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人力難挽天傾,顧熙死而漢崩_操控祖宗,從東漢開始創不朽世家_思兔 
思兔 > 綜合其他 > 操控祖宗,從東漢開始創不朽世家 > 第61章 人力難挽天傾,顧熙死而漢崩
背景色:字体:[]

第61章 人力難挽天傾,顧熙死而漢崩(1 / 2)

修武縣。

戰局日漸緊張。

叛軍們近來的日子十分難過。

顧熙並沒有絲毫的手下留情,自懷縣一役之後,便以雷霆之勢攻打叛軍,打的叛軍節節敗退。

旬日之間,便已徹底將叛軍逼退至太行山南麓與黃河之間的密林、水澤之中。

此地確實是一處適合藏兵之地。

且最關鍵的是,叛軍之中顯然是有了解此地地形之人。

在地利的加持之下,竟真的穩住了局勢。

對此,顧熙亦是無可奈何。

此地地勢多變。

雖有密林,但因靠近大河、丹水,水澤亦是眾多。

他連火攻都不能用。

在不了解地勢的情況之下,隻能派人封鎖住了沁水河道,打算斷叛軍糧草,將整個叛軍拖死在這裡。

這確實是一個好辦法,叛軍接連有人突圍。

但如此地勢有優自有劣。

顧熙隻需要著人占領高處關隘,射殺突圍者,便可將所有叛軍都擋在這裡。

如今天下,可以說所有人都在關注著河內的戰場。

這場大戰雖名為顧熙平叛。

但暗中的博弈,除了生活在最底層的百姓之外,又有誰能看不出來?

當聽聞這個消息之後,四方皆震!

哪怕早已知曉顧熙之強。

但如此戰況,亦是震驚到了所有人。

這些人可不是那些沒裝備沒訓練過的叛軍啊!

竟也扛不住顧熙的進攻?

整個大漢的氣氛,於這一日起仿佛都變了。

各地暗湧不斷。

雖然沒有人會願意去當這個出頭鳥,但他們也自不可能放任顧熙再這樣下去了。

幾日內,各地叛軍接連而起。

聲勢之大,震動天下。

這些叛軍就如同是提前約定好了一般,直奔河內而來。

但顧熙對此亦不是沒有準備。

他為何沒有與顧氏以往的盟友聯手?

因為此事聯合就是天方夜譚。

世上怎會有一直不變的聯盟呢?

昔年與顧氏聯盟之族,雖然他們還比不上顧氏,但無一例外皆是當今天下最為顯赫的一批人之一。

顧熙此次要做的改革最影響的便是他們。

聯手之舉就是天方夜譚。

但這個時代就是這樣,顧熙此舉能傷害到一批人,那就對一批人有利。

他這麼做,就是要重新分配資源的。

誰又能不眼紅世族的地位呢?

以當前天下之局勢,誰又看不出來顧熙到底是要做什麼?

這是屬於兩個階級的博弈!

哪怕這些人都不會浮於水麵之上,隻能於暗中出手,但對當前局勢而言卻已經足夠了。

各地既有叛軍,那便自有義士招募人馬阻擋。

當初顧熙那個鼓勵“寒門”的政策可還在。

麵對這所謂的叛軍,平叛就是天生占據著大義。

一時之間,天下風雲四起。

孟津關。

作為洛陽八關之一,整個孟津關的地理位置十分的重要。

不僅僅是洛陽以北的門戶之一,同樣還是黃河的重要渡口,可稱為交通樞紐,貫穿南北。

顧熙於整個洛陽八關內的安排極多。

其中控製整個關隘的將領,都是顧氏的死忠。

他們每一個人,都是巨鹿子弟。

世代受顧氏恩惠。

並且每一道關隘之中也不是隻有一人,上下將領之中幾乎有大半都是這種。

但無論是再怎麼嚴密的守備亦或是會有漏洞。

任何人在麵對巨大的利益之時,都有可能會變成魔鬼。

——就在昭寧二年,七月二十。

八關幾乎同時生變。

有甲士相繼殺向自己的什長,甚至還有什長率領麾下之人殺向軍侯。

這注定是一場大變。

沒有人知道這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

但麵對這內部的突然叛亂,鎮守關隘的將軍雖然反應不慢,但亦是根本都來不及阻擋。

又有誰能想到呢?

