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東晉風雲_古代奇事錄_思兔 
思兔 > 玄幻魔法 > 古代奇事錄 > 第88章 東晉風雲

第88章 東晉風雲(1 / 1)

在曆史的長河中,東晉時期的風雲變幻,宛如一幅波瀾壯闊的畫卷,其中祖逖的壯誌未酬、王敦的舉兵叛亂以及郭璞的神秘奇術,都成為了這段曆史中濃墨重彩的篇章。

太興四年(公元321年),這一年的東晉,天象異常,似乎預示著一場巨大的風暴即將來臨。春日裡,太陽中竟出現了黑子,宛如天空中一顆不祥的黑痣;到了盛夏,大地突然劇烈震動,終南山轟然崩塌,山石滾落,塵土飛揚。這些奇異的現象,讓百姓們惶恐不安,時人都將其視為不祥之兆。

晉元帝司馬睿得知這些變故後,心中愈發擔憂。此時,他最為忌憚的便是手握重兵的王敦,生怕他趁機作亂。為了防範王敦,元帝做出了一係列安排。他任命尚書仆射戴淵為征西將軍,讓其出督司、兗、豫、並、雍、冀六州軍事,並兼任司州刺史,鎮守合肥。又任命丹陽尹劉隗為鎮北將軍,出督青、徐、幽、平四州軍事,兼任青州刺史,鎮守淮陰。這兩人都被賜予假節之權,率領兵馬,表麵上說是為了征討胡人,實際上是暗中防備王敦。同時,元帝還將王導遷為司空,錄尚書事,看似尊崇有加,實則對他疏遠了許多,朝廷中的許多機密要事,都不再與王導商議,而是私下裡與劉隗秘密往來,通過敕奏決定各項事務。

然而,劉隗實際上隻是一個平庸之才,元帝卻如此信任他,實在是一大失誤。王敦察覺到劉隗在朝中獨攬大權,心中極為不滿,於是寄了一封信給劉隗。信中寫道“足下近來深受聖上眷顧,這是朝野上下都知道的事情。如今北虜未滅,中原大地一片混亂,我王敦想要與足下等人齊心協力,輔佐王室,共同平定海內。倘若此事能夠成功,那麼晉室的帝祚將永遠昌盛;否則,恐怕就再無希望了。”劉隗收到信後,回複道“魚在江湖中相忘,人在道術上相忘。我會竭儘全力,秉持忠貞之心,這便是我的誌向,願與公共勉。”王敦看到這封回信,覺得劉隗話中有話,更加憤怒。他又上表給元帝,陳述道“自古以來,忠臣往往被君主猜疑,這都是因為那些奸臣在中間挑撥離間。”這顯然是在指責劉隗。元帝看到表文後,心中的疑慮更加深了,但由於朝廷的籌備尚未穩固,隻好暫且給王敦加賜羽葆鼓吹,以此來籠絡他。

在王敦眼中,劉隗、刁協等人都不足為懼,唯有豫州刺史祖逖讓他有所忌憚。祖逖在之前已經肅清了河南一帶,將那些割據的勢力全部蕩平,正打算進一步規劃河北,逐步向北進取。然而,朝廷卻突然派遣戴淵來統領豫州。祖逖深知戴淵徒有虛名,難以與他共事,心中十分鬱悶。而且,他又聽聞王敦與刁協、劉隗之間矛盾日益加深,即將引發內亂。想到國家正處於多事之秋,自己恢複中原的大業恐怕難以實現,祖逖心中充滿了悲憤,最終積鬱成疾,病情日益加重。

在祖逖病重期間,他仍然心係軍事,親自監督營繕虎牢關,命令諸將修築堡壘。然而,工程還未完成,他便與世長辭。當時,豫州分野出現了妖星,術士戴洋預言祖逖將在九月去世,曆陽人陳訓也說西北方向將有一位大將隕落。祖逖自己也知道這應了星象,他抱著病體,長歎道“我立誌要平定河北,可上天卻不保佑國家,偏偏要奪走我的生命,我死之後,恢複中原的大業還有什麼希望呢?”不久之後,祖逖果然病逝,享年五十六歲。豫州的百姓們得知這個消息後,悲痛萬分,就像失去了自己的父母一樣。譙梁的百姓們還為他立了祠廟,以紀念他的功績。元帝下詔追贈祖逖為車騎將軍,並讓他的弟弟祖約代領豫州事務。然而,祖約並沒有安撫駕馭部下的才能,導致士卒們紛紛離心。王敦得知祖逖的死訊後,喜出望外,他覺得從此天下再無敵手,於是決定起兵發難。

