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作業,用手機用了100分鐘。我覺得不需要那麼長,於是下定決心繼續和他講講這個事情。
然後,我拿了紙和筆,我問他答,我們寫下來了用手機的這100分鐘都乾了啥,如下
作業50分鐘,社交10分鐘,視頻或者體育新聞10分鐘,放鬆(手機放在旁邊沒用)20分鐘
我相信,他真正做作業的時間恐怕比50分鐘還要少,而社交和新聞應該再多一些,但是我就不戳穿了。
然後,我說,兒子,你看,你做作業隻用了一半的時間,還有一半的時間不是在做作業。
媽媽可以告訴你,曾經有人嘗試過做事情的不同方式後發現專注地做事情,會讓事情完成得又快又好。
我可以保證,你做作業的50分鐘,如果不用手機一會兒看看同學的微信,一會兒看看新聞的話,30分鐘就可以做完了,那剩下的20分鐘,你乾啥都行呀。
兒子聽著,沒有反駁我。
然後,我就告訴他說,我決定,以後用手機做作業,要麼你到外麵去做,要麼你仍然在屋裡做,但是門要打開,媽媽要提醒你專心做作業,提高作業效率。
至於你用手機社交和看新聞,可以關上門看,媽媽不管。
兒子同意了!
於是乎,從那一天開始,他就開始開著門做作業,而不是像以前那樣,關上門我無法了解。
而且,當門打開了,很多的東西都流動起來了,因為他會給我聽他覺得好聽的歌,會和我分享更多的東西。
我覺得,雖然這個年齡段的發展特點使得青少年需要有自己的空間,需要要獨處的時候,需要有東西不被成人看到,但是中國的老祖宗早就說過萬事皆有度。何謂度?就是不能一概而論,不能走極端,不能非要怎樣怎樣,我們需要根據孩子的情況,當時的狀況,孩子和家長的狀態來找到更合適的方法。
我尊重兒子獨處,有自己的空間;同時我也要對他進行管控和引導。
我是父母,我有這個責任。
我也許做得不好,但我在儘力!
1月3日,兒子如願去參加了飛盤比賽。
我後來笑著對兒子說,你這麼小,都有你的圈子了。
他們都有自己的組織,就是喜歡飛盤的夥伴組成的圈子,稱為盤友。
這次比賽,就是大家在群裡一忽悠,看誰願意去打一場,然後報名。
然後再根據人數的多少,決定是打5對5,還是7對7,分成幾個隊。
比賽當天,所有人分攤場地費。
這一次,場地費最少,不超過100元。
由於是臨時組隊,所以你的隊友是誰,認不認識都不一定呢。這倒是個很好的社交呢!
出發之前,兒子還在研究群裡發的技戰術。
我後來問他,研究技戰術的時候你看手機嗎?
他說,沒有同學發消息,看啥?
但是,我其實覺得,他很喜歡這項運動,他很專注地去研究戰術,恐怕即使有消息也影響不了他吧。
我甚至都想,他學習應該是沒有這麼專注的。
那天打完比賽回來地也不早,但是他很開心,帶著一個新帽子,原來他又拿了個某場比賽的最佳球員表現獎。多次比賽多次拿這個獎項,看來他也還是有兩把刷子的。
我問是不是你們一起去吃飯了,所以比較晚回來。
他說不是,是自己去吃飯的。(我特彆不喜歡以前常常比賽之後就要吃一頓的風氣。)
之所以晚了,是因為有一個隊友受傷了,其他的隊友都在那裡,看是否要送醫院。
原來如此!
誰說運動隻是競爭呢?還有很多很多方麵!
還有一個細節,就是和兒子同去的有他班級上的一個同學。
他們倆約定是要一起坐地鐵回來的。
當時,我問兒子,什麼時候回家?他說不知道。
我以為是他們要一起吃飯,所以不知道,其實是有人受傷,一起陪著看怎麼辦。
而那位同學要去學校宿舍,而兒子說他今天就不會宿舍了。
宿管老師明確說要九點半之前是要到宿舍的,但是好像會趕不回來,於是那個孩子的媽媽在和宿管老師請求寬限點時間。
我還以為,兒子會和其他人待在一起晚一些,而這位同學因為宿管老師的要求就要獨自一人回來。
結果不是,兒子和這個同學一起回來了,9點44分兒子到了家。
看來,我以為的也就是我以為罷了。
我還是需要不要自以為是,我還是需要多聽聽這個年輕人的心聲,我要注意不要因為我的想當然錯誤地理解了這個孩子!
這個年輕人的心還是相當純潔的,因為他還是個孩子,也因為這麼多年我創造的環境給他的保護!
我要提醒自己,不要著急下判斷,不要直接下結論,還是要等一等,用心地去聽一聽,多去了解這個孩子,多去向他去學習純真,簡單和真愛,對這個世界,對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