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晌午的時候,楊銘帶著三個小子進宮了。
這三個孩子,因為是楊昭的兒子,所以非常受楊廣夫婦寵愛,楊廣特彆在意自己的嫡庶之彆,但對於楊昭卻不在意,要不然也不會給兩個庶出封王。
要知道當時封王,朝堂的反對聲音還是不小的,但楊廣是誰?最擅長一挑n。
蕭皇後在永安宮驟然見到三個孫子,也是目瞪口呆,詫異的看了自己兒子一眼後,便召三個孫子上前,噓寒問暖。
雖然她一直在跟孫子說著話,但注意力從來都沒有從楊銘身上離開過。
老三想乾什麼?
她最擔心的,就是楊銘會加害老大的三個兒子,所以才會刻意疏遠,目的也是為了保全。
身居皇宮這麼多年,蕭皇後早就對骨肉親情看透了,在絕對的權力誘惑下,親情真的不算什麼,丈夫是怎麼對待他的那些侄子,她看的清清楚楚。
“你今天怎麼會突然想著,帶侑兒他們入宮?”蕭皇後微笑著看向自己最有權力的兒子,小心試探道。
楊銘笑道:“宗室雕零,正是用人之際,三個侄兒雖小,但已經到了栽培之日,兒臣覺得,應從國子監尋一良師,專責教導侑兒他們三個,早早曉事明理,方便日後托付大事。”
蕭皇後略一沉吟皺眉道:“昭兒府上是有名師指導的。”
楊銘笑道:“三個孩子一直牽掛著阿娘與父皇,兒子以為他們還是入宮學習比較好,這樣的話,阿娘便可以時常見到,以慰舐犢深情。”
蕭皇後長鬆了一口氣:“你能這麼想,阿娘很高興,他們都是你大哥的親兒子,今後確實應委以重任,畢竟真正的靠得住的,還是血緣至親。”
她說這句話的時候,她自己都不相信,但是她希望楊銘相信。
麵對母親直視的目光,楊銘一點也不回避道:“既然阿娘同意了,就讓他們留在宮裡吧,也便與楊瑞他們兄弟相合。”
蕭皇後微笑點頭:“好,阿娘準了你這番心意。”
接下來,楊銘在永安宮用過午飯之後,便離開了。
而楊廣也下了朝會,當他看到三個孫子的時候,也是微感詫異,等到蕭皇後說明緣由,楊廣點了點頭。
詢問了一些楊侑他們的近況之後,楊廣讓國子監的人把三個孫子帶走了。
“他要是真心實意的,確實難得,就怕他另有所謀啊,”楊廣歎息道。
他自己殺兄殺侄,是為了鞏固權力,但是他肯定不希望楊銘也這麼乾,因為楊銘一旦有這個心思,殺的都是他的子孫,而他也防不住。
他殺楊勇,還是在楊堅夫婦死後才敢這麼做,楊銘真要對付楊侑他們,也會等到他和妻子蕭皇後死了,才會動手,這怎麼防?
正所謂始作俑者,其無後乎,楊廣最害怕的就是自己的兒子學他,我已經把太子之位給你了,你就不能再對你的兄弟子侄下手了。
“銘兒應是真心的,昭兒在世的時候,他們兄弟的感情最深,銘兒不會下這個手,”蕭皇後道。
楊廣沉吟道:“這種事情誰也說不準,我楊室凋敝,已經經不起任何動亂,朕需要做一些事情,給老三一些警示。”
“你警示他做什麼?他又沒有做錯任何事?”蕭皇後不解道。
楊廣笑了笑:“朕得讓他知道,朕,也是愛惜宗室的,做個表率給他看,也給全天下的人看,這樣一來他將來真有這個心,也會有很多人站出來勸阻她。”
蕭皇後恍然大悟:“這樣的警示,確實很有必要。”
楊廣笑道:“朕為了消弭兒子的念頭,真是便宜了那些蠢貨了。”
自打楊廣即位之後,一直在疏遠宗室,原因很簡單,宗室一直以來都是儲君的堅定擁護者。
而大隋剛剛立國,楊勇便做了太子,所以宗室都是站在楊勇這邊的,沒少給楊廣使絆子,就算楊雄也不例外。
所以楊廣登基之後,看這幫人非常不爽,貶的貶,廢的廢,疏遠的疏遠,也就是楊雄和楊智積威望太高,他動不了。
楊堅有五個兄弟,他是老大,老二楊整死的早,有兒子蔡王楊智積襲爵,現在是太子太保還兼著左候衛大將軍,但是已經不參加朝會了,非特殊情況是不會進宮的,他的年紀其實不大,跟楊廣差不多,而且還有仁壽宮救駕之功,按理說應該意氣風發,參與國事指點江山才對。
但是沒有,他認定了楊廣是一個薄情寡義的人,不想伺候了,怕一不小心,惹怒人家,落個悲慘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