這可是洛陽八關,是大漢這個都城的最後一道防線。

從劉秀再立大漢至今。

洛陽附近何時生出過叛亂?更何況還是從內部發生的?

而就在大變之後。

何太後的手書亦是相繼傳開。

這手書迅速穩住了那些毫不知情的將士。

整個洛陽八關於這一日洞開,董卓就是在這種情況之下,引兵直穿孟津,渡黃河而繞道丹水河穀,以避免被顧熙的斥候所查。

進而直接殺向河內。

董卓這一次顯然是做了十足的準備。

饒是至今,他都未曾將此次到底要襲擊何人告知給屬下。

隻是率軍極速奔襲。

他原本的想法是直接襲擊顧熙軍後方。

但麾下一名名為“賈詡”之人,則是給他想出了個辦法。

那便是分兵兩路,一路襲顧熙輜重大營。

另一路則由他親自率軍襲擊。

按照賈詡的話來說,那便是此舉無論結局如何都會有大用。

哪怕襲擊不成,斷其糧草亦是能掌控勝局。

他們必須要讓顧熙沒有反擊的機會,如若不然那他們便都有著性命之憂。

董卓覺著十分有道理,索性便將自己麾下三千人馬,分成了兩路。

一路千人,由女婿牛輔率領直撲漢軍糧倉。

一路兩千人奔襲顧熙後方。

顧熙的糧倉位於懷縣西郊,北依太行山餘脈青龍嶺,南接丹水河穀,地勢易守難攻。

這是十分合理的戰術安排。

糧草乃是三軍之重,顧熙自不會將所有重擔都壓在洛陽身上。

賈詡此舉就是抓住了這一點,想於糧草之上給予顧熙軍壓力。

三軍奔襲而去。

董卓本就出生於涼州豪強,尤善騎射,並自幼結交羌人首領,麾下幾乎皆是羌騎。

這些人尤善奔襲。

在當前的這種局勢之下,這確實是起到了大用。

這些人甚至都不知道麵對的是誰,便開始了對顧熙軍的衝鋒。

顧熙確實未曾料到如此大變。

董卓繞路而行,確實是起到了妙用。

突然殺入戰場的羌騎,瞬間便打散了顧熙於叛軍的包圍圈。

而麵對如此巨變。

一直關注著顧熙軍隊動向的叛軍自然不會放任。

隱藏於山林水澤之間的叛軍再次反攻。

也好在顧熙此次所率領的是最為精銳的中軍。

最關鍵的是有顧熙在此,讓這些人都抱有著必勝的信念,沒有因為突然發生的轉變,而徹底潰散!

這就是士氣的重要性了。

大軍若是潰散,於這種情況之下定會慘敗。

但在當前的這種局勢之下,整個朝廷軍亦是迅速落入了下風。

董卓自不會留手。

當他選擇率軍入關之時,便已經沒有了退路,他著人散播流言,稱“朝廷軍糧倉已毀”,想要再亂軍心。

局勢徹底大變。

整個戰場之上,殺聲不斷。

軍營之中。

氣氛無比凝重。

“報!!!稟太傅,叛軍殺出以我軍包圍,我軍腹背受敵!”

“報!太傅.敵軍突破已我軍右翼.”

“.”

麵對這一樁樁的戰報,顧熙此時的表情也有些變了。

他眼神之中滿是殺意。

顧熙於洛陽之內統籌天下,又怎麼可能不知道董卓屯兵於安邑?

隻不過是他未曾在意。

這並不是顧熙自傲,而是時局所致。

此役他就是要以雷霆之勢打垮世家大族的所有心思。

而且如今之天下各地私兵本就極多。

若是所有人都要在意的話,那他也無需再想這些了。

在顧熙眼中,他隻需要大勝一次,便可壓住天下有心之人。

而且洛陽八關本就是重鎮。

安邑之地雖靠近洛陽。

但想直接越過八關而進河內亦是癡人說夢。

他將整個戰局定在河內也正是因為如此,便是想要借助洛陽之地免於自己的後顧之憂。

但董卓如今能突然出現在這,那便是有一個原因。

——洛陽出問題了,何太後出問題了!

