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兩魏英雄傳!
542年,四月,鄴城。
東魏大丞相高歡離開治所晉陽,親自趕到鄴城覲見皇帝。
高歡吸取了之前跟元修決裂的慘痛教訓,非常注重同現任皇帝元善見之間的麵對麵溝通,每隔一段時間就會主動入朝彙報工作。沙苑之戰慘敗之後,高歡並沒有推卸責任,而是向元善見做了深刻的檢討,辭掉了自己的丞相職位。
元善見很上道,他也沒有元修那些野心,所以跟高歡相處得還算融洽。河橋之戰勝利之後,他找個機會又把高歡的丞相職位給恢複了。
這次高歡入朝,除了依舊例向皇帝做工作彙報之外,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給他的兒子,也是現在東魏的吏部尚書高澄站台,支持高澄開展的各項反腐改革工作。
高澄是高歡和婁昭君的長子,今年隻有十九歲,但他的能力和魄力卻遠遠超過他的年齡。
在六鎮之亂開始的時候,高澄隻有四歲,從那時起,他就跟著父母一起在戰亂之中顛沛流離,承受了太多那個年齡的孩子不該承受的苦難。他七歲那年,正趕上高歡密謀刺殺杜洛周不成,一家人被追兵攆得滿山跑,當時高歡為了不牽連其他人,差點打算扔掉這個兒子,多虧姨夫段榮保護,高澄才轉危為安。
多年的曆練,讓高澄有了超出自己年齡的成熟和擔當。他十歲的時候跟著高歡一起出太行山入駐信都,當時河北的諸多豪傑都擁護高歡,隻有高敖曹有點兒不服氣,氣鼓鼓地在外麵晃悠不肯回來,高澄以高歡世子的身份主動去做說服工作,最終把高敖曹哄開心了,回到信都入夥。
等到高歡立元修當皇帝之後,因為自己太懶,不重視跟元修的溝通工作,於是就派高澄作為特使先後兩次去洛陽覲見元修。雖說這件事整體來看是高歡的工作失誤,但高澄作為一個十一歲的孩子,麵見天子不卑不亢,表現還是非常出彩的。高歡也逐漸覺得自己這個兒子是個人物,他時不時地詢問高澄對一些時事的看法,高澄每次都對答如流,分析得非常有條理,讓老父親極為高興。高歡從此開始有意培養自己這個兒子,他任命高澄為大行台兼並州刺史,各種軍國要務的籌劃和製定都叫著高澄一起參與。
等到高澄十五歲那年,東西魏剛剛分裂不久,高歡在晉陽忙著準備兵馬去打宇文泰,留孫騰、司馬子如、高隆之、高嶽等人在鄴城輔政,實際上就是把國家政務的決策權交給了這幾個人。
結果這幾個人乾得實在不咋地,當時東魏官場腐敗,民怨非常大,這才有了後來在沙苑之戰前,杜弼勸高歡先除內賊再平西寇的建議。雖然這個建議最後被高歡給強壓下去了,但當時的東魏的政治氛圍確實已經非常糟糕。
東魏的政治問題主要體現在兩方麵。
首先就是官員貪腐問題。
其實貪腐這件事情不能全怪到高歡頭上,北魏是鮮卑貴族建立起來的國家,本來就沒有多少清廉奉公的概念,隨著統治時間的增加,王侯將相們貪圖享樂的思想越來越嚴重,尤其是到了胡太後統治階段,官員們對克扣公款壓榨百姓這些事情已經習以為常,根本不覺得有什麼不妥,而東魏繼承了前朝風氣,加上很多官員自以為有功勞在身,吃那卡要盤剝百姓完全心安理得,其中領頭最能貪的就是尉景、孫騰和司馬子如這幾個元老。
在這種背景下,能夠不貪不腐的官員基本上鳳毛麟角少之又少,比如高歡的妹夫厙狄乾就是難得的清廉官員,但他也隻能潔身自好而已,改變不了大環境。
第二個問題是官員選拔問題。
胡太後當政以來,北魏一直采用停年格製度來選拔官員,簡單地說就是論資排輩,不問能力高下,全靠資曆深淺為提拔標準。這種方式看似簡單,但實際上問題非常多,很多庸才通過熬資曆占據上位,而有才能的年輕人卻缺乏有效地上升通道。當年邢杲正是因為資曆不夠落選郡守,這才一怒之下起兵造反。
這些問題日久年深,已經形成了強大的政治慣性,如果要改革的話,非得一個手段堅決的人來操刀不可。高歡也不是沒想過親自動手,但寬厚的性格決定了他始終抹不開麵子乾這種需要公事公辦的工作。
高歡曾經故意安排了一出戲企圖勸誡尉景。有一次他請厙狄乾和尉景兩個連襟一起聊天,厙狄乾在席間突然主動請求改任自己為禦史中尉。禦史中尉是從原來的禦史中丞改製而來,有點兒類似於紀委監察部門,專門監督文武官員的紀律問題。
厙狄乾現在的官職是太保,比禦史中尉高多了,所以高歡問厙狄乾為啥沒來由要去當小官。
厙狄乾憤憤不平地道“我就是想把尉景這個貪汙腐敗的家夥抓起來,以平民憤。”
高歡大笑,說妹夫你真會開玩笑,咱們是一家人,哪能用這種極端的方法。他回頭勸誡尉景道“姐夫你以後也稍微注意點兒形象好不好,你看把咱妹夫氣成啥樣了。”
沒想到尉景直接懟了回來,他對高歡道“我那點兒事算個啥,我也就欺負欺負老百姓而已,你可是連皇上都敢敲詐。”
高歡吃了個癟,直接給整沒詞了,隻好打個哈哈把事情糊弄過去。
老爹拿這幫親戚故舊沒辦法,高澄可不信邪。他老早就看不慣東魏官場的烏煙瘴氣了,於是主動提出來要去鄴城輔政。高歡開始還不放心,後來丞相主簿孫搴屢次請求,這才點頭同意放高澄走。
高澄被任命為尚書令,兼領軍將軍和京畿大都督,正式進入鄴城。
這一年,他隻有十五歲。
鄴城的高官們覺得高澄就是小孩子而已,肯定是不想成天被老爹盯著,找個借口跑出來玩,所以開始都沒把他當回事。
結果大家很快就發現自己判斷錯了。高澄上任之後,立刻進入工作狀態。他做事果斷,雷厲風行,很快就把朝內政務處理得順順當當,眾人不得不對這個小朋友刮目相看。
進入鄴城的最初兩年,高澄還是處於學習如何處理朝政的階段。等到第三年的時候,高澄開始兼任吏部尚書,著手對東魏積弊已久的官場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就是把沿用多年的停年格製度給取消了。從此之後,東魏官員升遷隻看才能,不問資曆。高澄還親自寫信征召各地有才學名望的人為朝廷效力,暫時安排不了的就先作為門下賓客,充實人才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