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是要死的,仙也一樣。既然都是死,不做點什麼再死,說不過去,不是嗎?”
王三聳了聳肩,張誌和張了張嘴,接著撓頭,思索“厲害,厲害,你果然適合修道。”
“道一直都在眾生的眼前,眾生都可以修道。
我心中的大同,隻是我認為合適的道路,有多少人願意追隨,都是大家的決斷。
好的道,沒人會拒絕。
你認為修道應該自己管自己,但我認為,修道應該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我這人不挑,好用,符合目標,能促進道途的添磚加瓦,就用。
現在,蒼生多思慮,明廷強盛,百姓恐懼。
那麼,天命之言,能促百姓不恐懼,能讓他們看到我的道和明廷的道有何區彆,讓他們處在自身利益去尋道,順天應人,則我事可成。
至於因果……修道之人在意甚麼因果?那不是佛家才在意的?你都隻修今生,隻為了肉體成聖,你還管因果作甚?
難道成仙了,還斬不了這因果了?”
張誌和呆呆看著王三,最後皺眉,思索,片刻才歎息“難怪你的麵相變了……”
“相由心生。”王三補了一句,“修道修的是自己的道,過分在意彆人的道途,隻會著相。
彆人的道,應該是給自己的舔磚鋪路的,是讓你更好踩著過去的。
不是一定要一直沿著走的。”
“厲害!厲害!”張誌和感慨,“既然你們兄弟倆都打算留我,那麼我有一個要求。將來你若登基,道門密藏,我來寫。”
“我審核通過,就能發。”王三說。
“好。”張誌和深呼吸,“你果然奔著九五之位去的。”
“稱帝非我願,奈何這是此間風險最小,速度最快的一條路。”王三撇撇嘴。
張誌和則是盯著他好一陣“果然,你太適合修道了,真的一點都不在意其中影響。”
王二看王三沒說話,輕咳一聲,說“對了,王號,三子你應該還沒定下來。道士,你說說,定什麼好?”
張誌和看著王三“三爺以為呢?”
王三沉吟片刻說“想了幾個,周、秦、梁、順。”
“順……”張誌和直接聽到了最後一個,笑道,“果然有人給你提過劉伯溫說的讖語。
不過,你既然姓王,為何不考慮新?
難道你覺得王莽不夠看?須知,王莽那個時候,與你現在還是蠻像的。”
“那為什麼不能是新順?”王三白了他一眼,“既然我都不同以往了,那就新順唄。”
“也成,但順為三刀斷首,王字比皇字少個白頭,三刀斷白頭,可不是什麼好兆頭。”
“但我軍號曰大同。”王三看著張誌和,“大同出於禮記,巧的是,禮運最後一大段,都是講順之名。
天子以德為車、以樂為禦,諸侯以禮相與,大夫以法相序,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是謂大順。
大順者,所以養生送死、事鬼神之常也。故事大積焉而不苑,並行而不繆,細行而不失。深而通,茂而有間。連而不相及也,動而不相害也,此順之至也。
故明於順,然後能守危也。故禮之不同也,不豐也,不殺也,所以持情而合危也。
故聖王所以順,山者不使居川,不使渚者居中原,而弗敝也。
用水火金木,飲食必時。合男女,頒爵位,必當年德。
用民必順。故無水旱昆蟲之災,民無凶饑妖孽之疾。
故天不愛其道,地不愛其寶,人不愛其情。
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山出器車,河出馬圖,鳳凰麒麟皆在郊棷,龜龍在宮沼,其餘鳥獸之卵胎,皆可俯而窺也。
則是無故,先王能修禮以達義,體信以達順,故此順之實也。”
王三念完了禮運的後半篇,盯著張誌和道“不論元明,國號皆出易經。
本來我也想從易經選,比如大成,比如其他。
但後來,我想了一下,還是選擇從大同之基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