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冷師尊被瘋批徒弟囚禁後!
阿問姓何,單名一個棲,字必問。
名取自“問餘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閒。桃花流水窅然去,彆有天地非人間。”
家中給他取這個名的本意是希望他自由自在,曠達樂觀。
他出生江南大姓,家族世代都是修真者,資質卻不太好,修為普遍不高,到何必問這一代,資質才好一些。
族中突然出現一個極品火靈根的弟子,弄的沒見過世麵的族老們手忙腳亂。
家主覺得族中長輩修為不高,大概是因為功法的問題,他們雖也是百年家族,到底不比人家傳承千年甚至萬年的宗門,為了不耽誤家中孩子,他將這一輩的孩子都送到了各大宗門。
包括這一代中資質最好的何棲。
如今千年過去,成為一方大能的也僅有何必問一人。
少年二十歲及冠禮時會起字,用作同輩之間的稱呼。
三師弟年少成名,從小到大,都是路過一縷風,帶起一陣灰的人物。
絕代風華,容貌昳麗的鮮衣怒馬少年郎,追求者自然數不勝數,再加上性格開朗,又是個極會撩撥的主,心悅他之人便從修真界排到了妖界。
剛巧那年他二十歲,正是取字的時候。
追著他要生辰八字,結道侶的女修不在少數。
少年被問得煩了,便隨口給自己胡謅八扯了一個字,叫何必問,潛台詞就是何必要問。
少年已有心悅之人,卻也不願傷了懷春的少女,隻能委婉拒絕。
初問時,少女不懂他委婉拒絕之意,還以為他就叫何必問,傳的多了,眾人便隻認識何必問,不識何棲。
對比,少年哭笑不得,卻也壞心思的不想解釋。
他的理由是,行走江湖,誰還沒有個江湖彆稱,既然旁人都如此叫了,那就叫何必問吧。
後來,行俠仗義,除魔衛道的事情多了,他“何必問”的名聲也越來越大,本人無奈,隻能被迫將這個假名取為了自己的字。
陸乾豐喜歡叫他阿問,雖然這個名實在算不得好聽,卻是自家道侶,為他拒絕彆人而取,是阿問心悅他的證明。
故,在他心中,極其悅耳!
懷中的人靠了一會兒,爪子就開始不老實,竟將手伸入順著他胸前的衣服鑽了進去,接著胡亂點火。
心上人的撩撥哪有不致命的,他的聲音很快便低沉下來,其中危險,不言而喻“……阿問……”
還沒說完,就聽見這人開口打斷他“師兄,十年前你要閉關之時,我便覺得心中不安,後來,小師弟傳音與你,說他惹了禍事。”
師兄的閉關就此被打亂,那時候,其實他是鬆了一口氣的。
有一種……逃過一劫的灑脫。
正因如此,他才幫小師弟賠了下清宗的靈石。
那之後,這種若有似無的感覺總是時時存在,這讓他很不舒服,有一種他的一舉一動都在陰謀中,修為越高的修士,與天道之間是有感應的。
他知道自己這種感覺並不是毫無緣由,定然是有什麼東西,在暗示他,這種感覺,直到鬼門遁逃,才訇(hong,一聲)然落地。
那股若有似無的提心吊膽,忽然如同從未出現般消失了。
這也就意味著他的師兄逃過了一劫。
渾身輕鬆的他迫不及待的找到師兄,忍不住想要他抱抱自己。
天道給修士的預測並不能宣之於口,正因為天道有常,留一線生機。
才需要有預感的人自行尋找解決的辦法。
若是說出,不僅不能救想救的人,還會累及自身,輕則引來天雷,重則身死道消,他要改變這些,且不能告訴彆人。
心中壓著一塊巨石的感覺並不好受,適才塵埃落定,他才會覺得疲憊不已。
好在他找到了小師弟這個變故。
也成功的幫助他改變了這一切。
確定心頭的危機真的已經遠離,更加貼近的心思便活絡了起來,知道師兄會拒絕自己,他率先開口打斷他的話。
果不其然,師兄停下後就一直等著他開口。
也不亂動,任由他的手胡作非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