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侯府的門_人在明末,八旗被我一頓黑打!_思兔 

第111章 侯府的門(1 / 2)

自平虜侯爺迫使清國稱臣,平定遼東以來,

遼東的百姓,這半年來的生活,可以說是豐衣足食,小日子過得可以說是風生水起。

隻要你能勤勤懇懇的做事,必然能在遼東這個地方有口飯吃,不僅能吃飽,月末還有閒錢去肉鋪割二兩肉,再去酒鋪打一壺酒。

若是家裡的女人能吃苦,白日裡在工坊做活兒,晚上做點兒刺繡,一個月下來,也能攢下不少餘錢。

至於孩童,

社學、縣學、州學、府學,學生全部免費,包吃包住,統一管理。

升學製度,則是考試擇優錄取,考得好就可以升學!

不僅如此,

平虜侯府還在東寧衛開辦了兩個學堂,一個是講武堂,另一個就是民生堂。

前者類同軍校,為遼東培養軍事人才,

而民生堂則是按照國子監的標準設立的,結業以後去遼東都司報到,再分配到基層為吏曆練。

當然了,

從州學開始,每一輪都會有政審。

社學和縣學倒是沒有入學門檻,但要想升入州學就得有遼東戶口,想要進入府學就得審核家庭成份。

英烈家屬優先錄用,父母和爺爺輩有投敵等行為的不予錄用。

要想進入講武堂和民生堂,基礎條件就是家裡必須要有一名直係親屬在遼東軍政體係中效力,

當然,英烈家屬優先錄用。

張璟川之所以這樣設定,並不是想刻意造成一種權貴階級的特權,而是在遼東立藩的初期,

一定要保證根正苗紅。

上至遼東軍政官員,下至商賈百姓,一定要對平虜侯府絕對的效忠。

對於平虜侯府這個軍政府而言,人事框架結構的穩定,才是最重要的。

這二十多年來,

由於清虜的侵占,那些個真正的士族門閥幾乎都遷往了關內躲避戰亂,留下的,或多或少都和清人有染。

所以,

張璟川對這些留在遼東的士族門閥,地主豪紳們沒有手軟。

鬥地主、打土豪、分田地、抄家的抄家,發配的發配。

我們的張侯爺,在整個遼東掀起了一場土改運動。

這半年下來,

遼東的百姓才深切的意識到,平虜侯府是真的打算將這裡當做自己的地盤來治理的。

所以除了一開始該有的清洗以外,倒也沒做出什麼天怒人怨的事兒來。

對於在遼東戰事上立過戰功的高麗人、倭人,無不因獲得遼東戶口而自豪。

對於他們而言,

隻要在平虜侯府麾下立下了戰功,便能獲得遼東戶口,成為二等公民。

他們的家人也可以通過金州商會給接到遼東來,正常務工,孩子免費上學。

至於賦稅和刑罰,則要比明百姓要重一些,但他們也能理解,畢竟這是人家的地盤嘛,

隻要自己更奉公守法,更努力一些,日子總比在倭國和高麗好吧。

時間久了,

大家的日子要漸漸的步入正軌,開始平淡起來。

有的人閒來沒事兒就會捏著一把脆豆去酒樓聽評書。

就這麼站在街邊門口,遠遠的聽著,也不進去消費,聽說書先生講著平虜侯爺是如何從吳三桂親兵,一步一步走到拜將封侯的。

久而久之,

百姓的心裡就會產生一個疑惑。

那就是遼東這片土地上,不僅有明軍,還有高麗軍、倭軍,甚至還有清軍和蒙軍。

這些軍隊都在平虜侯府麾下效力。

整個遼東可以說是兵強馬壯,要錢有錢,要糧有糧。

反觀關內,

流寇勢如破竹,官軍節節敗退。

朝廷如此無能,為何不請平虜侯爺入關主持大局呢?

直到……

直到數日前,京城來的宣旨太監來到平虜侯府。

敲門,門不開,

在侯府門口等了兩日,依舊無果,



最新小说: 我有一個世界,狗頭金隨便撿 嬌嬌純淨似白蓮,怎會心機引誘? 西遊:從娶妻開始無敵 懵懂流水般的人生 重生之商娛巔峰路 放大招就是要大聲嚷嚷招式名 運氣逆天,死亡遊戲裡我瘋狂發癲 一人之下:吃貨無敵鯰魚王 新魔獸 艦長你的船又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