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坐在洞府中。
橫劍於膝。
李殞閉目養神,追尋冥冥之中的悸動。
雖距上次破除境界並沒有多久,但現在根基已經牢固,劍氣打磨精純,繼續往後走是應有之意。
按照修行理論,虛丹金丹都歸類於結丹,兩者之間的差距並不大,硬要說,就是虛丹境占了一個虛字,如水中月。
金丹占了實字,金性萬年不移。
由虛化實,重要的就是這一點金性。
前人很難在短暫時間追尋到金性,所以才將結丹境一分二,好讓人循環漸進,不至於困死在這個門檻前。
自然,這個門檻對庸才而言高不可攀,恍若天上宮門,對於天才,真的隻是道較費事的門檻。
跨過去並不難。
正巧,李殞就是天才,還有鬥劍殺人積攢的氣運補充,合適的福地打坐閉關,幾乎前後腳就追尋到金性的痕跡。
嘗試將這點金性納入體內,隨劍氣漩渦流轉。
然而金性就像是滑不溜秋的魚,一進入體內,就驀然消失不見。
不能說消失,更像是虛幻接觸不到實體,兩者疊加在同一身體,可但始終不能相交。
嘗試許久沒有作用,李殞收斂氣息,翻出《姹女龍虎金丹道》和盧順的修行記錄查看。
前者是仙門幾千年前的正統道訣,後者是劍宗精英弟子的修行經驗,分彆從仙門和劍宗詮釋了金丹的構成,讓李殞覺得豁然開朗。
“差點陷入一個迷局,仙門和劍宗怎能一樣呢?”
既然是兩個不同的流派,功法不相同,那麼對於金丹的詮釋也就各有千秋。
仙門要求虛丹轉化金丹,始終保持如一,力求完美無缺,以九條道紋生出為最佳。
而劍宗,在之前對於金丹的看法,確實和仙門沒有區彆,金丹金丹即然是丹,那麼就該在體內結成一個丹。
但後麵隨著劍道發展,許多代驚才絕豔的劍仙不斷改革,對於金丹的詮釋就完全是另外一種模樣。
我等劍修,追尋的是殺力,要的就是極致的快,極致的鋒銳。
仙門所謂的九轉金丹看起來完美無缺,實則太過中庸,隻適合修行成仙,不適合與人廝殺。
更不用說還要各種麻煩事情做準備,方位、機緣、材料、乃至於天時,缺了任意一種都有可能功敗垂成。
可以借用理念,不能照做。
越翻頭腦越清晰,到最後一頁,已是大片的留白,後麵隻記載八個字學我者生,像我者死。
這句話是十四代宗主南宮無敵對十五代宗主說的的,很有道理,遂被廣而流傳。
“學我者生,像我者死!”
李殞喃喃自語,對自身以後要走的路有更多考量。
要結金丹,就得結劍道金丹!
說到底,結丹和煉劍沒有什麼區彆,都是用材料鍛打,形成成品,按照鍛劍的理念來就對了。
很快,想法付諸於實踐,將眾多天才地寶擺出來作資源,運轉《太上玄兵七殺劍訣》,滾滾靈氣湧入體內,經過奇經八脈,三百六十血竅,最後在丹田彙聚成劍氣。
一股腦的往丹田漩渦裡沉浮著的虛幻金丹裡麵湧去。
投射在外,就是靈氣倒灌,與體內一樣在外麵也形成雙重漩渦,強行容納金性,鍛打虛丹。
時間緩緩過去。
一天、兩天、七天……李殞在某一日的午夜穆然睜開眼,將昏暗土洞照得滿室皆白。
外界,劍意滾動,劍氣衝霄,彙聚扶搖,攪動方圓十裡之內的所有靈氣。
“轟!”
天上雲層彙聚,遮蔽星月,暗暗的,鋪滿厚厚的一層,更有無數細微電芒在雲層中遊走,彙聚,不多時就演變成驚天動地的雷蟒,隨意一次遊走,都能引出轟天震地雷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