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來問我,我實話實話,卻覺得他下一場大戰十之八九要輸。」張世昭忽然打斷對方。
李樞則愕然當場。
「當然,是大戰,不是什麼走馬跑地,一郡半州的小戰。」張世昭補充了一句。
「張公是覺得我這人沒什麼可救的了,所以隨口戲弄我?」李樞反應過來,一時
有些生氣,又覺得有些好笑,還有些淒涼。
「我是認真的。」張世昭懇切來言。「我問你,曆山為什麼能贏?」
「因為……因為張三郎力挽狂瀾,以逸待勞。」
「是。」張世昭麵無表情,立即點頭,順便抄手攏袖。「但也是因為黜龍幫上下,皆是河北、東境出身,此兩地,無論官吏、豪傑、百姓,都恨透了大魏朝廷,所以張三郎振臂一呼,他們願意再去拚命一戰
「還有張須果,咱們此時說句事後白帝爺的話,也是東境人心不在魏,他的齊郡
官軍裡,東都來的關隴子弟跟東境本地的豪傑他張須果一人根本彌合不起來
「最後,朝廷的三路兵馬,理論上戰力最強的韓引弓一路卻在沿途做政治交易、劫掠地方、收買部眾、排除異己,結果陷到了泥潭裡,坐視張須果獨立來戰,一敗塗地。」
「是這樣的。」李樞點頭之餘又有些焦躁。「這都是說爛了的。」
「那馬臉河為什麼能贏?」張世昭混不在意對方態度,平淡反問。
「因為張三郎果斷!」李樞毫不猶豫給出了答案。「太果斷了!而且真的是能聚集力量,用在刀刃上……整編二十五營這個事情,我一個年節是真做不來的,因為陳斌來降,立即決定總攻的魄力也不是我能做的。」…「還是那個說法,張三郎的本事是他本事,但也不能忽略了彆處。」張世昭繼續從容言道。「河北是國家重地,但骨子裡還是人心不服魏……薛常雄空有大軍,卻上不能上,下不能下,也為此不能團結人心,地方官吏更是宛如一盤散沙,軍中看起來雄壯,居然也早早是一盤散沙,陳斌這種出身的人都能反,還能指望什麼?」
「所以呢……這又如何?」李樞愈發焦躁。
「這又如何?」張世昭坐在椅子上,終於微微歎氣。「你還沒想明白嗎?張行之所以能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是因為他是在大河下遊,這個朝廷力量最薄弱的地方,是那位聖人棄了天下後,朝廷力量自然消散的地方……是此消彼長,是反魏潮起,大魏潮落。」
「照閣下這麼說,難道大魏還有潮起的機會?」李樞搖頭以對。
「有。」張世昭乾脆應聲。
李樞再度為之一怔。
「這跟大魏最終有沒有救無關,你不要弄混了。」張世昭如此解釋道。「我也不覺得大魏有救,否則何至於到這裡存身?但是有潮起就有潮落,有潮落就有潮起,這是世間的規律……而且,大魏無救,關隴無救嗎?聖人棄天下,各處烽煙四起,州郡皆有叛亂,但為什麼有的地方能被迅速平蕩?有的地方卻一發不可收拾?有的地方死灰複燃,終成燎原之勢?有的地方卻穩如紅山?」
李樞心中微動……有些話對他而言是不言自明的,譬如說關隴的強悍。
大魏才取天下多久?原本的人才、軍事、地理優勢擺在那裡不說,而從先帝登基一開始,便大搞特搞關隴本位建設,朝廷幾乎是不停地將河北、東境、江東的高手攏過去,也將天下的財帛糧秣鐵器也都聚攏於關西和東都左近,而這些優勢和物資不會因為大魏消亡而消失的,隻要有一個人迅速籠絡住關隴人心,他們依然占據絕對優勢。
實際上,大宗師和宗師的分布也能說明這一點十一位大宗師,還顯不出來,還有一種中間是高峰,然後四麵邊角上起飛的態勢,但是宗師就很明顯多是大魏朝廷掌握了,而且多在軍中。
「你有兩個最大的優勢……」張世昭此時抽出手來,指向了對方。「第一,是在黜龍幫這個儼然已成天下義軍盟主的義軍中占了建業之功,怎麼都數不出前二去,手裡無論如何都有一份基業第二,就是你出身關隴名族,關隴軍頭們,包括晉地世族都是認你的……這話反過來說,也是張行的最大弱點。」