這一年,正是太興五年(公元322年)正月,元帝剛剛改元永昌,頒布了大赦天下的詔書。然而,王敦發難的表文卻接踵而至。表文中寫道“劉隗之前在門下任職時,就奸邪諂媚,詆毀忠良,迷惑陛下的聖聽,從而得以掌握大權,擾亂國家的機密事務,作威作福,使得朝廷內外的人都敢怒而不敢言。自晉魏以來,從未有過如此之人。他將國庫的錢財揮霍一空,用來滿足自己的私欲,大興土木,勞役百姓。我之前請求迎接諸將的妻小,陛下聖恩準許,可劉隗卻加以阻止,使得三軍將士無不怨恨憤怒。還有徐州的流民,他們曆經艱辛,剛剛才在當地安家立業,劉隗卻將他們全部驅趕逼迫,充實自己的府庫。陛下登基之初,這些人前來投奔,本希望能在這盛世之中得到一份榮耀,可劉隗卻讓他們再次充任征役,依舊沿用原來的戶籍,百姓們哀怨憤怒,怨聲載道。我身為宰輔,與國家命運息息相關,雖然我缺乏像陳平、周勃那樣匡濟時世的謀略,但我也不敢忘記自己的職責,一心想要為國家社稷效力。我怎能眼睜睜地看著國家走向衰敗,而損害陛下的聖德呢?如今事出無奈,我隻好進軍聲討。希望陛下能夠明察秋毫,速速斬殺劉隗,這樣才能平息眾人的憤怒,使皇室的威望得以恢複。隻要劉隗的頭顱在早上懸掛起來,我的軍隊在晚上就會撤退。昔日太甲不能遵循商湯的典章製度,導致國家陷入混亂,幸好他采納了伊尹的建議,才使得殷道得以複興。漢武帝雄才大略,卻也被江充所迷惑,以至於父子相殘,血流滿地,最終他能夠醒悟過來,才沒有失去國家的根本。如今的事情,比那時更加嚴重。回想陛下當初坐鎮揚州時,虛心對待士人,任用賢能,寬厚待人,深得眾人擁護。所以君子們都儘心儘力,小人們也都竭儘全力。像我這樣愚昧的人,也有幸能夠參與朝廷的謀劃,使得王業得以興隆,國家得以更新。天下百姓都伸長脖子,盼望太平。可是自從陛下信任劉隗以來,刑罰失去公正,街頭巷尾的人們都在議論,說國家就像即將滅亡的吳國一樣。我聽到這些話,感到惶恐不安,精神恍惚,心中悲痛萬分,泣血不止。陛下應當保住祖宗的基業,重視國家的神器,仔細審查我前後所上的表文。為何要拋棄忠言,相信奸佞之人呢?這怎能不讓人痛心疾首?希望陛下能夠將我的表文公布於朝臣,讓大家商議。我希望陛下能夠儘快做出決斷,讓我的軍隊早日返回,不要讓百姓們遭受不必要的騷擾,這樣就能使四海安寧,社稷永固。我現在已經身披鎧甲,待命出征,急切地盼望著陛下的答複。”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表文呈上之後,王敦便率領著水陸各軍,從武昌出發。宣城內史沈充,本就是王敦的親信,他回到吳興原籍後,招募了許多徒眾,起兵響應王敦。王敦到達蕪湖後,任命沈充為大都督,督護東吳諸軍事,又上表列舉刁協的罪狀,逼迫元帝將其誅殺。這一消息傳到建康,頓時引起了軒然大波,整個京城都陷入了恐慌之中。

元帝接連收到王敦的逆表,知道他已經造反,不禁勃然大怒。他立刻飛召征西大將軍戴淵、鎮北將軍劉隗,讓他們火速返回京城,保衛京師。同時,元帝下詔聲討王敦,詔書大略說道“王敦憑借著朕的寵信,竟敢肆意發動叛亂,就像當年伊尹想要囚禁太甲一樣,這是可忍,孰不可忍!如今朕將統率六軍,誅殺這個大逆不道之人。有能殺死王敦的,封五千戶侯,朕絕不食言。”

