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可伸了伸懶腰,身後傳來一陣幽怨的啜泣聲。
她轉頭一看,心有餘悸般的拍了拍胸口,還以為什麼玄學事件。
原來,不知何時楊玉環已經醒了,她擦了擦臉上的眼淚,在林可的示意下坐在了沙發上。
楊玉環的眼神空洞,心中充滿了迷茫和無助。
她這一生,仿佛一直都在被命運推著走,不論是壽王妃還是楊貴妃,她從未擁有想要的權利。
可如今,她的未來又是在哪?
……
林可的直播仍繼續。
"此時的將領們饑寒交迫,又十分掛念留在長安的妻子兒女,現在越走越遠,也不知何時到頭,情緒愈演愈烈,一旁不說話的陳玄禮深知要任其發展下去,最終可能會導致兵變。"
"可是要怎樣疏導士兵們的憤懣呢?他想到了一個人——楊國忠。"
"當時,世人都知楊國忠招禍,陳玄禮也恨不得殺之後快,何況楊國忠因為此前幾次的騷操作早就惹得將領厭惡。"
"既然如此,何不讓將士們殺了他泄憤,也能為國除害。"
"但陳玄禮隻是一個將軍,並無實權,如此做法不是謀反,於是他決定向太子李亨尋求支持。"
"於是陳玄禮找到了李亨的親信宦官李輔國表明他想要殺掉楊國忠,請求他將這一想法告知給太子李亨。"
"李亨對此什麼想法呢?"
太子李亨:乃伊組特!
"要知道當年李林甫使用各種計謀陷害太子李亨時,這楊國忠就是馬前卒,李亨對他可謂是恨之入骨。"
"如今李亨跟著李隆基去蜀地,那可是他們楊家人的地盤,他這個太子能不能保得住還另說,現在陳玄禮一表明,他巴不得能殺了楊國忠。"
"不過李亨謹慎慣了,於是《資治通鑒》裡記載:[太子未決]"
"未決的真正含義並非是不同意,而是不反對,既然不反對那就是讚同咯,陳玄禮一聽心就穩了。"
"他將統領都聚集起來說:"如今天下崩離,朝野動蕩,若不是楊國忠…民怨又豈會沸騰,何不殺了他以謝天下?"
"陳玄禮動員好了後,將士們群情激憤,異口同聲地說:誅殺楊國忠。"
"身體極度饑渴,精神也麵臨絕望,人被困如此環境之下,往往想的不是如何解決而是造成原因的罪魁禍首。"
"陳玄禮稍微一點撥,將士們就將矛頭指向了楊國忠。"
"恰巧這時楊國忠回來被二十多個吐蕃使者圍著要吃的,這些人也是被派遣到大唐結果遇上皇帝跑路就跟著一起跑了出來。"
"楊國忠還沒來得及回答,禁軍中就有人大聲喊道:"國忠與胡虜謀反。緊接著,一支利箭向楊國忠射來,紮在了馬鞍上。"
"楊國忠一看這架勢於他不利,想跑去皇帝那請求庇護,但將士們哪能放他,很快就斬了他的首級。"
"聽見聲音尋來的禦史大夫魏方進看見這場景大喊道:你們怎麼敢如此對待丞相?"
"這時候的將士們已經殺紅了眼,那管你官大還是官小,直接就乾掉他,另外一名丞相韋見素也不能幸免,索幸他的人品和名聲還不錯,認識他的人阻止道:勿傷韋相公。"
"這個時候,唐玄宗聽見外麵嘈雜,命人去問才知是楊國忠謀反,但他心裡深知這是不可能的事。"
"因為楊國忠朝野內外人緣很差,很多人都想要他死,他為了保命隻能牢牢的抓住唐玄宗,所以他怎麼可能參與謀反呢?"
"但事已至此,唐玄宗隻能耐下性子安撫軍士,拄著拐杖走出驛站,對著將馬嵬坡圍著的將士們說:"其實我早就想殺他了,謝謝你們,如今楊國忠已死,各位歸隊吧!"
"將士們依然不動,唐玄宗此時還沒有意識到這事有多嚴重,等高力士下去一問,士兵們才說道:賊本尚在。"
"陳玄禮繼續說:"楊國忠謀反,貴妃不宜侍奉,希望陛下能速決。"
大唐李隆基:……
"李隆基一聽這話就知道事情已經不是他能決定的了,轉身逃回了驛站,他不明白他幾年前還是一個盛世天子,如何落到了如今被將士威脅的地步,連護楊玉環也無法做到。"
"見皇帝久久不說話,韋見素的兒子見此立刻跪下磕頭,邊說:"如今眾怒難犯,陛下早做決定為好。"
"然而他李隆基仍然自欺欺人般自語道:"貴妃深居後宮,如何能知道楊國忠謀反?"
"身側善解人意的高力士立馬點出:"將士已經殺了楊國忠,貴妃在陛下身邊侍奉,他們又如何能安寧?將士在,陛下才能安全。"
"這話說的太透徹了,那個能從唐隆政變中廝殺出當上皇帝的人,並非是個隻知愛情的情聖,而是一個政治家。"
"王朝盛世時,他能給楊玉環三千寵愛於一身,如今長安失守,天子出逃,他無法做到愛美人不愛江山,更做不到將自己的生命和政治與楊玉環一起相比。"
"也許楊玉環也知道她將要死去,對李隆基訣彆道:"…妾負國恩,死無恨矣。"
"這就是白居易在長恨歌中寫的: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君王掩麵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喜歡曆史直播開幕劇透老祖宗被氣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曆史直播開幕劇透老祖宗被氣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