李樞認真點頭:「不錯,是這個道理,他本可去武安做郡守,當白氏女婿,跟白三娘從關隴內裡取勢,卻非要來東境做事,我與他接觸這兩年也能看出來,他就是覺得不能讓關隴再當家了,覺得這天下再度崩壞,關隴那群人也跟那位聖人一樣,要負責的,要認罪的,所以要帶著河北這裡再起來,跟關隴分個勝負……這是他的弱點。…「他這個人,我早說了,彆人都說他是小張世昭,我卻覺得他更像是小曹林……當然,也可能兼而有之。」張世昭繼續來說。「反正執拗的很,有些事情明明可以繞過去,卻非要硬撐著……所以,他不會改主意的,最起碼沒有挨打前是不會改的……那接下來,無論怎麼打,直接打東都也好,嘗試全取河北也好,他都不會被關隴豪傑所容忍……」
「確實,全取河北,就
是要進晉地,碰晉地,也跟打東都沒什麼區彆了。」李樞忍不住接口道。「所以,張三郎……接下來必然要跟關隴做過一場?所以必敗?但也
未必吧?」
已在書樂「未必是未必,必然也是必然。」張世昭嚴肅了起來。「說未必,是我都能想得到……這一回後,拿下武陽、清河,不過漳水半步,隻養成夾著大河比翼齊飛的態勢,然後回身確立了黜龍幫核心第一人的名份,再壓服杜破陣,保證黜龍幫天下義軍盟主的大義姿態,萬般局勢擺好,便在這大河下遊修養生息幾年,所謂內外兼修、文武並用……既不去碰大魏的潮漲,也熬過自己的潮落……等到東都與江都隨便那邊先自家敗壞了局麵破了場,再從容掃蕩河北,然後再花個兩三年安靖了地方,收攏了北地,安撫了東夷,他逼著人家築基的這批孩子便可得用了,到時候便是東齊、西魏對峙的舊局麵,然後以他的本事,未必不能成就東齊神武帝不能成的大局。」
「若是這般,他眼瞅著便是騰龍之勢,風雲一時,些許成敗,也隻看天命而已了……」李樞若有所思,茫然以對。
「可是他會這般步步為營,不犯錯嗎?」張世昭忽然輕聲言道。「他的執拗,其實是在內裡某些大物件上,真正處事,卻往往是一怒而起……天下分崩,海內流離,他若是忍得住這個,何必屢屢浮馬過河?」
李樞閉口不言。
「你覺得呢?」張世昭催促了一句。
「我覺得……」李樞莫名喘了口粗氣來。「如此性情行止,雖未必不妥當,卻是真英雄真豪傑的做派!雖然位處左右,天然對立,我也要稱讚他三分氣概的!」
「說得好。」張世昭怔了一下,旋即冷冷以對。「但你自幼牛角掛書,文武並修,便該曉得,自古以來,萬載可錄,往往大亂之局,如此氣概的英雄豪傑有幾個能笑傲終焉的?遠了不說,隻講祖帝英雄了得,與東楚那遊龍女凰堪稱一時風雲,最後三人又是什麼下場?而最後成事的唐皇彼時又算是什麼?可有你這番局麵十一?亂局之下,哪裡是一人之英雄可以壓遍一切的?」
李樞深呼吸了數次,然後卻隻是起身行禮,淡淡以對:「承張公吉言了,希望張龍頭能得償所願,儘抒胸中之氣,不負平生。」
張世昭隻在樹下隨意點點頭。
天黑的時候,雄伯南抵達了東郡,然後見到了自己的新婚妻子徐持和剛剛分開才一天的徐世英,然後未及拜訪嶽父,便得知了一個消息。
「秦寶?」雄伯南詫異一時。「他來找你作甚?」
「詢問牛達下落。」徐世英麵色尷尬。「好救出人與我們做交換。」
「你告訴他了?」雄伯南看出端倪。
「對。」徐世英坦誠道。
「紫山那邊地勢險峻,什麼勁弩軍陣也擺不開,我進去尋到人,直接帶出來,便是最好的法子……何必多此一舉?」雄伯南詫異一時。
「秦寶總不會害了牛大頭領的……」徐世英正色道。「多一個人多一條門路。」
「但我已經來了。」雄伯南無語至極。「歇一晚上,明日就可以去對岸。」
「我與他約了五日。」徐世英乾脆道。「五日間他得了手,便可繼續換人,否則便是兄長你出手了……」
「隻是五日?」雄伯南想了一想,倒覺得無妨起來,五日的時間,自家都未必找得到牛達下落,但心底還是隱約覺得哪裡有點不對……好像徐世英這廝似乎多放了些小心思在此事之上。
「五日。」徐世英點頭,毫無多餘表情。
感謝謝蕾妮爾同學、絕之吳木老爺、十年一夢老爺三位的上盟……萬分感謝,之前幾天太頹喪了,慚愧。
看《黜龍》
榴彈怕水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