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亡國之君崇禎帝也是如此。
相比於其它朝代,明朝從建立到滅亡,都沒有出現後宮乾政或者外戚專權,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這一切都與朱元璋有關係,朱元璋雖然讀書不多,但是明朝建立之後,朱元璋刻苦學習,吸取了曆朝曆代的教訓。
因此朱元璋將曆朝曆代的不足都進行了改進。
朱元璋下旨所有的太監不得讀書識字,不得兼外臣文武銜。
由此說來,太監乾政在明朝前期幾乎沒有出現。
即使是魏忠賢這樣的太監,也不足以威脅皇權的統治。
在防範外戚專權和後宮乾政方麵,朱元璋的首先造了一麵三尺高的鐵牌,立於宮門口,上麵刻畫了八個大字
“內臣不得乾預政事。”
後來,文官集團不斷的發展壯大,這對皇權在一定程度上產生了威脅。
之後就有了內庭司禮監和外庭內閣互相牽製。
古代史上出現了很多後宮乾政和外戚專政,後宮和外戚是相互存在的。
後宮的妃子權勢變大,那麼她的外戚也會水漲船高。
比如說西漢的呂後專權,她破壞了劉邦的“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這就導致了問題出現。
朱元璋對後宮的管理是非常嚴格的,他想到了兩個辦法。
第一就是在選妃上與眾不同,其次就是加強了後宮的管理,最重要的就是選妃的製度。
明朝時期,從朱元璋開始,就出現了“後妃多出民間”的現象。
除去開國之初盛行與勳貴聯姻以外,剩下的明朝皇帝在選妃方麵,幾乎都是出自民間。
明朝選妃都是在京城及其周邊地區,類似於今天的海選。
之後就由禮部進行篩選,最後剩下的幾十人帶入宮中。
在這幾十人中,挑選一二人作為後、妃,其餘的女子以禮送回家。
這樣一來,後宮中的皇後、妃子全部出身在民間,就沒有了後族強大的勢力。
這樣的情況下,他們就不會對皇權產生威脅。
明仁宗的張皇後,被稱之為“女中堯舜”,她就是出自普通農民家庭,之後當選為太子妃,從此之後在皇宮中生活。
成為皇後之後,她的父親被封為七品的兵馬副指揮。這個職位不會對明朝產生任何威脅。
更為重要的是,明朝外戚的世襲製在嘉靖帝期間被廢除。
這樣一來,外戚想要獲得權力,更是難上加難。
有了這樣的策略,就有了後宮壓根乾政不得,連外戚都掀不起什麼風浪。
史書對明朝評價為“故有明一代,外戚最為孱弱”。
不可否認的是,正是朱元璋的辦法,讓明朝從建立到滅亡都沒有出現後宮乾政和外戚專權。
不過這樣做也是有弊端的,就是皇帝少了一個強大的外援。
外戚用好了肯定是皇帝強大的助手,但是明朝從根本上來說就沒有這種外援。
坤興公主說到張敏時,她知道又一個祖訓擺在父皇麵前。
京師保衛戰以來,父皇改變和廢除祖訓就像運動員挑戰世界紀錄一樣,都不知道有多少條了。
如果父皇願意為張敏和朱慈烺做主,他又將打破一個紀錄。
朱薇娖不知道那些大臣會不會又要狂噴父皇,她以前可沒有少被大臣噴,後來他把都察院都給廢除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