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人想了好多名字,土的洋的都有,通過查重,最終覺得這個名字雖然看著土,但是很好記,和整個店鋪風格有反差感,讓人第一眼能夠記住。
最終就確定了這個名字。
於娟請假從川省回來,第一份餡料是於娟親自調的。
澆頭也是她親自炒的。
調好的餡料,進入冷藏室,然後劉青霖親自開著冷藏車,把餡料,澆頭,運往門店。
到了門店,離很遠,就能看見橙色為主色調的門頭。
劉大包三個字,顯眼又直觀。
既有單獨購買窗口,又可進去堂食。
在裝修,就開始做起了廣告。
還沒有開業所以周邊的一些人從這邊經過都會好奇的看裡麵賣什麼的,然後好奇的等著開業。
進入的話是明廚的設計,能看見操作台,還有揉麵包包子的師傅,整體非常乾淨衛生。
店鋪不大,但是內部布局也很合理,錯落有致。
店鋪的牆麵,燈箱廣告清楚的寫了,手工現包,衛生健康。
強調了豬肉的新鮮,她們用的麵粉品牌,油各種調料都是大公司大品牌。
價格表的旁邊是一個包子的切麵照片,能清楚的看到裡麵的肉,醬,綠色蔥點綴。
看著非常有食欲。
然後就是一排產品的價格。
招牌醬肉包25元。
青椒鹵肉包25元。
麻辣牛肉包35元。
火鍋肥腸包45元。
三款素包子青菜包和蘿卜絲,豆腐包,都是兩元。
對比路邊常規一元一個的包子,這個店價格貴了一倍。
但是這個裝修,這個地段,配上這個環境和宣傳,看到價格的人並不覺得貴,反而覺得,比想象中的便宜。
另外除了包子還有煮軟糯的粥,還有豆漿。
除此之外還有各種澆頭的拌麵和湯麵。
價格818根據澆頭的不同價格不等。
還有一些免費的小菜和調料。
讓包子不止是早餐,午餐晚餐都可以選擇。
沒開業之前,劉青霖已經讓員工把附近的一些大樓的電梯,還有公交車站牌燈箱廣告定了下來。
開業前一天也是周圍附近的發廣告。
所以在開業之前大家對有這麼一家來自成都,的包子鋪就有了一個簡單的印象。
試營業期間,等包子出籠蒸好的間隙,排了長長的隊伍。
加上試營業買兩個包子送豆漿。
堂食買麵送包子,買包子送粥,等一係列搭配活動。
第一天試營業從早上開門開始,熱氣騰騰的一籠包子分彆分彆到了排隊人的手裡,和堂食人的餐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