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第五周_和上高中的兒子一起成長_思兔 

第九章 第五周(2 / 2)

《少年說》裡,一個女孩說“我覺得我媽媽生活得一定很苦,畢竟她的嘴那麼毒。”

數學考試沒有考好,媽媽會冷嘲熱諷地說“喲,你真是一個人才!下次再考成這樣子,你就不用去學校了。”

這個女孩學著媽媽的語氣,惟妙惟肖地還原了當時的場景,惹得台下的同學哄堂大笑,但她自己卻沒忍住濕了眼眶。

原本考試失利已經足夠沮喪,但媽媽的諷刺卻在她的傷口上紮下了更深的一刀。

台下的媽媽卻不以為然,甚至振振有詞“我的出發點是想你好,想你知恥而後勇,努力成為優秀的孩子。”

不經思考的諷刺,鄙夷不屑的貶低,澆滅熱情的冷言冷語,看起來是隨口而出的一句話,紮下的卻是難以拔出的一根刺。日久天長,就成了父母跟孩子之間,難以逾越的一道鴻溝。

也是在《少年說》中,另一個女孩說“為什麼我的努力你從來看不到?”

當我們抱怨孩子不聽話時,要先反思,我們是否有跟他們“好好說話”。

美國惠頓大學心理學院院長特裡沃森認為“愛說反話的原因,是因為我們麵對衝突時,不懂得如何下調負麵情緒,反而讓負麵情緒控製我們。親密關係是我們的安全區,每一次暴力溝通,發泄情緒,其實都是在安全區的邊緣試探。”

彼此親密,所以肆無忌憚。

卻不知道,越親密的人,說出的話殺傷力越大。皆因隻有最親密的人,才會最在意你的話,也最容易因你而受傷。

我從我自己的體驗來講,確實是如此。每次冒出那些言不由衷的話,就是我無意識搶來的擋箭牌,因為我說不過,我無話可說,我無言以對,所以就會把一些話不經大腦思考地丟出來。正是因為我不知道怎麼對付當時的負麵情緒,我隻知道自己已經被那負麵情緒淹沒了。

當我在情緒的處理上提高了之後,我發現我能更加理智地對待了,無意識少了,這樣的語言也少了,因為它沒有太多用處了。

不願表達真實的自我,所以口是心非。

想挽留對方“彆走”,開口卻是“你走吧”;

心裡想著說“我錯了”,話到嘴邊卻成了“我沒錯”;

心情明明是“我很難受”,說出來卻是“沒事,我很好”;

明明想溝通“其實不是這樣的”,喊出來的卻是“你覺得怎樣就怎樣”。

越是長大,我們越羞於直接表達自己的需求,反而習慣性地用正話反說,來掩飾自己的真實想法,以至於讓溝通充滿了困難和障礙。

我自己很清楚地記得,我在和他人溝通時,有時候就會反著表達出來,然後自己很難受,因為自己說的不是心裡話。

現在,我也嘗試著直接向孩子爸爸表達我的需求,然後我發現,即使他沒有按照我的需求做,但隻要他明白了我的真實想法就可以了。這樣子更簡單,更容易,也不容易出現溝通上的障礙了。

父母為什麼愛說反話?其中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習慣奉行“打擊式教育”。羞於肯定,善於否定,認為打擊式鞭策,批評是引導,警告是提醒,挖苦是激勵,數落是告誡。明明懷著最深的愛,開口卻全是傷害。

在青春期,已經在父母長年累月打壓下的孩子,習得了這種“傷人不見血”的招式後,又會將刀子反向扔向父母。

我小時候受到的教育,就是“打擊式教育”,這可能是我的父母那一代人的通病。所以我繼承了,所以開始我也不會誇獎孩子。所幸,我在成長中有所改變;所幸,我兒子的青春期的刀子還沒有特彆密集。

著名教育專家李子勳說過教育孩子,最主要還得把話說到孩子心裡,這樣孩子才會心服口服。

話不在多,在於說得對。用簡單明了的表述,說中了事和理的要害,正向直接表達個人想法。

大人們啊,請拋棄“口是心非”的毛病,學習小朋友的有話直說,不要再說“難道我會害你嗎”,而是直接表達“我希望你好好的”。

越真誠,越能打動聽者的心。

我想繼續真誠地與兒子溝通,也同時注意我冷不丁會冒出來的口是心非。

加油,做好我自己!



最新小说: 我可以屠神嗎 重生六零:老太太的崛起 人在末世,我能聯通現實 快穿:釣係美人逆襲上位了 墨總,夫人又又又生了三胞胎 重生後,她不嫁四皇子了 幽界密語 蘑菇屋:黃小廚,你的豆角沒燉熟 軟萌宿主被傲嬌反派寵上天 遺願,美容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