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醒神香沒有極速變短的過程,一直就按照正常的速度燃燒。
定境中,何考仿佛看到了,或者說知到了,這枚珍珠的誕生過程。珍珠皆有核,通常是異物進入河蚌體內無法排除,被河蚌分泌的珍珠質層層包裹形成。
珍珠質也是構成蚌殼的主要成分,這種材料被木匠稱為螺鈿。
這枚珍珠誕生的原因卻是珍珠質分泌異常,本該形成蚌殼的珍珠質,莫名出現在了蚌肉位置,以此為核長成了一枚直徑有一公分的珠子。
這是何考接收到的神念,似來自畫中人。
神念中也有珍珠生長的環境,而何考的體會視角非常獨特,仿佛他就變成了這枚雪光寒,被包裹在蚌肉中,快速經曆了多年的氣候以及季節變化……
一枚珠子當然沒有意識,何考隻是從珠子的角度被動地去體會這一切。
神念內容不僅僅隻有這些,還有雪光寒生長環境的河流水文信息,也包括珠子被人找到、采製的過程,其采製人就是何考。
何考萬萬沒想到,居然還能從珠子的角度,解讀到自己當時好奇、驚喜等心緒。
神念沒有介紹這枚珠子該叫什麼名字,通過何考本人的解讀,它就叫雪光寒,其物性特征跟二大爺介紹的差不多,但比二大爺所說更為詳儘。
二大爺說過,雪光寒不能穿孔製串,因為其很重要的特性來源於結構整體。可以怎樣祭煉加工雪光寒,《譚仙拄杖圖》還介紹了很多種方法。
比如以神識溫養,禦物交感,而後分彆施以祭煉之法,以求不同的妙用。
有的內容是何考如今就能掌握的,還有的內容他雖能理解,尚無法掌握,因為修為還沒到那一步。
至於完全不能理解的內容,那麼他根本就接收不到!
雪光寒是這個好東西啊,雖然其靈效相對微弱,需日積月累方能見效,但綿綿若存總有功用……何考又想抽空再去找找了。
再度出離定境,三支醒神香已燃儘,時間不知不覺已過了兩個小時,但兩根蠟燭仍然亮著,隻燃去了一小段。
何考製作的這種蠟燭,幾乎沒有煙,燃燒得非常乾淨,一支差不多能點十二個小時。
他意猶未儘地站起身來,卻突然身子一軟,向後摔了個屁墩,倒不是跪久了腿麻,因為用手撐地時胳膊都是軟的。
何考這才意識到,自己的神氣消耗殆儘,感覺就像被烤乾的海綿,涓滴不剩啊!
不僅如此,他的腦袋也開始發木,似乎要失去意識,感覺困倦至極。就像一個普通人連續踢了好幾場球,又算了半天解不出答案的數學題,體力和精力都到達了極限。
看來向畫中的譚仙人“請教”,消耗的可不僅是醒神香,而是術士本人的神氣法力。
法力這個詞何考早就知道,但體會還很生疏,可能要突破四階後方能得真切。神氣法力都消耗一空,體力精力當然也到了極限。
關於這枚雪光寒,“譚仙人”給出的信息,仍與何考的修為與見知相應,就算有超標的內容,也是他多少可以理解的。
就算如此,神念信息也超出了何考所能承受的極限。而恰恰在到達極限時,超出的部分就被自動忽略了……假如不是這樣,何考很可能會受傷。
看來之所以要點那三支醒神香,主要功效還是護持何考本人的元神,而催動這幅畫發揮“鑒定”妙用,則須消耗神氣法力。
自從有記憶以來,何考還從未感覺自己這麼虛過,修煉有成以來就更沒有了,他甚至都沒力氣立刻離開固山密府,而是服用了一枚碧玉梧桐子,當場調息涵養……
淩晨一點多,何考鑽進了被窩,睡夢中高雪娥不用睜眼就有感覺,順勢就把他摟住了。
令她意外的是,何考居然乖巧得很,沒有伸手去開床頭燈,溫存地親撫中很快便睡著了,搞得高雪娥都有些不適應了。
他哪次不是生龍活虎,今天怎麼真像一隻小奶狗了?
