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續王三又交代了一點軍事方向的規劃,後續大部分是關於軍工這一塊的,但軍工王三並不打算交給軍隊自己運營,而是轉給了自己麾下。
分為兩個派係國營將作監、國營兵仗局。
由各軍根據需求提出方向,將作監、兵仗局下屬的各家單位去出方案,競標,洽談,最後在兵部的矚目之下,完成契約,並生產交付。
這樣一來,兩個不同的國營軍工係統,也能產生一定的競爭。
交代了軍工,王三繼續道“接下來就是講武堂的改建,為了契合現在發展的需要,孤決定開啟軍校係統。
講武堂任然保留,校長仍然是我,負責進一步的篩選和指導。
而軍校,由將來退役的老將們擔任山長、祭酒、訓導等。
當然,現在你們都要隨戰,校長暫時孤來掛名,你們每次在講武堂內進修的同時,也要勻出時間進入軍校教習學子。
軍校的學子,都是全國各地搜羅來的孤兒,七八就開始訓練,等將來局麵穩定了,再調整軍校的升學模式。
當然,軍校不止教習兵法、操演、要有軍工研發、堪輿等等內容,畢竟現在的戰爭、執政、商貿的趨勢,就是細化分工,強化合作。
需要人才的地方太多了,但每個人的精力有限,不能全然兼顧。
現階段我們沒有時間培養複合人才,那就先分化,再複合,用量取勝。”
王三說完,上下也沒幾個人反對,不管是軍校還是學校,王三的態度都是用量取勝,真正踐行科舉製度推行以來的分科取士。
畢竟王三寫的五年計劃中,就有學部課綱的計劃,分出七科文學、數學、武學、理學、工學、農學、法學。
要命的呢!
王三看下邊沒有反對,點了點頭“軍事方向規劃就到這裡,軍事上就是這樣,接下來說一下行政方向。
第一,行政。
六部不夠用,改為吏、戶、禮、兵、刑、工、農、商、學、醫、稅十一部。
六部之上,設立內閣,改為一任大學士任職五年,五年之後可連任一屆,不合格就更換,退閣之後,如未退休致仕,可發地方巡撫或留置京中任內閣顧問,不設品軼,隻為谘詢。
內閣輔臣數量不限,但必須保證三個以上且為單數,方便輪值和票擬。
第一屆內閣人選,春耕之後孤再發出來。
品軼為某殿大學士從一品、某閣大學士正二品,文武皆可入閣。”
第一條出來,場內嘩然,但王三抬起手壓了壓,將所有想要出來說話的人給壓下來“內閣配置一旦確定,除了皇帝任免,否則穩定過完一屆之後才能彈劾。
私德什麼的,彆亂喊,朝廷要的是辦事的人,隻要不是出現十惡不赦的大罪,就沒必要胡亂換人。
同時,內閣輔臣一旦入閣,不兼諸部職能,內閣與諸部、大理寺、軍區等之間如果需要協調,必須一同麵見皇帝。
當然,武將雖然可以入閣,但軍區調動,隻需要經過皇帝身邊的樞密院調免就成,武將值閣,隻是協調戶部支給的軍費開銷,以及兵備道兵源配給,外加退役軍士們的複員生活對接等事宜。”
重磅炸彈一丟,文臣這邊,尤其是前明時代加入的人,包括洪承疇、劉應遇他們,也都深吸一口氣。
該怎麼說呢?限製年限很危險?還是內閣輔臣更進一步變成皇帝的秘書處很危險?
洪承疇抿著唇想了一陣,歎息道製度沒問題。
隻能說新順王很聰明,一人一屆五年,最多可以任兩屆,兩屆之後要麼外放,要麼留置作為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