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好消息?”江弦疑惑道。
王濛砸吧一口葡萄酒,輕笑著說道:
“你也知道,茅公辭世的時候留了兩個遺願,其中一個就是設立長篇文學獎項。”
江弦大概想到了什麼,不過沒有說出口,順著王濛的話說道:
“我聽人說了,這是作協遵從他老人家的遺願,設立了茅盾文學獎,咱們國內第一個以個人名義命名的文學獎項。”
王濛點點頭,抬眼望向他,“這次第一屆茅盾文學獎的評獎作品範圍,主要是1981年以前發表的超過13萬字的作品,你的《芙蓉鎮》《許三觀賣血記》都符合評選條件,這兩篇,《人民文學》都給你申報了上去。”
“《芙蓉鎮》《許三觀賣血記》.”
對於自己這兩篇獲推,江弦並不覺得有多意外。
作為後世來人,他非常的清楚,茅獎的評獎一向是比較主旋律,比較青睞現實主義文學作品。
而他的這兩篇,剛好帶有濃重的現實主義文學色彩。
並且質量也都相當的過關。
絕對具備著角逐茅盾文學獎的文學品質。
王濛這個時候忍不住笑起來,“說來,你也是給預選小組的同誌們出了個大難題。”
茅獎的評選委員、主席團都是巴金、冰心那個歲數,年事已高,當然沒什麼精力來大量閱讀,而且好多老前輩已經對最近幾年的文學創作不太熟悉。
所以最終是由馮沐、韋君宜、孔羅蓀等5人組成一個評獎預選小組,從審議讀書班推薦的18部作品,也就是獲得提名的18部作品當中,挑選出最終的6部備選篇目。
這裡要說一下,茅獎的獲獎篇目比較多,數目不固定,每屆大概3—5篇。
因為這是第一屆,作品比較多,所以獲獎篇目的數目確定為6篇。
而這6篇裡,也有排位之分,越在前麵說明排位越高,不過出於“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這個說法,排位的事情往往不會有多少人提起。
畢竟茅獎是文學界的桂冠。
能夠摘得,就代表作品已經躋身進了當代創作的最高水準。
像是大名鼎鼎的蘇童,其實拿的就是第五排位的茅盾文學獎,不過已經給他樂壞了。
劉震雲拿的同樣是個第五排位的茅獎,排最後的一個。
王濛說道:“你說說,彆人都是帶著一部作品評選,到你這兒,成了兩部。
韋君宜老太太當時就發火了,直接定了個新規矩,以後再評選,隻許推薦每位作家最傑出的那部作品。”
“這也不能怪我啊。”江弦欲哭無淚。
我這寫得多也要挨批?
不過除了他,彆人恐怕也沒這困擾了。
茅獎一開始是每三年舉行一次,後來改成了四年。
大部分的作家,創作一部長篇,基本上都要花費三四年的時間才夠。
因為茅獎是不評選分卷作品的,必須作品完成並且完整之後才能評選。
所以除了江弦這樣開了掛能不要錢似的高頻率生產的,也沒人有機會給評委們造成困擾了。
“王老師,那茅獎評選的結果宣布了麼?”江弦問。
“結果估計就是這兩天公布了。”王濛開口道,順便帶著一抹矜持說道:“畢竟我的作品也被提名了,很多事兒不方便打聽,要避諱著點兒。”
“那我就等消息吧。”江弦壓了壓心底的期待。
他倒沒敢幻想自己能在茅獎連拿兩個獎項。
能拿到一次茅獎就夠他興奮了。
畢竟茅獎和之前的全國文學獎項意義都不同。
能拿一次茅獎,可以說是國內文學工作者一生的殊榮。
不知道多少作家和這個獎項無緣。
就像這會兒和江弦說話的王濛老師。
江弦忍不住心疼的看他一眼。
王老師從第一屆就開始陪跑。
結果一直陪跑了三十多年。
一直陪跑到他八十多歲高齡,這才終於如願以償的拿到茅獎。
“我繼續關注著這個事兒,一有消息我就通知你。”王濛老師一臉期待,明顯是自我感覺良好。
江弦趕緊恭維起他,“行,王老師,要是到時候拿獎,你可記得請我吃飯。”
“哈哈,沒問題。”王濛笑了幾聲。
江弦又道:“王老師,你不是說有兩件喜事兒麼?還有一件呢?”
“什麼喜事兒,說的跟要結婚似得,不過這倒也算是個喜事兒。”
王濛笑了笑,“你知道華裔女作家聶華苓女士麼?”
“聶華苓?”
江弦很快想起這麼一位,“前些年獲得諾獎和平獎提名的那位?”
“沒錯。”
聶華苓是一名女作家,她出生在武漢,後來去了寶島,最後去到美國定居。
光看經曆,很多人可能覺得像是張愛玲。
不過和張愛玲飽受爭議不一樣,張愛玲飽受爭議,聶華苓卻配得上全世界的尊重。
她曾是唯一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提名的中國女性。
有來自二十多個國家的三百多位知名人士聯合舉薦她。
江弦也很佩服這一位。
校長70大壽那天,她所在的雜誌,連發了七版痛罵校長的文章。
後來她就去了美國,在美國搞了一個“國際寫作計劃”,組織各個國家的作家加入,邀請的基本上都是發展中國家,還有一些“問題”國家。
這其實是特彆好的一件事兒,尤其是對於大部分的發展中國家來說,人家給你提供生活費旅費,讓你去當今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生活一段時間,感受一段時間,非常的開闊眼界。
王濛給江弦提的,也是這個國際寫作計劃的事情,完整的稱呼是叫“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文學活動”。
“聶華苓女士好幾年前就一直邀請國內的作家參與這個寫作計劃,像是蕭乾、丁淩、艾青這些同誌都參加過往屆的計劃,我呢,之前也很幸運的參加了一屆。”
“今年的寫作計劃又快開始了,聶華苓女士給我寫信希望我推薦幾名國內的作家給她。”
“我向她推薦了你,要是不出意外,估計你很快就會收到聶華苓女士邀請你的信件了。”
“.”
王濛看著江弦,等待著他的激動,畢竟這可是能去美國轉轉的大好機會。
不過江弦給出的反饋,絲毫沒他預料的那麼興奮,也就隻是比較意外。
“怎麼,你還不樂意去?”王濛觀察著江弦的反應,感覺像是被人潑了一盆冷水。
這可邪了門。
對任何一名作家來說,甭提去美國,就是去趟北戴河都高興。
怎麼換成江弦還疑慮重重。
“沒啊,我就是挺意外的。”
江弦確實意外。
茅獎的事情,他多少猜到了一些。
但是國際寫作計劃,這個事兒他是完全沒想到的。
去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