天明時分高雪娥先醒了,發現何考仍然睡得很香,蜷縮在懷中還有點不老實,就像個嬰兒在吮指頭……
過了兩天,何考才算徹底緩過來,他卻感覺更好奇、更興奮了,就像個孩子找到了新玩具,忍不住又要試試。
固山秘府中,還是按上次的儀式,何考點燃明燭,焚香頌偈叩拜。這次香案上放的不是供果也不是什麼天材地寶,而是他常用的那部智能手機。
何考是個技術宅,平日工作中要做很多測試,今天也是拿這幅畫做測試,看看究竟能得出怎樣的鑒定結論……他也帶著一種惡作劇式的頑皮心態。
然後眼前一黑,感覺腦門上似是挨了一記重擊,便當場暈了過去。
通常情況下,所謂腦門上挨了一擊,首先是身體的感應,然後反應在大腦的意識中。假如實際上並沒有此事發生,大腦卻出現了這種意識,反過來也會導致身體的感應。
在這種情況下,還可能導致人產生相應的幻覺或錯覺。
何考在暈倒之前,仿佛看見畫中人活了過來,伸手淩空彈了他一記腦瓜崩!
這記腦崩宛若重錘,使他失去了意識。
不知過了多久,何考終於悠悠醒來,他還保持著跪伏在香案前、腦門頂地的姿勢,抬頭隻見三支醒神香已燃儘,再看蠟燭的長度,判斷時間依然是過去了約兩個小時。
情況和上次一樣,依舊是神氣法力耗儘,精力體力了堪堪到達了極限……至少花了一萬五,耗儘一身神氣,就挨了一記腦崩?
何考勉力抬起酸軟的手摸了摸腦門,沒有腫包也沒有受傷,畫中人應該並沒有真的跑出來彈他,那隻是一道神念衝擊。
雖在昏迷前的瞬間感受很朦朧,但這道神念還能解讀出一些彆的內容。
畫中的譚仙人好像是生氣了,但也沒跟他這個孩子太計較,略施小懲以告誡。
當然也可以換一種解讀方式,這是何考用錯誤的方法觸發神器的妙用,因而遭受了反噬。錯在哪裡呢?就在於他違背了那句話的本意——見圖如見譚仙人。
何考將畫中的譚仙人,真當做譚峻祖師本人一樣對待了嗎?上次或許是,但這次根本就沒有!
俗話說敬神如神在,既然祭拜祖師,那就像麵對祖師本人,須誠心正意。
特意沐浴齋戒倒不必,但至少要淨念以為齋。
第一次焚香祭拜,觸發了《譚仙拄杖圖》的妙用,畫中祖師應在指點他——以他目前的修為,可以怎樣使用這件神器。
他第二次焚香祭拜,就是按譚祖的指點,誠心請教。雪光寒是他剛入手的天材地寶,最近正在琢磨研究,向譚祖求教也是緣法使然。
至於今天第三次焚香祭拜,他就純粹在玩了。這哪裡是祭拜祖師啊,簡直是把祖師當成了鑒定器、答錄機,還搞起了炫耀性提問。
這是何考修行中所麵臨的、正需解決的問題嗎?完全偏離了緣法本意!
一個棒麗國人,看見一個東國遊客,拿出一個蘋果問對方:“知道這是什麼東西嗎,你們東國沒有吧,你這個東國人是不是沒見過?”
假如這個遊客有點涵養,也就懶得搭理他,但內心深處恐怕也想給對方一個腦崩吧?何考自省,剛才的心態,其實多少就有點像那個棒麗國人。
他的潛意識,不是來向祖師請教,而是來考校祖師,就像平日工作中搞a調教測試,結果……
就算譚祖解讀了有關這部手機的各種信息,化為一道神念全部發入何考的元神,何考能接受得了嗎?
他所能解讀的內容,也仍在見知所能理解的範圍內,且是修為所能承受的。
他今天還準備了很多其他的東西呢,此刻已不可能更不敢再拿出來測試了,忽然又想起前兩次祭拜祖師得到指點後,居然忘了拜謝。
他在現實中與人打交道,比如江老頭、林青霜,假如對方給了指點,他也不該忘了道謝啊,怎麼在譚祖麵前居然還忘了呢?
若說見圖如見人,那他就錯了。
所以何考又掙紮著端正儀容,向譚祖叩拜,致歉並致謝。譚仙人的表情似是微帶笑意,在畫中不言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