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奇一家,過上了顛沛流離的生活。
如果不是在開封,遇到了朱樉。
現在的楊士奇搞不好,還在哪個私塾裡給童子開蒙。
靠著微薄的束修,來養家糊口。
哪會有今日的遠大前程?對於秦王的知遇之恩。
楊士奇一直心懷感激,兩個人明麵上沒有任何來往。
私底下的關係,都心照不宣。
早上在宮門等候時,楊士奇就已經向他拜過年了。
特意在這兒等他,肯定不是為了寒暄。
“楊先生,找孤可是有要事?”
楊士奇一向公私分明,先談起了公事。
“世子在文華殿小半年,學業上的成績一直穩居前列。”
做為父親,兒子被老師誇獎。
朱樉笑的合不攏嘴,很快他就笑不出來了。
“高陽郡王在學業上,一直沒用功。”
朱樉對於朱高煦沒讀書天賦這事,心裡早有準備。
“高煦這孩子,從小就對行伍之事感興趣。”
“長大了做個將軍也挺好的。”
楊士奇倒不這麼認為,
“臣覺得是高陽郡王剛進文華殿,還沒適應學堂裡的生活。”
“隻要他不搗亂課堂,楊先生不必過於在意。”
楊士奇對於朱樉的放養態度,有些意外。
“高陽郡王有皇後和徐王妃管束,倒是沒在課堂上調皮搗蛋。”
朱樉放心了,楊士奇才憂心忡忡說出了最大問題。
“汗王出閣讀書兩年多來以來,在學業上沒有長進。”
“現在已經是文華殿裡,所有皇子皇孫的成績中墊底。”
到了冬至日,文華殿都會舉行一次考試。
朱元璋還會在百忙之中,特意抽出時間駕臨文華殿。
親自考校皇子皇孫的學業,朱樉知道今年的排名是朱元璋定的。
“呃,我父皇當時是怎麼評價尚煌的?”
“陛下對汗王的評語,是上梁不正下梁歪。”
聽到這句話,朱樉真想立馬衝進乾清宮,找朱元璋理論一番。
老頭子你倒是說清楚,到底是哪根上梁歪了?
楊士奇有些同情道“臣找大王,正是為了汗王的學業。”
朱樉萬萬沒有想到,在大明朝遇到的第一次請家長。
會是外表忠厚老實的大兒子。
楊士奇繼續說道“汗王不僅經常逃學,約其他藩王去垂釣。”
“還和肅王、遼王、慶王、贛王幾人拉幫結夥,以保護費的名義敲詐年幼的親王。”
“他們五人合稱「春秋五霸」,在文華殿橫行無忌,為禍一方。”
朱樉都能感覺到朱元璋,當時的尷尬。
兒子和孫子,在他眼皮子底下拉幫結派。
又都是未成年的小屁孩,他總不能全部都拖去打板子吧。
於是朱元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選擇將難題扔給了宗人令朱樉。
“大王,陛下口諭這件事交由您這位宗人令處置。”
朱樉聽完頭都大了,都是問題兒童。
他前世又沒子女,哪裡有管教孩子的經驗。
隻能使出拖字訣,朱樉說道“大過年的,讓這幾個熊孩子再高興幾天。”
“這件事,等本王出征回來再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