唯有何太後的太後旨意。

才可以打開八關城門。

但此時此刻再想這些已然無用。

顧熙必須要穩住當前的局勢。

對於董卓所稱的“糧倉”已毀之事,他並不在意。

且不說到底是不是真的被毀,就算真的被毀當前的局勢而言,影響都不大。

他根本就沒有半點打算前去回援的心思。

顧熙真正需要考慮的是,該如何解決當前的困局。

麵對這般局勢之下,他於統兵之上的天賦亦是完全發揮了出來。

顧熙迅速做出了判斷,令越騎營輕騎騷擾敵軍進攻,而同時他則率領三軍後撤。

顧易一直都在注視著整個戰況,對此也並未意外。

世家大族的手段怎會如此簡單呢?

在利益麵前,任何人都可能會成為彆人掌中之兵。

這又有何可意外的?

他本以為顧熙會選擇退回懷縣,畢竟以當前之局勢而言,退到懷縣以圖後事才是最為穩健的辦法。

但讓他驚訝的是,顧熙卻完全沒有這種心思。

顧熙怎會後退?

此戰,打的便是一往直前,打的一戰安天下。

但凡後撤,那此事便再無可成之機。

就算日後還能打回來,亦是無用。

因為他“不敗”的金身碎掉了。

屆時天下世族便可培養出無數的人手,來耗死顧熙。

他又豈會容忍這種事情發生?

對於顧熙而言,如今局勢雖危,但並不是完全無解。

顧氏這幾代子弟都有著一個優點,那就是務實。

顧熙早就已經細細探查過附近的地勢,決定利用此次叛軍傾巢而出的機會,利用地勢徹底平賊。

他選定了太行山南麓的一處險隘——青龍澗。

此地地勢十分特殊。

兩側古道狹窄,崖高百丈,山頂多林。

顧熙當初探查地勢之時,便說過此地乃是伏兵之地,隻是未曾料到如今竟用到了這裡。

他敕令三軍一路做潰兵之象,意圖將敵軍全部引來。

舍小利釣大敵。

並利用越騎營輕騎爭取來的時間。

迅速坐下埋伏。

采於火攻,將所有叛軍都留在此地,一舉徹底打服整個天下!

這注定是一個極為冒險的舉動。

哪怕是對顧熙有著絕對信心的中軍將領們,亦是紛紛色變。

但顧熙卻十分冷靜的安撫著眾將。

“昔年九州天災,我連天災都可戰勝,更何況於人亂?”

顧熙掃視眾將,語氣鏗鏘的說道:“此戰若勝,天下可安。”

“屆時諸位便是扶江山社稷之臣,子孫後代皆可享受榮華富貴。”

簡簡單單的一句話,迅速便再次激起了眾將士的戰意。

這便是顧熙於人心上的造詣。

於天災對比人亂,天災自是讓人更加畏懼。

太傅連天災都能戰勝,更何況於**?

太傅又何曾敗過?

無數的念頭在眾將士心中不斷閃過。

在這種情況之下,顧熙那滔天的聲望在這種時候自可安撫眾人之心。

整個漢軍以極快的速度迅速朝著青龍澗而去。

並一路做丟盔棄甲狀。

待至顧口,立刻搶占穀口高處,引兵藏於林內,扼守穀口。

同時於穀內堆積枯草。

等待敵軍前來。.

“哈哈哈哈!”

“太傅雖傳聞不斷,但如今看來,也不過如此!”

“我自能代之!”

董卓此時此刻可謂是意氣風發,滿麵紅光。

在他看來,如今這種局麵便已經相當於是戰勝顧熙了。

這可是天下所有人都未能獲得的戰績。

他又怎能不自傲?

李儒此時亦是有些得意,但相比於董卓,他卻是要冷靜許多,不由得勸道:“明公,還需小心為上啊。”

“無礙。”董卓大手一揮,毫不在意。

於馬背之上,伸手指了指地上的甲胄,笑道:“文優且看。”

“如此多的甲胄,顯然中軍士氣已崩,已成潰軍。”

“又有何懼之?”

“如此時機,千載難逢。”

“若不趁此除掉太傅,怕是日後我等後患無窮啊。”

李儒並未感覺到半點輕鬆。



最新小说: 星辰之巔星辰訣 鬥羅:天生媚骨,開局藍霸團寵 職業?狗都不打! 這個男人太懂炒作 華娛從代拍開始 我有一座鏡像屋 大道之上 假千金空間通獸世,渣哥個個悔斷腸 我以惡女為資糧 1979我的年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