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寧寺是當時洛陽城內最重要的皇家寺院,在孝文帝遷都洛陽的時候就已有規劃,最終由胡太後修建完成。永寧寺距離閶闔門一裡左右,東有太尉府,西對永康裡,南界昭玄曹(北魏的中央僧官機構),北鄰禦史台,地理位置極其顯耀。當年元子攸被爾朱兆抓起來的時候,就囚禁在這裡。
永寧寺內曾經有一座永寧寺塔。根據酈道元的水經注記載,永寧寺塔的塔基邊長為十四丈(19米左右),塔身共有九層,淨高約四十九丈(136米左右),差不多相當於今天四十層樓的高度。可惜這座塔在今年二月的時候被雷擊起火,當時元修曾經派了一千多羽林軍前去救火,無奈火勢太大,無法近前,隻能眼睜睜看著這座傳奇的佛塔在烈火中損毀。
永寧寺塔的大火連燒了三個月方才平息,當時很多人認為這是北魏政權已經氣數將儘的征兆,還有好事之人說曾經在渤海的雲霧之中見到過這座塔,正好對應了高歡渤海王的稱號。
高歡沒時間理這些玄乎的傳說,自己是大魏的丞相,結果現在把皇帝給攆跑了,這個事情無論怎麼圓都有點兒理虧。
斛斯椿等人固然可恨,但他們好歹心口如一,更可恨的是朝廷裡那些牆頭草,我不在的時候整天在元修麵前說我壞話,現在元修跑了,他們又不舍得放棄榮華富貴跟著跑,一抹臉跟沒事人一樣接著賴在洛陽當王爺,這種人留著有啥用?
高歡下令把留在洛陽的文武百官都集合到永寧寺,訓斥他們道“諸位身為朝廷大臣,本應為國家大局著想,結果你們眼看著皇上犯錯誤居然連個意見都不敢提,皇上跑了你們又不跟著,天天就知道爭寵享樂,難道就沒有一點愧疚之心麼?”
大臣們本就心虛,看到高歡如此嚴肅,知道問題嚴重了,看來這次再想蒙混過關有點兒困難。
尚書左仆射辛雄還企圖辯解幾句,他站出來道“大丞相英明,我們真的是很冤枉啊。皇上的所作所為都是跟斛斯椿那些親信佞臣一起秘密謀劃的,根本就沒讓我們這些人參與。皇上出逃的時候,我們如果跟著一塊兒跑,擔心會被認為是佞臣同黨,現在留下來等待大丞相,又被如此責難,我們也實在是進退兩難無所適從。”
高歡一聽就爆了,他指著辛雄的鼻子罵道“事到如今你還敢狡辯,居然把責任都推到了皇上身上,難道國家養你們這幫人是吃閒飯的嗎?口口聲聲說彆人是佞臣,你們自己可曾有直言進諫讓皇上遠離佞臣的行為?現在國家搞成這個樣子,你們該當何罪?”
高歡這次是真生氣了,他不再聽這幫人狡辯,當即下令把辛雄抓起來,連同開府儀同三司叱列延慶、吏部尚書崔孝芬、都官尚書劉廞(x)、度支尚書楊機、散騎常侍元士弼等人一起,統統拖出去砍了。
其他大臣從沒見過高歡如此震怒,都嚇傻了,一個個縮著頭膽戰心驚汗流浹背,不知道等待自己的是什麼下場。
好在高歡不是爾朱榮,乾掉幾個主要的官員警示一下就可以了,剩下的人還得留著乾活。於是他又訓斥了百官一頓,最終還是放他們回去了。
雖然高敖曹和婁昭沒追上元修,但高歡還是不死心。國不可一日無君,怎麼著也得把元修搞回來才好。
於是高歡讓清河王元亶擔任大司馬,負責處理朝廷的一些日常事務,自己則簡單準備了一下,帶領部隊離開洛陽西上,打算親自到關西去接元修。
九月,高歡的部隊抵達潼關。
守衛潼關的還是大都督毛鴻賓,他死守關城,不放高歡過去。
高歡也不想廢話,直接下令攻城。
毛鴻賓雖然是個猛人,但畢竟跟高歡有著段位上的差距,他拚儘全力守了幾天,最終潼關還是被高歡打了下來,毛鴻賓本人也被抓了活的。
高歡命人把毛鴻賓先押回並州,等手頭事情辦完了再決定怎麼處理他。可惜毛鴻賓性格過於剛烈,被生擒之後氣憤難當,沒多久就因為憂恨病死於晉陽。
為了給元修和宇文泰施加足夠的軍事壓力,在黃河南岸進兵的同時,高歡同時派關右行台薛修義領兵經龍門渡口(今陝西省韓城市龍門鎮附近)過河,從潼關的北麵切入關中。
爾朱氏叛亂的時候,薛修義曾經被元子攸任命為弘農、河北、河東、正平四郡大都督,負責召集河東的鄉曲支援朝廷,當時高歡在晉州做刺史,跟薛修義離得很近,兩人關係處得很好。韓陵大捷之後,高歡忙於河北和洛陽的事務,還曾經請薛修義代管了一段時間並州。
元修這次出逃之後,位於關中和河洛之間的河東地區就成了東西兩大勢力對抗的中間地帶,而薛氏家族在河東一帶又有非常大的影響力,因此這次高歡將薛修義任命為關右行台,就是希望利用他的影響力來鞏固河東的局勢。
薛修義很給力。當時宇文泰派去鎮守龍門的是大都督薛崇禮,結果薛修義一封書信送過去,薛崇禮當即率領部下舉城投降,龍門渡口也落入高歡的手中。
高歡的主力部隊占領潼關之後,又向西開進了五十裡左右,此處已經深入華陰縣境內,前麵就是著名的華陰長城。
華陰長城始建於戰國時期,當時魏國為了防備秦國的進攻,在兩國邊界上修建了一段長達三百多裡的防禦工事,也就是所謂的魏長城。魏長城是中國最早的長城之一,比秦長城早了一百三十年左右。華陰長城就位於魏長城的最南端。
到了這裡,高歡也不敢往前走了,畢竟這次準備得還不夠充分,後勤保障什麼的都沒有安排好,如果孤軍深入的話很可能被宇文泰鑽了空子。
高歡下令大軍暫時屯兵在華陰長城附近,然後開始一封接一封地給元修寫信勸他回來。
高歡的耐心很讓人佩服,如果從晉陽起兵開始算,他一共給元修寫了四十多封信,苦口婆心地勸元修放下芥蒂,君臣二人重修舊好,一起認真建設國家,彆再搞內訌了。
可惜,起初元修是因為已經走火入魔,根本聽不進去,而現在元修則是身不由己,再想後悔已經由不得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