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團的團長是孔捷,他和李雲龍的關係可不一般,是一個班裡混出來的弟兄,對方是什麼樣的人,在他們的心裡那可是太清楚了。
老戰友,互相起外號是常有的事。
李雲龍就叫孔捷為孔二愣子。
其實“二愣子”是北方地區民間的一種俗語,它的意思就是形容一個人不僅愣頭愣腦,而且還認死理。
不僅如此,“二愣子”在做事方麵還缺少考慮、做事不計後果。
其實,孔捷打起仗來也並不是不動腦子,否則也坐不上團長的位子。
這一次,旅長命令自己來打武鄉,他正在琢磨怎麼才能以最小的代價攻占武鄉呢。
他想到了利用武鄉的我方地下組織,或者利用黃鞋軍,正在思考如何具體實施。
忽然聽得武鄉城外響了幾槍,他抬了下頭,皺了皺眉,沒當一回事。
這個年代響槍的事太司空見慣了,哪怕在解放區,都能聽到槍聲,更不要說在解放區外了。
或許是哪支部隊在打鬼子運輸隊的主意吧。
又過了一會兒,武鄉城邊又響起了鑼鼓和軍樂聲。
還在反複唱著一首歌,這旋律還挺好聽。
孔二愣子不由得愣住了。
這是鬨的哪一出啊?
這時,有戰士到指揮車前報告
“報告!武鄉的鄉親們,和原黃鞋軍的組織下,在城東列隊歡迎我軍入城!”
“知道了,先讓戰士們不要輕舉妄動,原地待命。”
“是!”
涉及到幾千名戰士的安危,孔捷不敢直接下令入城。萬一這是鬼子的計策,那損失可就大了!
“報告!城西偵察員傳來消息近兩百頭鬼子出城向西邊逃跑了。”又有戰士來報告。
“知道了。”
又想了一會兒,再和參謀長、政委商量了一下。
“來人,傳我的命令放飛無人機,密切監視周邊各方動向。
一營全部上車,緩慢開進城內,然後穿城而過,在城西布置防禦陣地;
之後,二營開始進城,在城內轉一圈,從城南出城,布置陣地;
之後三營進城,同二營一樣轉一圈,在城北布防;
炮兵營原地布置幾處炮兵陣地。四營為總預備隊。
我隨一營率先入城;參謀長隨二營入城。
政委不入城,隨炮兵營行動。
入城的部隊要沿途查看有無伏兵,萬萬小心行事。
如果有什麼意外,我和參謀長無法指揮部隊時,由政委接替指揮。”
傳令兵記錄命令後,給孔捷看了一遍,孔捷確認後,這才去傳達命令。
二十分鐘後,孔捷換乘一輛步戰車,打開頂蓋,露出上半身。
身背大刀,威風凜凜地率領部隊駛向武鄉。
將指揮車留給了政委。
到城外,看到鄉親們熱情地揮著手,黃鞋軍們敬了個不怎麼標準的軍禮。
孔捷也敬了個禮,向鄉親們揮著手,還抱了抱拳。
內心裡非常緊張,眼睛抽空向各個方向看去,查看有沒有什麼異常。
好在一路有驚無險。孔捷這才鬆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