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錢天敦倒不是放心不下高橋南的臨場指揮,之前在遼東駐守的時候,他就已經將一線陣地的指揮權交給了高橋南,而事實證明這個大膽的決策沒有問題,高橋南作為戰地指揮官的表現也從未讓他失望過。他之所以要去到陣地上,不是打算收回高橋南的指揮權,而是要看看新近列裝的一些武器裝備在戰鬥中的具體效果,以及清軍對於這種陣地攻防戰是否有什麼新的戰術。
當下唯一能讓清軍將領們感到慶幸的是,海漢似乎並未打算派兵出擊,將清軍逐離這個區域,所以他們仍有機會從這裡打開突破口——前提是得用更多的人命來開路才行。
當然了,他們這個時候或許還沒有真正意識到,所有的戰機可能都是敵人作戰方案的一部分。基地北線的防禦工事部署方案是由錢天敦帶著工兵部隊在實地勘察之後製定的,其實所謂的薄弱環節,也隻是海漢軍有意留出的一個口子,好讓清軍能夠看到突破防線的希望,才會向戰場投入更多的兵力。
實際上清軍為了把握住這個所謂的戰機,不得不頂著海漢的炮火將自家的火炮陣地前移,以集火在海漢陣地外圍的防禦工事中轟出一條通道,而為此所付出的代價便是有二十多門炮在這個過程中被海漢陣地轟出的炮彈擊毀,炮兵更是損失了上百人之多。這對於訓練炮兵不易的清軍來說,的確已經算是很嚴重的損失了。
而之後騎兵在向這處口子發動衝鋒的過程中也是遭受了密集的火力打擊,待清軍點起第二波人馬趕來增援時,先前出擊的兩千騎兵已經損失近半,剩下的人馬還一多半堵在濠溝處,被先前死傷的同伴和戰馬的屍體,以及那突然出現的幾排拒馬槍給攔住了去路。
這個時候清軍唯一能夠采用的戰術,就隻有騎兵下馬步戰,步兵硬往上懟了。於是數以百計的清軍士兵湧入海漢陣地的這處防禦豁口,試圖快速通過鋪設各種防禦工事的區域,攻入海漢軍藏身的塹壕和堡壘中。
但這塊區域的平坦地形雖然便於攻方發動衝鋒,但同樣也讓他們根本就無法躲避來自正麵和左右兩個斜麵的步槍射擊,火力的密集程度還遠遠超過了他們先前衝到海漢陣前的過程,進入這裡的清軍士兵幾乎沒人能夠跑出七步以上的距離,便必定會中槍倒地。
“金大人請看,目前有至少三百支步槍和六門火炮瞄準了清軍發動攻勢的這片區域,此外還有摩根將軍親自率領的幾十名狙擊兵在高台上清理那些漏網之魚,以清軍現有的攻擊方式,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就是在白白送死。”
金尚憲雖然有些恐高,但為了最佳的安全觀戰視角,今天還是執意又爬上了高高的瞭望塔。錢天敦今天雖然沒有親自作陪,但還是讓指揮部派了一名參謀擔任講解,為金尚憲實時解說戰況。
金尚憲問道:“那清軍若是將那片區域清理出來,再以重騎衝鋒,要如何應付?”
參謀應道:“這種可能性不是沒有,但我們不認為清軍能夠辦到。就算他們能將那片區域剩餘的路障清除乾淨,他們自己的屍體也會成為新的路障,騎兵是沒法直接衝進來的,他們最終還是隻能用步兵往裡邊填!”
