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九月覺得再吃下去都要哭了,她把手裡的鷹肉藏起來,隻說自己已經吃好了。
過了一刻鐘後午飯已經全好了。
眾人這才端起碗筷吃野菜飯,鍋裡的鍋巴在司九月的教導下全被村裡的老人加了豬油和鹽巴捏成飯團。
小娃們拿在手裡吃得嘎嘣脆。
飯後。
李大山和司伯言以及趙八又往前走了一截路,發現下麵又是密林,如果今天下午還要繼續趕路的話晚上就得露宿山林。
而且不一定能找到平地。
於是司伯言拍板今天下午就在空地歇著,明日一早再繼續趕路。
聽到這話眾人都高興得差點蹦起來。
因為在這片空地的旁邊就有一條一丈寬的小溪。
那水可是清澈嘞。
人在前麵接水,騾子、驢、馬兒在被人牽到溪水的後半段去喝水,加上這裡青草也多,馬兒們吃得不亦樂乎,連頭都不願意抬起來。
狗娃他們這些大一些的孩子帶著小娃們在空地中央玩耍。
老人們在旁邊一邊看著娃一邊搓草繩,順便拉拉家常。
而年輕的後生們,包括司九月這些人則是分了一組在原地守營地。
其他的該去割草的就去割草。
墨淵和雲宴則是拿著斧頭去砍樹,一是為了晚上的火堆,二是為了搭窩棚過夜,由於夜晚氣溫驟降,之前的熊皮都拿來蓋在窩棚的頂部。
這樣有很好的保溫效果。
張氏她們依舊去找鬆樹枝用來鋪地。
司九月看著二哥他們做的窩棚不太滿意。趁著時間夠她想做一個舒適些的窩棚。
這時。
墨淵和雲宴他們扛著兩棵枯樹也回來了。
司九月大概比劃了一下,讓墨淵和雲宴把枯樹砍成合適的大小,她在一旁指揮,先搭好庇護所的框架,支撐窩棚的六根柱子一定要夠粗壯。
最次都要是胳膊粗細的大小。
隨後在離地差不多二十公分的地方搭上兩根長約兩米的樹乾用鑿子把它嵌在柱子上,下麵的框架就像一個長方形。
接著開始搭建三角形的屋頂。
最中間的柱子上再鑲嵌一根柱子作為平台,隨後兩麵都放六根樹乾搭上去用草繩固定住,屋頂的雛形也就出來了。
接著用樹棍把其他的有風的地方全部用木棍堆滿。
最後變成了一個超大的木屋。
韓大柱看了覺得很合適,他也帶著村裡的後生都去砍樹。
照著司九月搭建的窩棚開始改造。
大家哼著曲兒乾得很有勁兒。
隨著框架的完成,張氏她們把窩棚頂上需要的茅草也都帶了回來。
隻是十個窩棚需要的量著實不少。
大家隻好一次又一次的來回折返。
木屋上第一層是樹棍,第二層是苔蘚,至於熊皮和之前給了村裡的人裘衣現在都用來當晚上睡覺蓋的被子,底下鋪了柔軟的鬆枝加上簡單被褥。
坐上去格外的軟乎。另外手巧的墨淵用石頭壘了一個簡易灶台,甚至還砍了備用的柴火放在旁邊。
大家看著這木屋簡直是前所未有的的舒坦,一個個都跑進裡麵坐著歇息,軟乎的讓大人們渾身的疲憊全消,都不想起來了。
眾人休息了一會兒獵戶韓大叔帶著男人們都去打獵。
隻留下守衛的後生在營地看著。
狗娃和狗蛋帶著司雲澈和其他幾個七歲以上的娃也都去跟著學打獵。
韓大柱一邊走一邊告訴司伯言他們,在外麵一是要注意查看附近野獸的蹤跡,二是可以現在布下一些陷阱,說不定第二天早上起來就有收獲。
司伯言一邊聽一邊點頭。
同時讓司雲澈等十來個娃好好學著。
他們也有自己的小弓箭。
這還是韓大叔連夜做出來的。
司九月不想和他們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