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風光!
《十麵埋伏》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概括一點講,是晚唐時期兩個捕快與一個歌妓的愛情故事。
原本歌妓喜歡的是劉捕頭,後來經過一番周折,歌妓發現自己最愛的竟是淩捕頭,而劉捕頭因愛生恨,遂萌發了殺死歌妓的念頭。最後歌妓為了保住淩捕頭的性命,與劉捕頭同歸於儘。
說實話,自從《英雄》之後,老某子拍的東西開始越發狗血。
所注重的點,也漸漸從挖掘電影深處的人文內涵,轉變為追逐色彩美學的表現主義。
這種攝影風格從他最早的《紅高粱》其實就有苗頭,但直到《英雄》才趨近大成。
而他也逐漸變得魔怔,一味地去追求場麵的宏大,色彩的碰撞,以及視覺的刺激,下意識弱化了劇本最核心的人文關懷。
這樣的轉變,自然也令他的口碑褒貶不一,許多人愛的愛死,而有些人則說他忘了初心,拍出來的東西華而不實,太過空洞。
對此,淩平認為許多東西得分開來看。
首先,老某子就算再拉,那也要勝過中國百分之九十的導演。
他們這種大導,就像早已經悟道的宗師,隨便比劃個一招一式,都是許多人要學一輩子的絕學。
就說後世,老某子前腳剛拍出一片罵聲的《滿江紅》,後腳就能拍出口碑炸裂的《第二十條》。
說白了,市麵上所謂爆款,其實都在人家舒適區內,隻是懶的向下兼容而已。
不然你以為那些資本都是傻逼,給老某子投錢拍爛片?
人家看的比你明白多了,除了故意洗錢之外,更多的是老某子本身把握市場的能力,就是國內一流的。
不過換一個角度想,老某子功成名就,還願意做這種嘗試,首先要肯定的是他的勇氣,其次才能上升到藝術層麵的討論。
但不得不說,老某子的色彩運用是真美,既有敦煌飛天的斑斕,又有楊柳青煙的素雅。
正是因為這種自我開拓,才使得中國電影的畫麵呈現多了更多的可能性。
現在許多導演都跟著老某子學色彩,但大多數都是畫虎不成反類犬。就比如曉剛和凱哥,一個拍出了《夜宴》,另一個拍出了《無極》……
……
一個是當紅天王,一個是國際影後,兩人搭戲,說出去那都是話題性十足。
擱後世拍個抖音的話,拿個幾百萬讚不是問題。
現場的人雖然表情各異,但是內心其實都充滿了期待。
這時候的章子宜,正是她演技巔峰的時刻,骨子裡都在向外散發著清冷倔強,神秘高傲的氣質,再加上那張極其優秀上鏡的電影臉,所以非常受大導演的青睞。
但拋去所有的技巧與手段不提,她最為人稱道的,還那股一直都想演過鞏立的心氣,這正是支撐一個好演員實現蛻變的根源。
不過這種迫切想要演過對手的心理,又往往會讓人迷失,會陷入一種舞台很大很空,抓不到重點的困境。然後落在觀眾眼裡,就變成了搶戲、用力過猛……
真正的好演員,應當是極善於拿捏其中分寸的,章子宜便是這些人中的佼佼者。
不過她的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非常吃角色。
演到貼合她自身自帶的底色性格和氣質神韻的角色時,會有一種獨有的韌勁、不服輸,以及清冷孤傲的深層次浸透感。
但遇到反差較大的,她就做不到內心的完全撕裂,無法全力融入角色,演著演著便會讓人感覺到突兀。
特彆是飾演小白花類型時,觀眾們看到的卻是眼底深處掩藏不住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