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明問:“那你們這幾天怎麼還愁眉苦臉的?”
然後李文軍就把汽車汽缸和模具的事情講了講。
李文勇聽得也很感興趣,問:“我沒覺得有什麼難度,都知道尺寸了,就做個模具好了。”
李文軍歎氣:“其實好多人都知道原理,但是做不出來。就跟核武器的原理大家都知道,但是世界上也沒有幾個國家能造是一樣的。因為精度、材料和技術的限製。比如說這個汽缸,平麵度誤差就要求在1米距離上不得超過0.05毫米,比頭發絲還要細。加工模具本身就有誤差,然後澆築就會把這個誤差加大。所以模具的誤差要比這個還要小。”
大家聽得不太懂,但是也明白了其中的矛盾。
顧展顏問:“如果誤差大會怎麼樣?”
李文軍說:“因為汽缸裡麵的是噴嘴噴進去的汽油,如果誤差大,就會漏油,漏氣,嚴重的會著火。”
那天柳冬生就已經向大家示範了發動機製造不精良的後果了。
李長明旁觀了過程,自然知道危險性。李文軍不直接說出來,是怕柳冬梅和顧展顏聽了又害怕。
李文勇說:“那就一點辦法也沒有了?”
李文軍說:“那也不是。現在的砂鑄技術還不夠完善,失蠟法是最精確地。在蠟製模具外麵塗陶瓷液,乾燥以後燒製,陶瓷燒結但是蠟燒掉了,就成了個模具。但是失蠟法要先有蠟製的構件,才能做出模具……”
李長明想了想,問:“木質的構件可以嗎?”
李文軍一愣,說:“可以,講道理,在陶瓷模具燒製的時候,溫度足夠把木材燒成灰,冷卻後用水衝洗出來就好了。要能迅速徹底燃燒的木頭。”
李長明說:“那就鬆木吧,把尺寸給我。我試試看。”
李文軍雖然不抱希望,但是還是把電腦上建好的汽缸模型,讓鄭躍華畫出來給李長明他們。
李長明就拿著圖紙去跟陳子琛研究了。
陳子琛原來就是搞技術的,李文軍說的這些他都知道。
聽李長明說完,陳子琛倒吸了一口冷氣:“這個有點難,隻能說試試看。手工做的東西能達到這麼精確嗎?”
李長明說:“我們做榫卯結構的時候,不就是要求精確嗎?再說我跟你講過咱們木匠的先祖們做淩雲台的事情。那個精確度,不會比現在的差。”
淩雲台做出來,各個位置都是平衡的,沒有絲毫誤差,風吹過,淩雲台隨風搖擺,卻始終不倒。
後來魏明帝見淩雲台這麼高還搖搖晃晃似乎是不穩,四周用支架把它支起來,結果支架不夠精確,破壞了淩雲台的穩定性,淩雲台反而一下就倒了。
陳子琛歎息:“太難了。就算我們能做出來又怎麼檢驗呢。遊標卡尺也隻能精確到0.1毫米。”
李文軍笑:“這個好辦,有種東西叫千分尺,又叫螺旋測微器,可以精確測量到0.01毫米。我請人從海城買了兩個,剛好木工車間和鉗工車間一邊一個。”
鬆木倒是很好找,後麵的山上最多的就是鬆樹。
可是模型隻能在整塊木頭上雕出形狀再一點點打磨,還要保證精確度,就很考驗手藝了。
李長明和陳子琛師徒兩個好久都沒有遇見這麼有挑戰性的工作了,又恢複了之前第一次研究李文軍給他們時的乾勁,兩個人沒日沒夜的乾,除了上廁所就不出來,三餐和開水都是李文軍給他們送到門口,他們餓了渴了就從就出來從門口把飯菜和水拿進去吃幾口喝幾口,再把空了的盒子放在門口。
晚上他們也不回去,累了就倒在車間的簡易床上睡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