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世中,朱厚照一直有荒淫作樂的形象,但他本身求知好學的態度還是強過很多人的,比如說他精通各種外族語言,什麼蒙古語、藏語、梵語還有阿拉伯語,以及葡萄牙和西班牙語。”
“就算是放到後世,那也是頂牛逼的了,他還有有個阿拉伯名字妙吉敖蘭。而最令人深惡痛絕的豹房,也有人說並非是醉生夢死之地,而是處理政事的地方,”
”住在豹房裡的人,除了朱厚照所臨幸的人、加上動物,數量最多的就是豹房官軍,這些人隨身帶著腰牌。”
”名義是隨駕養豹,實際上可能是護衛加上馴豹等等職責,他們大多數是蒙古人以及西域人的後代。”
“而他的這種畜豹備獵的目的可能更多的是想要恢複明朝軍力,以及像大明前幾位一樣當個能文能武的帝王。”
“但是大臣們看來就是兒戲、耽於享樂,比如說在《明實錄》中記載照照操練士兵,這在其他的記載裡就是玩樂兒戲等等的形象。”
“在他們看來,武宗是不符合他們對皇帝的期望,這些狩獵都應該被唾棄,甚至還有文臣批評諷刺照照的練兵而寫了詩。”
“從朱厚照以後,明朝皇帝再也沒有一個這樣尚武的帝王了,也算是越來越差了!”
“哦對了,照照修建這個豹房花了二十四萬兩,比之清朝圓明園花費五千萬兩應該也不算啥吧!”
大漢劉豬豬啥時候當皇帝還得符合底下官員的期望了!
大明朱八八(暴怒中)……
大宋趙匡胤那什麼圓明園竟然花了這麼多錢!?
明朝正德時期文官(禁言中)……
大宋某官員這大明也與我宋朝一樣,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嗎?
征北大將軍judy……
大唐某種宗室子弟也就是說他偷偷摸摸在外麵搞軍事!?這什麼地步,皇帝操練士兵都不能正大光明!?
……
“而且史書上一筆帶過的應州大捷,也有學者考證說明武宗對外戰爭的勝利,與豹房建立的情報網有很大關係,由此可見這豹房更多的是皇帝自己的勢力。”
“實際上除了正德十二年的應州大捷,正德十三年時,明朝也取得了抗擊吐魯番入侵的勝利。”
“而作為皇帝的朱厚照做出這樣的決策是極其不容易的,首先明承宋製,皇帝下旨必須要通過政事堂或者內閣這樣的中間機構聯屬才能下達。”
“如果沒有這道程序而直接下旨,那麼官員也有理由不接受。”
”所以照照在十二年時麵對達延汗的入侵想要禦駕親征卻被駁回後,在百官麵前正式任命自己為威武大將軍,命令自己出征打仗,他的這一舉動完全是為了繞開內閣。”
“而這場應州大捷,我們前麵也提過他遭到了大臣和守將的阻織,就是這樣的對抗令他的形象被肆意醜化。”
“比如說在《武宗實錄》裡記載明軍陣亡五十二人,重傷五百六十三人,蒙古軍陣亡十六人(首級),但這一點記載在《明史》中又是另外一種說法死者數百人。”
”此戰過後,朱厚照也說自己親自斬首一人,那時候的他應當也是為此而驕傲吧!”
大唐某吃瓜群眾這史書怪怪的!好像顯得他昏庸玩樂!
大宋某世家子弟第一次上戰場殺敵,是很不錯了!比起他曾祖來說!
大明某種田小能手他完全有理由吹噓自己多殺了好幾個,但隻說一個…
大唐某紈絝子弟好厲害啊!都沒有打過仗結果還打贏了!
……
“說實話朱厚照這場仗是自土木堡之後,皇帝這個角色第一次掌握兵權,同時也是最後一次。”
“而他出征前也不是什麼都順利,就連糧食戶部尚書也隻給了一半,即便他打了勝仗也沒有得到這群文官的誇讚,甚至翰林院全體官員都拒絕向他祝賀,還有許許多多罵他的言官,如果換了清朝說不定就得文字獄組合來一套。”
大清所有皇帝……
“據說他收這麼多義子也是為了培養新的武將勳貴,因為舊的那些已經和文官集團聯姻站在一起了。”
“他所做的這些足以引起文官集體的恐慌,如果讓皇帝執掌軍權,那麼他們的權力就會被削減,所以他們隻能想辦法拚命抹黑皇帝。”
”在民間,官員們告訴百姓皇帝這一仗其實是敗仗,隻不過運氣好留了條命回來,名頭好聽一點,而且壓根沒有什麼打贏,蒙古包退兵也不過是連日的風沙讓敵軍無奈撤退的。”
“這群官員還說皇帝差一點就跟英宗一樣了,做了蒙古人的俘虜,隻是被自己的的親衛救了,結果這皇帝還吹噓自己砍了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