參謀的語氣非常平靜,如果不是耳邊傳來清晰可聞的槍炮聲,這更像是在講述一個尚未開始實施的作戰計劃。但就在他們當前的視野範圍之內,這樣的一場血腥的屠戮便正在進行之中,哪怕他們所在的位置與戰場之間還有相當一段距離,金尚憲也依然已經能從空氣中嗅到血腥的味道。
正如參謀所解說的那樣,海漢特地製造出這樣一個交戰環境,就是為了要引誘清軍不斷向其中投入兵力,然後利用武器和作戰環境的優勢對其實施殺傷。如果清軍指揮官的頭夠鐵,那海漢利用這個機會消滅上千清軍也不在話下——事實上這個目標已經相當接近了。
衝入這片狹窄區域的清軍很快就變成了地上的屍體,層層疊疊的屍體和傷兵又變成了阻擋後來者的路障,騎兵更是徹底喪失了在這片區域發動衝鋒的可能,隻能到陣前下馬,抽出馬刀或短矛,頂多再加一麵直徑不超過兩尺的圓盾,就硬著頭皮往前方的屍山血海裡徒步衝鋒。
而擋在這個防線豁口上的那幾排拒馬槍,因為掛滿了衝鋒撞死在上麵的戰馬和騎兵,這個時候已經沒法再組織人手去拆除底盤將其移開,後麵湧入的清軍因為視線受其遮擋,往往看不到前麵的狀況,等愣頭愣腦地繞過拒馬槍衝進去了,才發現腳底下深一腳淺一腳踩著的全是同伴的屍體和黏糊糊的血泊。
但這個時候根本就沒法再回頭,拒馬槍那裡便杵著隻聽命於皇太極的督戰隊,凡是調頭回撤的一律視作畏戰,當場便會處死。他們隻能將腦袋儘可能低下或是埋在盾牌後麵,一邊祈禱一邊往前衝鋒,然後在幾步之後便中槍倒地,被後麵的人踩在腳下。
幾百支步槍從三個方向對著僅僅幾丈寬的狹窄通道裡密密麻麻的清軍射擊,幾乎閉著眼都能射中人。而為了能夠保證火力不中斷,實際上每個戰鬥位置都是由三名步兵在進行輪換,保證一直都有三百支左右的步槍在對清軍開火,幾處炮位的小口徑野戰炮也是保持著一定的間隙輪流開炮,再加上遠處補槍的狙擊兵們,實際投入作戰的海漢軍也達到了千人之眾。
間或海漢陣地中還有擲彈兵扔出手雷,投到亡命衝鋒的清軍步兵陣中引爆,其殺傷效果甚至與小口徑炮的攻擊相差無幾。
清軍第二批投入的兩個千人騎兵隊和三千步兵,雖然也在嘗試將這個攻擊麵進一步加寬,但收效甚微。海漢軍在這裡部署的鐵網拒馬陣並非鴨綠江畔使用的那種快布快收的簡易搭配,而是將方圓數丈內的多個鐵拒馬通過密密麻麻鐵絲網縱橫連接在一起的半永久式工事,這些沉重的鐵拒馬又各自用粗大的地釘固定在地麵上,想要將其拆除或扳動都頗為不易,稍一耽擱便會引來海漢陣地上的火槍射擊。
當然清軍也不是隻挨打不還手,被堵在濠溝以北的清軍便紛紛彎弓搭箭向海漢陣地內實施拋射,但這種攻擊手段對於提前就部署了防禦措施的海漢軍來說影響有限,倒是從後方向火線運送彈藥的民夫隊伍中有不少人中箭受傷。
海漢軍雖然提前為火線上的塹壕作戰位置搭建了預防弓箭攻擊的頂棚,但對於後勤補給的掩護就無法做到同等程度了。不過好在清軍的攻擊麵比較狹窄,而火線的塹壕都是互相連通的,錢天敦很快就下令調整了補給彈藥的路線,讓民夫從左右兩路較遠的地方進入塹壕,再借助塹壕的掩護運往中路的交戰地點,以避開清軍對基地內的遠程攻擊。
清軍的攻勢持續了約莫一個小時之後,第二批投入戰場的步兵也已經消耗過半,那處豁口就如同吞噬性命的怪獸一般,隻見活人進去,卻一直不見海漢的防線被突破。
而海漢守軍的傷亡雖然不大,但武器彈藥的消耗也是快得驚人,僅出現各種故障的步槍就已經多達七十幾支,子彈更是已經消耗了上萬發之多。好在錢天敦早就預估到了這樣的狀況,提前在基地武器庫中準備了五百支新式七發步槍和大量彈藥,及時對火線進行了補充。
眼見這處交戰區並未能像預計的那樣快速形成突破口,不甘心的清軍將剩下的火炮調集到兩翼,試圖要以同樣的方式再開辟兩處新戰場,以便能將更多的兵力投放到距離海漢陣地更近的地方。
但這次同樣的套路卻沒有起到同等的效果,海漢陣地上的炮火反擊明顯要比先前來得更為猛烈,不時有清軍火炮被對麵飛來的炮彈給掀翻。
金尚憲隱隱約約也看出了海漢的戰略與先前有所不同,便對旁邊的參謀問道:“貴軍為何不似先前那般,放清軍到近處集中消滅?”
