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49年,正月,建康。
柳仲禮按計劃到達朱雀航南岸,連夜紮好營寨之後,剛剛坐下來打算吃早飯,突然有人連滾帶爬地跑進大營,跟他說大事不好,韋粲那邊被叛軍突襲,眼看就要支持不住了。
柳仲禮大驚失色,他沒料到侯景這麼猖狂,麵對十幾萬勤王大軍不僅沒有慌亂,居然還敢主動過河進攻。
既然侯景敢出手,那肯定來者不善,柳仲禮生怕韋粲有閃失,當即把筷子一扔,火速穿戴好盔甲,橫槊躍馬直奔青塘。由於時間太倉促,柳仲禮隻帶了身邊最親信也是最驍勇的一百多名輕騎,他同時派人給其他部隊負責人送信,讓他們儘快派人支援。
柳仲禮之所以這麼緊張,主要有兩方麵的原因。於公,搶占青塘是他整個作戰計劃的重要環節,如果青塘守不住,後麵的一係列行動都要受影響,部隊士氣也會受到很大打擊,局麵會非常被動;於私,韋粲不僅是他的同事,更是他的親戚和整個柳氏家族的戰略盟友,情深義厚,拚死也得去救。
據史書記載,柳仲禮算是韋粲的外弟。這個外弟具體是表弟還是小舅子已不可考,但足以表明兩個人的關係非常親密。
這種親密關係不僅存在於他們這一輩,而是已經延續了韋柳兩家幾代人。
從門第出身上看,柳仲禮屬於河東柳氏,韋粲屬於京兆韋氏,兩家都是關西的大姓豪族,在東晉年間避亂跑到江南。按說在原來老家的時候,韋家幾乎是諸姓之首,地位要比柳家高不少,但背井離鄉之後,需要在新環境和新老板這裡從頭開始奮鬥,再加上一些機緣運氣的因素,柳家發展得反倒更快。
當時南朝為了收留這些北方過來的望族,常用的辦法是在邊境地區僑置一些跟北方同名的州郡,韋氏和柳氏都被安置到了在襄陽附近設置的雍州。兩家重要人物最開始的工作都是擔任有名無實的僑郡太守。
等到劉宋時期,馮翊太守柳憑的兒子柳元景追隨武陵王劉俊,屢立戰功,協助劉俊奪取帝位,本人也一路高升到侍中、尚書令和驃騎大將軍,從此柳氏正式進入南朝的政治核心圈。雖然後來柳元景一家慘遭前廢帝劉子業滅門,但他的侄子柳世隆很快就填補了他的位置,不僅在劉宋年間官至侍中和尚書右仆射,到了蕭齊一朝同樣擔任侍中和尚書令,進爵為公。
柳世隆本人在中央發展,但柳家的家族勢力大部分還留在雍州一帶,所以他的堂弟柳慶遠請求出任雍州刺史,負責經營維護柳氏的鄉族部曲。柳慶遠死後,這個工作交給他兒子柳津,柳津入朝之後,工作又繼續傳給了柳津的兒子司州刺史柳仲禮。所以,柳家一直兼有朝廷重臣和地方藩將兩種身份,而柳仲禮手裡的雍司精兵,大部分都是屬於柳家自己的勢力。
而反觀韋氏,代表性人物韋睿直到蕭齊末年還隻是個上庸郡守,政治地位跟同時代的柳家完全沒法比。直到韋睿在戰場上立下赫赫軍功之後,韋氏的政治地位才有所上升,但依舊沒能進入核心圈,韋睿本人也隻是在七十九歲臨死前才得到一個名譽性質的侍中職位,爵位也隻是縣侯。對比來看,柳仲禮在成名之前就已經封侯。
即使這樣,韋氏的門第聲望依然非常強大,柳元景在發達之後,還要經常親自到雍州拜見韋睿的伯父,也就是當時韋家的話事人韋祖征,而韋祖征也習以為常。這是因為南北朝時期門第的影響力和號召力要強過官職身份。比如在鐘離之戰的時候,韋睿奉命去協助前線總指揮曹景宗,當時韋睿以豫州刺史身份帶兵,相當於四品,而曹景宗身為征北將軍,位居三品,正常來說曹景宗是韋睿的上級,但由於京兆韋氏的門第比譙郡曹氏要高得多,所以曹景宗對韋睿極其敬重,整個戰鬥甚至感覺是韋睿在指揮。而前段時間韋粲能夠迅速統一大家的意見,推柳仲禮為指揮官,很大程度上也是得益於韋氏的豪族地位。當時各大家族都以能跟韋氏聯姻為榮,柳氏也不例外,所以柳仲禮跟韋粲才會有這一層親戚關係。