王敦聽到詔書後,毫無懼色,依舊決意進兵。他還挑選了一些名士進入自己的幕府,其中有故太傅羊祜的侄孫羊曼、前鹹亭侯謝鯤以及著作佐郎郭璞。羊曼原本擔任黃門侍郎,後來遷任晉陵太守,卻因事被免官。這次王敦將他引薦為左長史。羊曼生性好酒,被王敦邀請後,不便推辭,於是便借酒消愁,整日沉醉不醒。

謝鯤則是一個放浪不羈的人,他擅長彈琴唱歌,家住陽夏,表字幼輿。他曾經擔任東海掾吏,卻因為行為輕佻,被除名回鄉。鄰家有一位高氏女子,容貌美麗,謝鯤多次前去挑逗她,結果被該女用梭子擊中嘴唇,打掉了兩顆門牙。當時的人編了一句韻語來譏諷他“佻達不已,幼輿折齒。”謝鯤卻並不以為恥,反而悠然自得地長嘯道“這並不妨礙我唱歌,折齒又有何妨呢!”後來王敦征召他為長史,與他一同討伐杜弢,因功被封為鹹亭侯。後來他因母親去世而離職,等到王敦即將作亂時,又讓他重新出山,並召他來問道“劉隗奸邪,將會危及國家社稷,我想要入京清除君側,你覺得怎麼樣?”謝鯤回答道“劉隗確實是禍亂的根源,但他就像城牆上的狐狸、土地廟裡的老鼠一樣,不值得太過計較。”王敦聽後,憤怒地歎道“你真是個庸才,根本不懂大局。”於是便任命謝鯤為豫章太守。謝鯤當天就告辭,但王敦卻又將他留住,不讓他走。等到起兵東下時,還逼迫謝鯤一同前往。謝鯤卻能隨遇而安,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能保持平靜。

而郭璞的身世則更為傳奇。他出身於河東的一個世家,自幼就擅長經學,喜愛古文奇字,精通陰陽算曆。他曾經拜一位隱士郭公為師,得到了青囊中書九卷,從此日夜研讀,對五行、天文、卜筮等各種學問都有了深入的了解。西晉惠帝、懷帝時期,河東地區率先發生戰亂,郭璞通過占卜,得到了凶象,於是便避禍東南。他來到了將軍趙固的領地。當時,趙固剛剛失去了一匹心愛的良馬,郭璞對他說,自己能夠讓馬起死回生。趙固便向他請教方法,郭璞回答道“你可以派二三十個健壯的男子,每人手持長竿向東走,大約走三十裡,會看到一座丘林社廟,你們用長竿拍打,就會得到一個東西,然後趕緊把它帶回來,就可以醫好這匹馬。”趙固按照他的話去做,果然得到了一個東西,看起來就像一隻猴子。郭璞讓把這個東西放在馬的旁邊,然後對著馬的鼻子吹氣。不一會兒,馬就一躍而起,像往常一樣鳴叫、進食,而那個東西卻逃走了,不知去向。趙固十分驚訝,對郭璞厚加賞賜。

郭璞繼續前行,來到了廬江。當時,廬江太守吳孟康接到朝廷的征召,要前往建康擔任軍諮祭酒,但他卻不想南渡。郭璞為他占卜《易》象,告訴他廬江不宜再居住。吳孟康卻認為他是在胡言亂語,對他很不禮貌。郭璞寄居在旅店中,看到店主人有一個婢女,容貌美麗,十分可愛,便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取來三鬥小豆,分彆撒在主人住宅的周圍。第二天早上,主人出門時,看到數千個赤衣人圍繞著住宅,嚇得趕緊跑了回來。郭璞自稱能夠除掉這些妖怪,但需要主人把這個婢女低價賣掉,妖怪就會立刻消失。主人不得已,隻好聽從了郭璞的建議,將婢女賣了出去。郭璞則暗中買下了這個婢女,然後畫了一道符,投入井中。那些赤衣人都被反綁著,紛紛跳入井中,消失得無影無蹤。主人十分高興,給了郭璞豐厚的財物作為酬謝。就這樣,郭璞不僅得到了錢財,還得到了一個美麗的婢女,他帶著婢女,繼續踏上了旅程。

