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堰與眾人飲酒吃肉,秦宜真則是帶著幾位隨行的夫人,去了花園的的亭子裡賞月吃茶吃月餅。
夜色覆蓋人間,圓月在天,花園之中亭子簷下與樹木上掛著的燈籠安靜地燃燒著,映照出一片明亮繁華的景象。
有幾個小姑娘拉著手在花園樹下跑來跑去,嘻嘻鬨鬨,嘰嘰喳喳,邊上的婆子侍女也跟著她們跑。
秦宜真讓人切了一些月餅,讓大家都嘗嘗“這是今日本宮與侯爺閒著沒事做的,餡是本宮包的,月餅模子是侯爺打的,送了一些給母後,還餘下一些,你們嘗嘗。”
雖然都是月餅,可能吃上公主和侯爺做的月餅,那便是能吹噓大半輩子的事情了。
指不定上香的時候都能上頭香,死了之後牌位還能占個好位置,此事還能被後代子孫津津樂道。
你祖宗我啊,吃過公主親手做的月餅,你們吃過嗎?
沒有吧!
哎呀,你們真的是一代比一代不行啊!
眾人當即就開心得不得了,比被金子砸中了還開心。
“公主和侯爺親自做的月餅?那可得好好嘗嘗才是。”
“公主親自做的月餅,那定然是極好吃的。”
這還沒吃呢,就開始吹捧了起來,說得仿佛是‘此餅隻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吃’。
吃的時候就更誇讚了,從皮到餡都要說一說,仿佛恨不得說出一朵花來。
秦宜真都有些臉紅了“你們若是喜歡,一會兒回去的時候便拿幾個走。”
“那就多謝公主。”
“多謝公主。”
眾人吃著月餅賞月,沒一會兒,便開始說起了家鄉的中秋節,因著地方不同,風俗也有些不同,
有些人家鄉還有拜月的習俗,有些人家鄉中秋不吃月餅,改吃粽子,有些人中秋夜要躲在屋裡,不能出門,要躲月,有些人要去拜月亮井等等。
聽得秦宜真也是開了眼了,最終隻是感慨這天下之大,風俗各有不同。
說完了家鄉風俗,又說起了秦都之中的趣事,說來說去的,便有人提起了閔思月,裴玉堂這追妻火葬場在秦都也算是十分有名了。
又是負荊請罪,又是風雨裡跪在閔家門前,求見一見閔思月。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他若是真的情深意重,又怎麼忍心這樣傷害妻子?”
“你說,閔家會不會心軟?畢竟閔思月若是再嫁,可能找不到像是裴家這樣的家世的夫家了。”
“我覺得不可能,閔家不是受了委屈忍氣吞聲的人,就算是長陽伯府再好,閔家也絕對不會回頭的,這跟把吐出來的東西吃回去有什麼兩樣?”
這比喻說的,又是有些惡心又形象。
哪怕是個山珍海味,也沒有吐出來再吃回去的道理。
如此,還不如吃口清淡小粥,順心順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