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剛第一時間就發現了李雲龍的異常。
副總參謀長打電話的時候,趙剛也是聽到了的,知道副總參謀長交給了李雲龍一個下圍棋的任務。
但他沒有想到的是,這麼奇葩而又艱巨的任務,李雲龍還真敢接!
接完任務,隻呆愣了一小會兒,就開始刻苦鑽研圍棋。
每天是茶不思、飯不想,時而眉頭緊皺、時而跳腳高呼、時而目光呆滯、時而開懷大笑。
從麵部表情看,似乎還真有信心能戰勝那位櫻花國大夫。
這比趙剛第一次聽說張飛是個書法家還感到意外。
“老李,你最近沒事吧?是不是總部給你的壓力太大了?我看你都快魔怔了!
下棋的事你沒必要那麼上心,隻要努力了就好,量力而為就行。”
李雲龍聽後,仍然目不轉睛地盯著《蘭之篇》,正在心裡演算死活題,沒理趙剛。
蘭之篇比梅之篇高了一個層次,李雲龍一天時間學完了梅之篇,到了蘭之篇已經用了兩天了,還剩下一小半。
趙剛見李雲龍沒搭理自己,踢了他一腳。
“啊?你剛才跟我說話了?”
趙剛隻得把剛才說的話重複了一遍。
人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時候,確實容易對周邊發生的事無感。
當年吳先生和木穀先生下十番棋,木穀先生因為精神高度緊張,狂出鼻血而暈倒。周圍的人忙把木穀先生抬走送往醫院,棋室內隻剩下吳先生。此時吳先生注意力都在棋盤上,思慮良久,下出一步棋,這時才發現對麵怎麼沒人了?不光對手不見了,屋子裡除了自己沒彆人了!
“噢,你說這事啊。我這可不是閒著沒事乾,這圍棋學好了,指揮打仗也會更順手。這兩者是相通的。
知道咱老李打仗為什麼這麼牛嗎?就是因為咱還是個圍棋天才!
東漢桓譚在《新論》中就寫過‘世有圍棋之戲,或言是兵法之類也’;
《孫子兵法》你肯定看過,北宋張擬,就把兵法的思想用在圍棋上,寫成了一套棋經,稱為《棋經十三篇》,它的內容和體裁都模仿的《孫子兵法》,和《孫子兵法》一樣,也是十三篇。
到了現在,圍棋的思想和戰爭仍然有很多相通之處。
要我說,老趙你也該學學圍棋。將來你也能軍政一把抓。”
“我?還是算了吧,自從我來到咱獨立旅,先學編程,再學圍棋。戰士們要說咱老趙整天不乾正事了!
這以後戰士們訓練有個偷懶的,有我這麼個不務正業的先例在,再做思想工作都不好做了。
再說了,圍棋雖然我不精通,但也算略知一二,我咋就沒感覺到圍棋和戰爭有那麼大的聯係呢?”
“啥?你也會圍棋?沒想到哇,你老趙還是個多麵手會做思想工作、神槍手、會編程、有文化、還會下圍棋。你還有啥不會的?”
“過獎了,過獎了。圍棋我隻是略懂,略懂。”
“和尚!”
“到!”
“交給你個任務,用你的刀,給我削三百塊這麼大,這麼厚的木塊,一半染上墨水,快去吧!”
李雲龍用手比劃了棋子的大小,讓和尚去製作棋子。
又找來一大張紙,畫了張棋盤。
現在解放區條件改善,紙張已經不是什麼難得的物資了。
難的是和尚那邊,和尚的刀法當然沒問題,問題是他的刀法是用來殺人或者殺畜牲的,從來沒用它劈過柴。
和尚每天工作15個小時,一天時間才按李雲龍的要求做好了三百顆棋子。
一副新生產的圍棋,通常有三百六十一枚棋子,其中黑子一百八十一顆、白子一百八十顆。
但絕大多數情況下不會把所有棋子用光,有三百枚棋子也就夠用了。
第二天,李雲龍和趙剛下了一盤。
趙剛的棋力不如李雲龍,大約是10級左右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