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話落在眾人的心上,心中無限沉重,像孫傅如此的臣子,北宋末年又不是少數,隻是朝廷真是扶不起的阿鬥!!!
還沒等他們惋惜,林可的聲音又悠悠傳來。
“金人對宋人這次的識務很滿意,而且開封這裡的宋人已經搜刮不出什麼有價值的東西了,於是這群人準備收拾收拾回老家了。”
“不過在離開前還得乾一件事,那就是得讓徽欽二帝[自覺]寫下禪讓詔書,立張邦昌為帝。”
“總得來說,這件事幾方人員都表示了同意,因為立張邦昌就意味著金人撤退回老家。“
”那麼對於城內的百姓,他們是非常高興的,首先一個,少了金人,他們的安全是得到保證的。”
“在生死麵前,一切看淡,所以這換個領導似乎也沒想的起來,所以這件事就這麼有條不紊的進行了。”
“但問題是,就任皇帝一事上,金人同意了,宋人也算是同意了,隻不過沒人去問張邦昌本人的意見,這不就出意外了!!!”
聽到此處,眾人是真沒想到會是這樣的後續,畢竟皇帝嘛,誰能想到就這個膽小的臣子有這個造化,雖然說是個傀儡!
於是,屏幕上的評論是一個接著一個
大宋趙匡胤:不孝子孫啊!不孝子孫!
大唐李二鳳行了,老趙!這都啥時候了,北宋都要亡了,還是看看南宋吧!!!
征北大將軍judy確實啊,再氣也打不著他哇!南宋已經起飛,北宋已經掉地上了,還是看開點吧!
大宋神宗趙頊
樂觀達人蘇東坡話雖如此,可怎麼聽著就這麼憋屈呢!?
東漢時期
聽聞北宋最後是如此結局,就連劉秀也覺得唏噓。
他曾聽過北宋的那些人名,諸如蘇軾,王安石,司馬光,範仲淹等人,一直流傳直後世。
想來宋朝的文學在當時達到了頂峰,隻是就弱在了軍事。
想想此時,他們東漢倒是沒有這樣的煩惱,就是得休養生息。
不過他東漢後來是咋回事???
也不知道啥時候能輪到啊!
大明成化時期
朱見深彆過眼,有點覺得宋廷所做實在有些嫌棄。
光一個地方就分成好幾派,求和的求和,主戰的主戰,還時不時穿插著牆頭草,賣主求榮的,能一心抵抗才怪呢!
要他說,金人差就差在,沒給宋廷留一線,現在使勁折騰,使勁屈辱。
幾十年後,輪到金哀宗不還一樣,被劈成兩半,留給南宋蒙古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