柳仲禮帶著人從朱雀航南玩命地趕往青塘,可惜還是晚了一步。等他到了青塘的時候,叛軍已經擊潰了韋粲的部隊,正在清理戰場。侯景派一部分人把韋粲的首級送回本部,自己帶著剩下的人再找找有沒有其他收獲。
就在這個當口,柳仲禮橫空殺了過來。此時柳仲禮已經知道了韋粲陣亡的消息,一股熱血直衝頂梁,輪著馬槊就來找侯景拚命。
叛軍這邊兒都準備收工了,根本沒料到還有下半場,直接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柳仲禮一馬當先勢不可擋,跟過來的部下也個個都是狠人,整支隊伍跟切割機一樣撕裂了叛軍的陣型,開始了複仇式的大屠殺,很快就砍死了上百名叛軍。
侯景不知道是哪方神聖過來索命,他眼見勢頭不太對,趕緊下令撤退,沒想到浮橋太窄,通過量有限,很多叛軍在混亂爭搶的過程中掉進了秦淮河,又淹死了一千多人,順帶著把侯景往回跑的路也給堵死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侯景氣壞了,心說這幫笨蛋關鍵時刻怎麼這麼不中用,就在他拚命維持秩序的時候,柳仲禮已經迎麵殺了過來。
柳仲禮和侯景雖然互相聞名已久,但兩人從沒見過麵,所以柳仲禮第一時間並沒有認出對方是誰,他隻是發現前麵有個叛軍頭目在各種指揮,看架勢應該是個重要人物。柳仲禮此時已經殺了紅眼,管他是誰先捅死再說。
侯景厲害的是謀略和指揮,本人的武力值並不高,他見柳仲禮張牙舞爪地衝過來,嚇得掉頭就跑。由於現在浮橋那裡還堵得一塌糊塗過不去,侯景隻能順著秦淮河的河邊跑。
柳仲禮哪裡肯放,掄著馬槊在後麵猛追。
河邊的路非常泥濘,馬跑不快,侯景乾著急也沒辦法。轉眼之間,柳仲禮已經追到了他的身後,侯景甚至不用回頭就能感覺到馬槊鋒刃上閃爍的寒光,他無處躲藏,隻好眼一閉準備等死了。
如果侯景死在柳仲禮的馬槊之下,那麼南梁除了被折騰了一通之後,並沒有受到實質性的打擊,蕭衍的體格好得很,還會繼續當他的皇帝,之後太子蕭綱會順利接班,三國鼎立的格局也不會出現大的變化。但很明顯侯景禍亂南朝的曆史使命還沒有完成,不會這麼簡單就退場。
現在的情況是侯景在前麵跑,柳仲禮在後麵追,侯景身邊還有一群負責保護他的叛軍士兵,而柳仲禮追得太快,自己的親兵都沒來得及跟上來。所以柳仲禮現在相當於孤身一人陷進了叛軍的隊伍裡。
開始的時候叛軍士兵還有點兒懵,不知道該做啥,但也有反應快的,一個叫支伯仁的叛軍發現柳仲禮現在是背對著自己,正是下黑手的好機會,當即抽出佩刀從後麵掄刀就砍。
柳仲禮此時全部注意力都在侯景身上,根本沒想到會有人暗算自己,結果後背連中兩刀。按說他現在身披重鎧,挨兩刀也沒什麼大礙,但一驚之下,沒有控製好戰馬,導致戰馬踩到了河邊的一個泥坑裡,直接把柳仲禮摔在了地上。
這時候其他叛軍也回過神了,一看柳仲禮落馬,呼啦啦全圍了上來,舉著馬槊就開始亂紮。
柳仲禮的鎧甲太重,倉促之間根本站不起來,也沒辦法靈活躲閃,他勉強躲掉了前幾次攻擊,後麵的實在躲不開了,很快就身中數槍,血染秦淮河岸。
千鈞一發之際,柳仲禮的親兵們終於趕了上來,拚死殺退了圍攻柳仲禮的叛軍,一個偏將把柳仲禮扶上馬,火速撤退回大營。
侯景現在魂兒還沒找回來,他見梁軍退了,趕緊也帶著部隊撤回秦淮北岸,沒敢在後麵追擊。
這一戰把侯景嚇得半死,囂張氣焰受到了極大的打擊,從此之後再也不敢過河到南岸來挑事。
而柳仲禮這邊更慘,他身負多處致命傷,沒死已經是奇跡,短時間內是沒辦法再親自上陣打仗了。
