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高呼“皇上聖明!”
接著,又把朱允炆的親娘拿來說事,既然朱標的皇帝身份沒了,那呂氏的太後身份自然也要被收回。
朱棣從善如流,將呂氏降為懿文太子妃,然後以懷念大哥的名義,打發她去給朱標看墳去了。
同時,朱標長女江都公主,降為江都郡主;吳王朱允熥,改為廣澤王;朱允熞從衡王降為懷恩王……
李青內心五味雜陳,他知道,老四以後多半要對這些個侄子下死手。
於是散朝後,借機向朱棣進諫“懿文太子為國鞠躬儘瘁,如今皇上登臨大寶,乃眾望所歸……”
李青知道朱棣心虛,為了自己,為了子孫後代,朱棣肯定會找機會下殺手。
但其實……根本沒必要。
“皇上,百姓心裡都有杆秤,得民心才是上策啊。”
朱棣默然片刻,微微點頭,“隨朕來。”
……
乾清宮正在修繕,兩人來了中殿。
就坐後,朱棣屏退左右,開口道“建文沒死。”
“啊?”李青一臉吃驚,旋即又道“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天下人以為他死了,退一步說,隻要皇上勵精圖治,就算他日建文站在金陵城下又何妨?”
朱棣直勾勾的看著李青,李青一臉坦然。
許久,朱棣移開目光,淡淡道“據查,那晚有一青年男子,跟著一位邋遢道人出城,朕記得,你師父就是張邋遢,對吧?”
“這…有什麼關係嗎?”
李青依舊鎮定,但心已經有些慌了,暗道“不是吧?你這都能聯想到一塊兒,簡直……離譜。”
“朕擔心到時候再來個靖難翻版,國家又是一場大亂。”朱棣一臉不安,無力道,“一日找不到建文,朕一日寢食難安啊!”
“皇上著相了。”李青安慰道,“建文根本沒有班底,武將不支持他,文臣……皇上也看到了,他們亦不會向著建文,大勢已定。”
頓了頓,“如今局勢基本穩定,治理大明,才是正經。”
朱棣點頭,但眼眸中仍藏著深深的不安“朕借著恢複祖製的理由,廢除了所有建文新政,今年就按部就班吧,新政明年再執行。”
“對了,你可有良策?”
“有一點兒。”李青也不避諱,當即把改戶籍製的策略,詳細說了一遍。
朱棣聽完,大點其頭“不錯,國家想要發展,必須得讓百姓有奔頭;
不過,想要繁榮昌盛,最重要的還是得有錢,建文在位這幾年,大把大把的撒錢,而朕想做的事兒,都太燒錢了。”
李青心中一沉,忙道“皇上,寶鈔不可濫印啊,它隻是交易的工具,並非財富……”
“朕當然知道。”朱棣沒好氣的瞪了他一眼,接著又道,“你以為,海商如何?”
“開海?”李青眼睛一亮,“好啊,宋朝那麼富,靠的就是海上貿易,皇上聖明啊!”
他沒想到,自己還沒說,朱棣就先悟到了。
想要快速發展,開海絕對是不二良策,大明的絲綢、瓷器、茶葉……隻要到了海外,價格至少能翻十數倍,甚至數十倍,簡直賺翻了。
李青心道“老四果真非同一般,這魄力,比老朱強多了。”
誠然,開海好處多多,但也有弊端。
首先,開海必定要組建大量水師,艦船漂洋過海,時間一久,很容易形成尾大不掉之勢。
而且,士紳財主會借機壯大,甚至有可能倒逼皇權。
宋朝就是士大夫太過強大,進而架空皇權,最終導致滅國。
這也是老朱禁海的理由!
而且,一旦開海,子民的貧富差距會越拉越大,富紳地主為了賺錢,改稻為桑者肯定不在少數,會導致百姓餓肚子。
不過,相較於這些弊端,開海的好處更多。
開海會使經濟飛速發展、開拓眼界、取長補短、與萬國交流;國家保持開放的必要性,太大了。
“皇上,想要開海通商,首先得把船的問題解決。”李青振奮道,“然後,想辦法限製富紳,比如為了利益,改稻為桑。”
朱棣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寶船不是問題,你難道不知陳友諒嗎?”
“陳友諒?”李青訥訥點頭,“知道,這…跟他有關係嗎?”
“當然,當年父皇與他在鄱陽湖大戰,若非他鐵索連舟,誰贏誰輸也不一定呢。”朱棣笑道,“那廝仗打的不咋地,卻是個造船好手;
他對咱大明的艦船,還是做出了很大貢獻的,鑄造寶船根本不是問題。”
頓了頓,“至於限製富紳地主……根本沒必要!”
朱棣淡淡道“開海通商這生意,唯有朝廷能做,朕豈會給他們機會做大,步宋朝後塵?”
他目光灼灼“朕要做的是,國富帶動民富,而非富紳帶動民富,他們帶不動民富,更不會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