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片麵化部分新聞熱點為追求流量可能存在片麵報道或誇大其詞,容易誤導人們形成片麵、錯誤的認知,影響對事物的客觀判斷。
行為方麵
?跟風與盲目模仿一些熱點新聞可能會引發跟風和模仿行為,例如某些網紅的極端行為或不良生活方式被報道後,可能會被部分人模仿。
?過度關注虛擬世界為了獲取更多流量,一些新聞媒體或自媒體會不斷推送各種熱點新聞,讓人沉迷其中,過度關注虛擬世界的信息,而忽視了現實生活中的人際關係和實際問題。
價值觀方麵
?價值觀扭曲一些流量至上的新聞熱點可能會宣揚不良價值觀,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長期接觸可能會導致人們的價值觀發生扭曲,影響其行為選擇和人生追求。
?社會信任降低部分虛假新聞或為博眼球而製造的熱點事件,會讓人們對新聞媒體和社會的信任度降低,甚至產生懷疑和抵觸情緒,影響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要減少新聞熱點流量對人的消極影響,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入手
自身層麵
?調整心態意識到新聞熱點隻是生活的一部分,保持平和的心態去看待。當看到令人焦慮的新聞時,嘗試進行自我暗示,告訴自己不要被情緒左右。例如,在看到災難新聞後,提醒自己這是局部事件,而且救援等積極措施也在同步開展。
?篩選信息源選擇權威、客觀的新聞媒體。這些媒體在報道新聞熱點時更注重真實性和全麵性,能減少誇大和不實內容的乾擾。同時,有針對性地關注自己真正需要了解的領域,如隻關注與自己行業相關的新聞或本地的重要資訊,避免被無關的負麵熱點淹沒。
?控製信息攝入時間給自己設定固定的查看新聞時間,避免過度沉浸其中。比如每天隻花30分鐘瀏覽新聞,這樣可以防止無節製地接收信息而引發焦慮。
社會層麵
?媒體責任新聞媒體應該強化社會責任,在追求流量的同時注重新聞的質量和價值導向。做到客觀、真實、全麵地報道新聞熱點,避免使用誇張的標題和片麵的內容來吸引眼球。
?加強媒體監管相關部門要加強對新聞媒體的監管力度,對於發布虛假信息、傳播不良價值觀的媒體進行處罰。同時,建立健全的新聞評價機製,引導媒體向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
?開展媒體素養教育學校和社會機構可以開展媒體素養教育,幫助人們學會正確地分析、判斷新聞內容。讓人們了解新聞傳播的規律和可能存在的問題,提高對新聞熱點的辨彆能力和抗乾擾能力。
“娛樂至死”是一個值得深入思考的概念。
這一說法最初來自尼爾·波茲曼的同名書籍。它主要表達了一種擔憂,即當社會文化被娛樂主宰,一切嚴肅的公眾話語都以娛樂的方式出現時,文化可能會走向衰落。
在現代社會,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這樣的現象。比如電視節目,許多節目為了追求收視率,一味地強調娛樂效果。像一些選秀節目,更注重選手的話題性和舞台的視覺效果,而不是藝術本身。觀眾沉浸在這些娛樂內容中,獲得了短暫的愉悅,但卻很少進行深度思考。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再看社交媒體,各種搞笑短視頻、娛樂八卦充斥其中。人們在不斷地滑動屏幕、接收這些碎片化的娛樂信息的過程中,消耗了大量時間和精力。長此以往,可能會導致人們的思維變得淺薄,對重要的社會、文化、政治等問題缺乏深入的見解和判斷力。
從文化層麵來說,過度娛樂化會讓一些深刻的文化內涵被忽視。例如,經典文學作品如果被改編成過度娛樂化的影視作品,隻保留了表麵的情節和噱頭,其背後深層的價值觀和思想可能就會被觀眾遺忘。
流量熱度就像一把雙刃劍,在很多方麵會讓人的思想陷入一種類似“困獸之鬥”的困境。
從信息過載的角度來看,流量熱度往往會帶來海量的信息。人們被各種熱門話題、流行趨勢所包圍。例如,社交媒體上不斷推送的熱門事件、熱門產品等信息,讓人目不暇接。在這種情況下,人的大腦就像被信息的洪流淹沒,很難靜下心來深入思考某一個問題。人們會在這些信息之間不斷跳轉,試圖跟上熱度的節奏,就好像被困在信息的牢籠中,疲憊地掙紮。
在價值觀的衝擊方麵,流量熱度所推崇的價值觀可能是混亂的。一些為了獲取流量而製造的熱點可能會宣揚物質至上、顏值即正義等比較片麵的觀念。人們的思想在這種多元且雜亂的價值觀中徘徊,一方麵可能會被吸引,想要去迎合這些熱度背後的價值觀,以獲得他人的認可;另一方麵,內心又可能存在理性的聲音在抵抗。這種矛盾的心理就像困獸,在不同價值觀的碰撞中找不到出口。
流量熱度,對人的思想的困獸之鬥
從注意力分散的角度而言,流量熱度很容易讓人的注意力碎片化。當人們的思想習慣了追逐一個個短暫的熱點後,就很難集中精力去深入研究一個有深度的話題或者進行係統性的學習。比如,人們本想專注閱讀一本書來提升自己,但手機不斷彈出的流量熱點消息會不斷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使得他們無法專注,就像被困在一個由分散注意力的事物構成的牢籠中,難以自拔。
喜歡困惑者的自救自問與自答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困惑者的自救自問與自答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