過了幾十天,廬江果然遭到了賊寇的蹂躪,村莊和城鎮都變成了廢墟。郭璞過江之後,宣城太守殷佑將他引薦為參軍,他的占卜屢屢應驗。不久之後,王導聽說了他的名聲,便征召他為掾吏。王導曾經讓他占卜,郭璞驚訝地說道“公將會有災厄,趕緊駕車向四方出行,到數十裡外,有一棵柏樹,把它截取回來,長度要和公的身高一樣,放在臥室旁邊,這樣災厄就可以免除了。”王導急忙向西出行,果然找到了一棵柏樹,將其取回來放在寢室中。幾天後,寢室中傳來一聲巨響,柏樹粉碎,而王導卻安然無恙。也許這就像他之前撒豆成人的法術一樣,隻是借此來愚弄王導罷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王敦的大軍繼續東進,建康城的局勢愈發緊張。元帝心急如焚,他不斷地催促戴淵和劉隗加快回師的速度。戴淵接到詔書後,立刻率領著自己的軍隊,日夜兼程地趕回京城。他深知此次任務的艱巨,王敦的軍隊實力強大,而且士氣正盛,要想抵擋他的進攻,絕非易事。但他身為朝廷的大將,肩負著保衛京城的重任,無論如何都不能退縮。

劉隗在淮陰也接到了元帝的詔書,他雖然才能平庸,但此時也知道事態的嚴重性。他急忙整頓兵馬,準備返回建康。然而,他的軍隊在行進過程中,卻遇到了一些困難。由於時間緊迫,糧草的籌備並不充足,士兵們的士氣也有些低落。但劉隗還是強打著精神,鼓舞著士兵們的士氣,希望能夠儘快趕回京城,與王敦的叛軍決一死戰。

與此同時,王敦的軍隊已經逼近了建康。他的水軍戰船浩浩蕩蕩地行駛在江麵上,旗幟飄揚,軍威大振。王敦坐在旗艦上,望著前方的建康城,心中充滿了野心。他覺得自己已經掌控了局勢,隻要能夠除掉劉隗和刁協,就可以掌控朝廷,成為東晉的實際統治者。

在王敦的軍隊中,羊曼依舊整日沉醉在酒中,對周圍的局勢似乎並不關心。他覺得自己身處這樣的亂世之中,無力改變什麼,隻能借酒來麻痹自己。謝鯤則在一旁冷眼旁觀,他雖然對王敦的行為並不完全認同,但也知道自己無法阻止。他隻能在這混亂的局勢中,儘力保護自己,尋找生存的機會。

而郭璞則在默默地為自己的命運擔憂。他雖然精通卜筮之術,但卻無法預知自己的未來。他知道王敦的叛亂是不得人心的,但自己卻被卷入其中,無法自拔。他曾經試圖勸說王敦放棄叛亂,但王敦根本不聽他的勸告。郭璞心中明白,這場叛亂將會給東晉帶來巨大的災難,而自己也可能會因此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建康城內,元帝心急如焚,他召集了朝中的大臣們,商議應對之策。大臣們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但卻沒有一個能夠讓元帝滿意的。有的主張求和,認為可以通過妥協來換取暫時的和平;有的主張堅守城池,等待援軍的到來;還有的主張主動出擊,與王敦的叛軍決一死戰。元帝聽著大臣們的爭論,心中十分矛盾。他既不想向王敦屈服,又擔心自己的軍隊無法抵擋叛軍的進攻。

就在這時,戴淵的軍隊終於趕回了建康。元帝看到戴淵,心中稍稍鬆了一口氣。他立刻召見戴淵,詢問他的作戰計劃。戴淵向元帝詳細地彙報了自己的想法,他認為應該先堅守城池,利用建康城堅固的城牆來抵禦王敦的進攻。同時,派人聯絡各地的勤王軍隊,等待時機成熟後,再對叛軍發動反擊。元帝聽後,覺得戴淵的計劃比較穩妥,於是便采納了他的建議。

然而,劉隗的軍隊卻在途中遭遇了一些挫折。他們在行軍過程中,遭到了王敦軍隊的襲擊。由於劉隗的指揮不力,軍隊損失慘重。劉隗無奈之下,隻好率領著殘部退回了淮陰。這一消息傳到建康後,元帝更加憂慮。他知道,現在能夠依靠的,隻有戴淵的軍隊了。

王敦的軍隊很快就抵達了建康城下。他們將建康城團團圍住,開始發起了猛烈的進攻。戴淵率領著士兵們,頑強地抵抗著叛軍的進攻。城牆上,箭如雨下,喊殺聲震天。士兵們們奮勇殺敵,毫不退縮。然而,王敦的軍隊人數眾多,攻勢越來越猛烈,建康城的防守壓力也越來越大。