按說就算受了再嚴重的傷,隻要假以時日都是肯定能恢複的。當年高敖曹打上洛的時候受傷也很重,英雄豪氣卻一點兒都不受影響。但誰也沒想到的是,跟身體上的創傷相比,柳仲禮精神上受到的刺激要嚴重得多得多,而且是沒辦法恢複的那種。從此之後他一頹到底,完全扔掉了曾經的勇氣和決心,任憑誰來勸說,他都不再談及出戰這件事了。
關於柳仲禮受傷前後為什麼會性情大變,幾乎是曆史上的一個謎。從後麵的事跡上來看,他的精神並沒有出現什麼大的問題,那最大的可能就是他在這次戰鬥中親眼目睹包括韋粲在內的太多至親好友的死亡,而其他梁軍部隊都在邊上看熱鬨,哪怕在他本人—也就是部隊主帥—親自出戰而且深陷重圍的情況下,也沒有任何一個人伸出援手。
在國家有難得時候,你冒著巨大的風險挺身而出,甚至賭上了自己的性命,而這個國家的既得利益者卻隻顧自己,根本不在乎你的死活,這種情況下戰鬥還有什麼意義?
多年以後,那個臨陣逃跑的東宮學士庾信曾經寫過一篇著名的《哀江南賦》來回憶這段歲月,其中有相當一部分篇幅就是感歎柳仲禮的,所謂“申子奮發,勇氣咆勃。實總元戎,身先士卒。胄落魚門,兵填馬窟。屢犯通中,頻遭刮骨。功業夭枉,身名埋沒。”其中申子就是柳仲禮的小名,而他為什麼從勇氣咆勃到身名埋沒,隻能由後人來主觀猜測了。
接下來的幾天裡,邵陵王蕭綸重新整理了自己的兵馬,帶著兩個侄子臨城公蕭大連、新淦公蕭大成從東麵過來跟柳仲禮彙合。
如果論起來,蕭綸作為六皇子兼原來蕭衍親自任命的剿匪總司令,無疑是現在聯軍中地位最高的人,完全可以理直氣壯地取代柳仲禮的位置,但他年紀見長之後變得很有大局觀,已經不再是原來那個肆意妄為的王爺了,他因為上次勤王失敗,承認自己能力不足以統帥三軍,主動表示認可柳仲禮的主帥地位,願意聽從柳仲禮的統一調度。
蕭綸表態之後,剩下的幾個王爺也不好說什麼,所以柳仲禮名義上依舊是勤王聯軍的總指揮官。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但跟之前相比,情況依舊出現了巨大的變化。首先是韋粲犧牲之後,再也沒有這樣一個有威望的人能在各路勢力之間溝通斡旋,聯軍達成一致意見變得非常困難。其次就是柳仲禮已經心灰意冷,壓根不想打了。
按說不想打也沒問題,如果柳仲禮能主動把主帥的位置讓出來,他的曆史評價也不會太差。但可惜的是柳仲禮現在叛逆感爆棚,他不僅不讓位,反倒擺起了官架子,以領導的身份對待聯軍中的其他將領,連幾個王爺也不放在眼裡,有時候蕭綸要去找他談事情,都要按照部下的禮節在營門外苦等很久,有時候還根本不見。蕭綸畢竟是正牌的皇子,哪裡受過這種輕視,一來二去對柳仲禮也開始有意見。
而王爺之中,臨城公蕭大連和永安侯蕭確的關係也非常不好,幾乎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現在又沒有韋粲那樣的人居中協調,各種矛盾被迅速傳導放大,導致各路部隊之間彼此猜疑,精力都放在互相防備上麵,再也形不成一致對外的合力。
由於缺乏統一約束,聯軍的軍紀也差得要命,很快就開始四處劫掠百姓。本來建康周圍的百姓日盼夜盼,總算盼來了王師,結果沒想到這幫官軍比叛軍還要野蠻,不禁大失所望。叛軍中本來有一些人還想投誠,在得知官軍的種種作為之後,也都打消了念頭。
現在即使最普通的老百姓都能看出來,就算聯軍人數是叛軍的十倍以上,就算真正的戰鬥還沒開打,這次勤王行動的失敗結果已經無可避免。
喜歡敕勒歌兩魏英雄傳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敕勒歌兩魏英雄傳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