“清軍兵力占優,所以想嘗試多點開花,將更多的兵力投放到戰線上,用兵力優勢來牽製我軍。而我軍的戰略是集中優勢兵力,消滅敵軍的有生力量。”參謀言簡意賅地回答了金尚憲的問題。
但金尚憲對於這個回答理解得不太透徹,繼續問道:“那意思是貴軍兵力有限所以隻能集中在一處與清軍近距離交鋒,而不會讓清軍展開隊形攻擊更多的地方?”
參謀自然不會告訴金尚憲,海漢軍的作戰方式需要考慮到武器彈藥的消耗,如果選擇全線開戰,打倒是還能打,但彈藥儲備未必能撐到清軍徹底敗退的時候。這個時候以火炮摧毀清軍的遠程火力,讓其無法在步騎兵衝鋒之前破壞陣地外圍的防禦工事,清軍考慮到清除這些防禦工事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傷亡,自然也就隻能打消原本的念頭,仍然將兵力投放到他們認為已經打開局麵的交戰地帶。
參謀想了想,選擇了一個避重就輕的回答方式:“我軍當下所采用的戰略,可以更加高效地殺傷清軍,金大人不妨再仔細觀察一番。”
金尚憲本來就不是武官,對這番解釋聽得似懂非懂,當下還是閉嘴繼續看熱鬨了。他雖然不懂戰略,但也能看出海漢在中路布下的這個口袋戰術著實厲害,清軍雖然還在源源不斷地在中路交戰地點填入部隊,但實際上推進的速度幾乎是停滯不前。哪怕後來的清軍甚至扛著同伴的屍體當掩護在往前推進,也還是無法抵達距離他們僅十來丈遠的海漢陣地,每一刻都有清軍士兵中槍倒下,這殺傷效率的確是如參謀所說的那樣十分高效。
這個血肉磨盤在將第二批的清軍屠戮殆儘的時候,清軍陣營終於鳴金收兵了。清軍投入作戰的前後兩批人馬共計四千騎兵、三千步兵,但最終安然撤回的人馬大概就隻有三分之一左右。這場戰鬥結束後,光是遊蕩在海漢陣地前的無主戰馬就多達數百匹之多。
清軍將領其實早就已經意識到了這個交戰環境可能是海漢有意設下的圈套,但還是抱著以力破巧的僥幸心理,指望靠著兵力優勢和士卒武勇來突破海漢設下的防線。可惜的是他們對自己和海漢軍戰力的判斷都有所偏差,這七千多人馬投入戰場之後並沒能起到預計的效果,傷亡之大還是其次,關鍵是死傷了這麼多人之後仍然沒有看到突破防線的希望,這才是對清軍最大的打擊。
趁著清軍主動撤兵的當口,王湯姆建議錢天敦讓自己的陸戰隊上前換防部分陣地,以便讓獨立團的作戰部隊能夠輪換著休息。錢天敦也沒有推辭,很爽快地同意了王湯姆的建議,將東線陣地交給了陸戰隊看防。而原本駐守東線的連隊則是先到中路換下了剛才防禦壓力最大的部隊,讓其先回到基地內進行休整。
王湯姆沒有讓陸戰隊去中路搶獨立團的戰鬥位置,是因為兩軍在作戰計劃中早有分工,大同江基地的防禦戰主要交給獨立團來完成,陸戰隊隻擔任候補。而之後從海上趕去北邊攔截落敗清軍的作戰,那就是由陸戰隊唱主角了,所以當下雖然對激烈的交戰場麵有些手癢,王湯姆依然還是讓自己的嫡係部隊安心扮演配角,將主舞台交給獨立團來表演。
海漢陣地外的綿延百米的屍堆倒是成了難題,如今時值盛夏,雖然這個緯度的氣溫不算太高,但這些清軍屍首如果長時間堆在陣地外麵,要不了幾天就會開始腐化,到時候不免對守軍會是一個極大的隱患。
這剛停戰不久,屍堆裡還有很多活著的傷兵在掙紮著往外爬,天空中便已經有大群的烏鴉盤旋降落,準備開始要享受這頓“大餐”了。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