在這危急關頭,郭璞再次施展了他的卜筮之術。他為這場戰爭進行了占卜,得到的結果卻十分不吉利。他心中明白,這場戰爭的勝負已經難以預料,東晉的命運也懸在了一線之間。他將占卜的結果告訴了王敦,希望他能夠就此罷手,以免生靈塗炭。但王敦卻認為郭璞是在故意擾亂軍心,對他更加不滿。

隨著戰爭的持續進行,建康城的局勢越來越危急。城內的糧草逐漸減少,士兵們們也疲憊不堪。而王敦的軍隊卻絲毫沒有退兵的跡象,他們不斷地發起進攻,試圖一舉攻破建康城。元帝心急如焚,他不知道這場戰爭還會持續多久,也不知道自己的國家是否還能度過這場危機。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建康城內的百姓們也陷入了極度的恐慌之中。街道上彌漫著緊張的氣氛,人們紛紛緊閉家門,祈求著戰爭能夠早日結束。

戴淵深知局勢的嚴峻,他不斷地鼓舞士兵們的士氣,堅守城池。然而,王敦的軍隊攻勢如潮,一波接著一波,讓他們難以抵擋。

在王敦的營帳中,他正得意洋洋地謀劃著下一步的行動。他堅信,隻要再加大攻勢,建康城必將被攻破。而此時的羊曼,依舊沉浸在酒中,對戰爭的殘酷似乎毫無察覺。謝鯤則默默地思考著這場戰爭的走向,他知道,無論結果如何,東晉都將麵臨著巨大的變革。

郭璞看著眼前的局勢,心中充滿了無奈。他知道自己的占卜之術無法改變戰爭的走向,但他仍然希望能夠儘自己的一份力量,減少戰爭帶來的傷害。於是,他再次向王敦進言,希望他能夠考慮百姓的安危,停止戰爭。但王敦卻不為所動,他認為郭璞是在危言聳聽,繼續指揮著軍隊進攻。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隨著時間的推移,建康城的防守越來越艱難。城牆多處被攻破,士兵們們傷亡慘重。元帝在宮中焦急地等待著消息,他不知道自己的國家還能堅持多久。

就在這時,一位神秘的人物出現了。他名叫陶侃,是一位智勇雙全的將領。陶侃得知建康城被圍困的消息後,立刻率領著自己的軍隊趕來救援。他的軍隊士氣高昂,戰鬥力極強。陶侃的到來,給建康城帶來了一線希望。

陶侃與戴淵商議後,決定采取內外夾擊的策略,對王敦的軍隊發動反擊。他們精心策劃了一場戰鬥,等待著最佳的時機。

終於,時機成熟了。陶侃率領著軍隊從城外發起了猛烈的攻擊,戴淵則帶領著城內的士兵們配合著陶侃的行動。王敦的軍隊被這突如其來的反擊打得措手不及,頓時陷入了混亂之中。

在這場激烈的戰鬥中,王敦的軍隊逐漸失去了優勢。他們開始節節敗退,士氣低落。王敦看到局勢不妙,心中十分惱怒。他不甘心就這樣失敗,於是決定孤注一擲,親自率領著精銳部隊進行反擊。

然而,王敦的反擊並沒有取得成功。陶侃和戴淵的軍隊緊密配合,頑強抵抗。最終,王敦的軍隊被徹底擊敗,王敦本人也不得不帶領著殘部逃離了戰場。

建康城的危機終於解除了。元帝對陶侃和戴淵的英勇表現給予了高度的讚揚,並對他們進行了豐厚的賞賜。而對於王敦的叛亂,元帝決定進行徹底的清算,以維護國家的穩定。

在這場戰爭中,祖逖的壯誌未酬成為了人們心中的遺憾。他的英勇事跡和愛國精神,激勵著後人不斷地為國家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奮鬥。而郭璞的神秘奇術和他在戰爭中的表現,也成為了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喜歡古代奇事錄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古代奇事錄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運氣逆天,死亡遊戲裡我瘋狂發癲 一人之下:吃貨無敵鯰魚王 新魔獸 艦長你的船又爆了 盜墓:平遺憾竟被所有人嬌寵了 全民種田,從國家複興到仙武家族 我家撿了個最強小姑姑 開局穿成孫悟空,母猴勇敢往前衝 雜貨店助修仙,還能氣死人 權鬥江湖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