鷲宮女弟子護在身後。

他掌中佛印未結,卻見龍傲天足尖輕點烏老大後頸要穴,借著反衝之力淩空躍起七丈,玄色衣擺掠過冰柱時帶起一串火星。

"西南巽位,七步!"龍傲天的聲音裹挾著渾厚內力穿透毒霧。

沐妃雪聞言劍鋒急轉,軟劍卷起滿地冰碴直刺穹頂懸燈。

十二盞琉璃燈應聲爆裂,飛濺的燈油遇毒即燃,霎時映出七個鬼魅般的身影。

卓不凡的斷劍突然在火海中震顫,竟自行飛入為首黑衣人掌中。

那人麵上覆著青銅麵具,露出的半截下頜布滿蛛網狀疤痕"好個龍公子,竟識得我七十二島獨門陣法!"

龍傲天落地時順勢攬住沐妃雪腰肢,指尖拂過她腕間蠱蟲紅痕的刹那,三枚金針已釘入冰麵。

冰層下頓時傳來慘叫——潛伏的敵人被金針透體而過,鮮血在冰晶蛛網間蔓延成詭異圖騰。

"三年前星宿老怪用這招困住蕭大哥時,閣下的千蛛使怕是還在南海捉螃蟹。"龍傲天冷笑間踏碎三塊地磚,噬蠱咒的磷火突然暴漲,將七名黑衣人腰間懸掛的玉蛛燒得劈啪作響。

虛竹見狀雙掌合十,少林般若掌的勁風竟與靈鷲宮飄渺步法完美契合。

他每踏出一步,袈裟上繡的卍字紋就明亮一分,最後一步踏在龍傲天金針落點時,整座冰殿轟然震動。

"破!"隨著虛竹這聲斷喝,七十二顆嵌入冰縫的菩提子應聲飛起,在半空組成降魔杵形狀。

梅劍與竹劍對視一眼,藥杵與長劍交叉成十字,靈鷲宮嫡傳的玉璧功借勢而起,將漫天毒霧逼向殿角。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最新小说: 死遁後被迫回溯,宿敵跪著要抱抱 深山逃荒躲戰亂,全家頓頓有肉吃 穿越70年代,我不發瘋誰發瘋! 腹黑帝王為愛折腰寵 回國第一天,在夜店撿到未婚妻 一點風流氣,人間最得意! 我的性彆會刷新 人在明末,八旗被我一頓黑打! 人格係統之萌寶天真 失落文明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