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裡,萬朝中當官的人都差不多能預料到結局。
無外乎地方豪族的錢包鼓鼓囊囊,平民百姓的身子瘦瘦弱弱。
這王莽治國,是真不行!咋就光想恢複古禮呢!?
……
“這套財政改革最終還是由百姓來買單,王莽自己也沒賺到什麼,這大部分的錢都被豪族收入囊中。”
“在貸款方麵,王莽規定除了喪葬祭祀不收利息外,對於生產所產生的借貸收取年利息10(不確定或月息3)。”
“在當時這個利率其實不算高,隻不過這其中有個重要問題,就是你下達地這些官員壓根不按你這樣的履行啊!”
“地方官員跟你王莽可不是一條心的,那麼在執行政策的時候就很容易為自己謀取私利。”
”所以這10年息會變成月息,甚至更高,哪怕你不用貸款,都會告訴你說這必須執行,於是也就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貸款。”
“而貸款一多,百姓身上的壓力會更大,總體來說就是百姓又又又被剝削了,但他們所怨恨的對象可能就隻是下達命令的王莽。”
大宋某種田小能手這豪族官員也都是罪魁禍首!
大明某事業批官員又要到改朝換代的時候了!
大唐某風流才子不過這王莽是相信人之初性本善嗎?!就真沒意識到這地方官員有問題???
大明某吃瓜群眾其實不選他當皇帝,日子也能過下去,就是不知道當初為什麼呼聲這麼高!
……
“王莽所下達的政策實際上都在為天下大亂作基礎,如果不是他這麼作,非要搞什麼古禮,這天下還不一定會亂得這麼快,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又何嘗不是在為劉秀的成功添磚加瓦呢?”
“說完前幾項改革後,我們再說另外的一項貨幣,在貨幣方麵儒家又有話要說,其中有個叫貢禹的人提出說要廢除貨幣。”
“他的觀點奇葩又離譜,是這樣說的錢這東西就不是個好東西,我們就應該廢除,最好能回到周朝的禮製,當初的周朝不還是以物易物,那時候多美好呀!”
“看得出來,當時的儒者確實向往周禮,話說回來,之前所使用的貨幣是五銖錢,王莽第一次的貨幣改革則是大錢、契刀、錯刀這三類。”
“相較於五銖錢,大錢這類貨幣的麵值相當於50個五銖錢,依次500、5000。不過王莽同誌在鑄造這批貨幣時也擔心會不會仿造,所以他準備了防偽技術。”
“但這塊土地上的人們可是出了名的[心靈手巧],所以這防偽也不是什麼難題,他們開始融化原來的五銖錢,鑄造成最值錢的錯刀,並且真假難分,做出來便可流通。”
“而這市場上的錯刀越來越多,王莽也因此察覺到了不對勁,從而進行了第二次的改革。”
大明某將士造假的太多啦!而且這麵值也相差太多了吧!
大宋某世家子弟肯定有人造假的!不過這居然有人想要回到以前的時代!?
大唐某紈絝子弟淘汰了的終究淘汰了唄,錢可是個好東西,全靠我老爹私房錢夠多嘿嘿!
大唐某紈絝子弟他娘給老娘等著!!!
……
林可覺得假幣這事從古至今就沒有終止過,何況王莽接連四次進行貨幣改革,彆的不說,經濟方麵就容易引發劇烈動蕩。
隻是,她搖頭歎息了會又繼續開口“公元9年,王莽進行了第二次的貨幣改革,將刀幣和五銖錢廢除。”
”新上了一個重量上隻有一銖,價值上也是一文錢的小錢,另外在市麵上流通價值五十錢,但重量卻是十二銖的大錢。”
“這次的改革仍沒有杜絕造假之風,他們將廢除了的五銖錢和新上市的小錢都給融化掉去鑄造大錢,畢竟十二枚小錢就足夠鑄造一個大錢,誰還會願意去弄這小的!?”
“所以這就造成了市麵上越來越多假大錢,越來越少的真小錢,一些比較簡單的交易也就無法進行,迫於無奈之下一些地區的人們開始以物易物,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不就回到了王先生所希望的古製嗎?”
大宋某世家子弟都回到以物易物了???
大明某種田小能手改革的這麼頻繁!造假的都來不及造了!!!
大唐某紈絝子弟離天下大亂也不差什麼了!
……
“這次的改革並沒有持續很久,在轉年王莽又要進行貨幣改革,離這種金融崩潰應該也不差多少時間了。”
“相傳在上古時期人們以龜甲、貝殼相交易,在此基礎上,王莽這個[小天才]發明了另一類貨幣體係錢貨、金貨、龜貨等六大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