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年前,為了奪取馬六甲海峽西側出入口的控製權,柔佛國聯合英國殖民者,向剛剛建立不久的星島殖民點發動了進攻。
當時的柔佛是馬六甲王朝被葡萄牙人滅國後,分裂出的若乾小國中實力最強的一個。柔佛國國王也自認為馬六甲王朝的繼承者,有心將馬來半島上的一堆小國進行整合,重現王朝輝煌。
而英國殖民者希望聯合柔佛這個地頭蛇,來對付葡萄牙和海漢這樣的競爭者。柔佛國認為這次行動是「強強聯合」,雙方一拍即合。但他們並沒有在初來乍到的海漢軍這裡占到任何便宜,反倒是在強渡柔佛海峽的過程中遭受了沉重打擊。
柔佛水軍經此一役,戰船和水兵都折損大半,並且被俘虜了成百上千的軍人,最後不得不向駐紮星島的海漢軍停戰求和。
於是在羅傑的主持下,雙方簽署了《星島條約》,條約中規定的和平條件之一,便是以柔佛海峽為界,柔佛國不得再染指海峽以南地區。
而原本屬於柔佛勢力範圍的星島、賓坦島、巴淡島等幾個處於海峽航道上的重要島嶼,就此統統被劃歸給了海漢。
這次戰爭打斷了柔佛國崛起的進程,當時登嘉樓、吉蘭丹、北大年等國已經成為柔佛的吞並目標,若不是海漢橫插一腳,這些小國大概早已經被柔佛滅國了。
如今的柔佛雖然老實了不少,但並不代表這個國家就此放棄了對海漢的仇恨。至少到目前為止,兩國仍未建立正常化的外交關係。
「如果有可能的話,我希望讓柔佛進一步分裂成幾個小國,這樣更有利於我們控製馬來半島的局勢。」
當下沒有外人在場,譚天磊毫不顧忌地說出了自己對柔佛的態度。
錢天敦笑了笑,年輕人的想法就是這麼直接,但對於局勢的審視卻不夠全麵。
錢天敦緩緩說道:「柔佛分裂必定意味著戰爭,如果由此導致了馬來半島的局勢發生動蕩,對星島不見得是好事。」
譚天磊道:「我父親也是這樣的看法,但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柔佛這樣的國家對我們始終是一個隱患,如果不加以處理,遲早還是會出問題的。」
錢天敦道:「柔佛境內多山,高價值的自然資源少,對其用兵的性價比很低。但它的存在會對周邊的小國形成壓力,這會使得一部分國家倒向我們這邊以尋求庇護。」
「另外柔佛與葡萄牙人也是世仇,留著柔佛,也能讓葡萄牙人稍微老實一點,不會把精力都放到跟我們競爭馬六甲海峽的控製權上。」
譚天磊躬身受教,但至於是不是真的聽進去了,那就不知道了。
柔佛國的海岸上有數個修建在河流入海口的濱海小城,但鑒於兩國的關係,海漢艦隊顯然不方便在這些地方停靠。
不過出於炫耀武力的目的,在路過這些地方的時候,艦隊還是會有意放慢航速,駛近海岸,由旗艦威邦號鳴響汽笛,向海岸附近的民眾宣告自己的到來。
離開吉蘭丹三天後,艦隊抵達了馬來半島的南端,已經能看到海平麵上賓坦島的輪廓了。從這裡開始,艦隊要調轉方向,向西駛向馬六甲海峽。在幾十裡之外的地方,便是此行的目的地星島了。
「賓坦島南部的鋁土礦在兩年前已經開始開采了,據說這是我國品質最好的鋁土礦之一,這幾年工業部陸陸續續派了不少人過來,看樣子執委會對這地方也非常重視。」
路過賓坦島北側的時候,譚天磊向錢天敦介紹了這裡的開況。
錢天敦對賓坦島的鋁土礦也有所耳聞,雖然安南也有鋁土礦,但都位於內陸山區,開發不便,而賓坦島的鋁土礦位於海岸附近,且礦脈就在地表,便於進行露天開采。
錢天敦問道:「
我記得很早的時候,工業部就打算要開發賓坦島的鋁土礦,怎麼拖到前兩年才投產?」
譚天磊臉上浮現出無奈的笑容:「沒有足夠的人力。這邊的土人都是好吃懶做,沒多人少自願去當礦工,我們也隻能使用囚犯了。」
錢天敦恍然,這地方可比不得國內,想要發展需要大量勞動力的產業都不太容易。
南亞氣候造就了這裡豐富的生態環境,漫山遍野都是各種奇珍異果,土人甚至都不需要種植糧食,隻要采摘野生瓜果,加上打獵捕魚的收獲,便能生存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