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秦王,從截胡徐妙雲開始!
按原來的計劃政壇不倒翁的徐達不在朱樉拉攏的名單裡,因為徐達在大明軍隊裡的威望無與倫比。
自古參與奪嫡之爭的武將難以善終,他的站隊行為絕對會挑動朱元璋的敏感神經。
馬車到了魏國公府,徐達直接將朱樉帶到了書房裡。
管家徐伯是老丈人的遠房親戚,端著茶具進來後說道“老奴就在門口候著,老爺和姑爺有需要直接喚老奴。”
徐達點點頭,徐伯離去前拉上了書房門。
屋裡有個不大的銅爐,老丈人喜歡自己泡茶。將銅壺裡的水燒開以後,泡了一杯清茶遞給朱樉。
徐達抿著茶水輕聲問道“老夫隨陛下征戰數十年一生識人無數,你知道老夫最看重你身上的哪點嗎?”
朱樉搖搖頭,畢竟以前的老丈人一直對自己看不上眼,從和徐妙雲定親開始就反對。
如果不是自己先下手為強,搞不好老丈人真憑著戰功把這門親事給退了。
徐達慢條斯理的解釋道“你身上最讓老夫滿意的地方是知進退、明得失這一點,能成大事者最難的是審時度勢做出取舍。”
“你在開封毫不設防將兵權直接交於陛下是步難得的妙棋,陛下雖然嘴上怪罪你其實心懷愧疚。
這帝王的虧欠之情往往比寵幸更加難得珍貴,因為再多的寵愛終究望的到儘頭,而是愧疚則是會讓人深陷其中的無底洞。”
老丈人的話讓朱樉有些羞澀,略帶謙虛說“說實話小婿當初想的不過是留一條退路,避免讓新生的大明重新陷入內戰的窘境罷了。”
徐達點點讚同道“這也是老夫欣賞你的第二點識大體、有敬畏,
像你今日將遺詔和虎符交還給陛下,在陛下心裡你是顧全大局、懂得進退之人。
這樣的你才是陛下可以視為左膀右臂之人。”
老丈人說的很現實,事實上朱元璋正是這樣現實的人,在他眼裡有能力的皇子才是老朱家的親生子。
而老朱家的家法《皇明祖訓》和嫡長子繼承製自然是給他那個自小展現出超越常人天賦的大哥量身定製的,他現在能和朱標平起平坐自然是表現出了應有的價值。
朱樉很認同老丈人的話,說出了原因“小婿這樣做的原因還有一個,像我爹這樣的開國雄主調兵壓根就用不著虎符,他一句話就可以讓大明的百萬軍隊倒戈。
與其將這些催命符藏著掖著不如拿出去正值春秋鼎盛的老頭子那裡換取一些印象分,至少將來能念著我的好。”
徐達滿意的笑了,隨即說道“你小子做對了,這一點一滴的愧疚之情看似不多,但積年累月彙聚成江河遲早有一天會壓倒陛下心目中的那杆天平秤。”
朱樉靦腆的點點頭,徐達話鋒一轉說道“老夫今夜叫你過來,是為了教你為官之道。”
此言一出朱樉愣住半晌後問道“小婿一個藩王還用學為官之道?”
徐達耐心解釋道“王朝之下除了皇帝以外隻有臣子和百姓,隻有學好了為官之道,你一個親王方能在這京師之中如魚得水。
假以時日你僥幸能登基為君,也要知道那禦座底下的大臣們都在想什麼和說什麼才行。”
後世的官場鬥爭多在台麵之下顯得溫情脈脈,現在的官場鬥爭動不動就身死族滅。
朱樉拱手作揖說道“還請老泰山教我。”
徐達微笑道“為官之道在於「三思」,三思就是思危、思退、思變,所謂思危正是居安思危之意,身處高位者應當時時刻刻注意腳下每一步都應當腳踏實地。”
“善戰者亡於陣,善泳者溺於水,善騎者墜於馬。切記真正的危機都是隱藏在不起眼的小事當中。”
死過一次的朱樉感觸良多,徐達繼續說道“所謂思退正是以退為進,俗話說「月滿則虧,水滿則溢。」,一時得失並不能注定一世成敗。”
“退一步不是膽怯更不是退縮,而一種是防守,退一步亦是韜光養晦,蓄勢待發,更是另一種姿態的前進。進退自如方能在官場之上如魚得水。”
朱樉點點頭認同道“退一步海闊天空,知恥方能後勇。有時候退後一步比前進一步更需要勇氣。”
徐達聞言一臉欣慰說道“所謂思變,正所謂「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孫子雲‘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這就是告訴我們兵書、陣圖隻是死物,懂得變化是取勝的關鍵。在官場裡用《周易》的話來說「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天下大勢並不是一層不變,隻要做好了準備才能在身處變局之中做出一番成就。”
朱樉望著這個儒雅的像文人一樣的老丈人,怪不得他能在曆次風波之中穩如泰山屹立不倒,其修為不亞於一隻千年老狐狸。
朱樉俯身拜道“老泰山的教導讓小婿受益良多。”
徐達將他扶起後問道“你遇刺之事是遭有心之人算計,那張中已被陛下淩遲處死。
檢舉之人劉伯溫至今被關在天牢之中,陛下讓老夫問你該如何處置?”
怪不得剛才總覺得老丈人在借為官之道教自己如何為君,朱樉一聽原來是朱元璋的主意,這大概率又是朱元璋給自己出的一道考題。
朱樉沉吟許久後,認真說道“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將劉伯溫削爵為民後放了吧。”
徐達有些意外道“劉伯溫的師傅張中喬裝打扮給你爹下毒,他劉伯溫恩將仇報差點讓你在荒郊野嶺身死。
這樣的仇恨不亞於血海深仇,你可不能因為婦人之仁輕飄飄將他放了。”
如果換作以前,睚眥必報的朱樉恨不得把他劉家祖墳都刨了,可死過一次後讓他的心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轉變。
朱樉認真說道“以前的小婿以為腳下的地盤夠大,麾下的兵馬夠多就能成為君臨天下的王者。”
“可是小婿死而複生後才發現了,真正王者的威嚴不是來自外物,而是源於廣闊到足以容納天地的胸襟。
既然齊桓公能饒恕射中他帶鉤的管仲,李世民能原諒向李建成獻計打壓他的魏征。我的父親朱元璋能原諒有著血海深仇的元帝。
我朱樉又何嘗不能原諒一個迷途知返的劉伯溫呢?”
徐達聽完擊節讚歎道“賢婿已經可以出師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