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也罵,影評人罵,學者也罵。
說他們為了博票房把名著改得亂七八糟,無厘頭沒底線。
說他們侮辱藝術,不配拍電影。
說電影邏輯混亂,敘述碎片化,寫劇本的是個白癡。
他被罵得想砍人,給李文軍打電話,咬牙切齒地說:“看吧。我都說這劇本不行了,亂七八糟的。搞什麼穿越,多角戀愛。你沒看到那些教授跳腳的樣子,好像恨不得吃了我。我昨天都把我的大砍刀翻出來磨了。”
李文軍說:“彆慌,我挑幾段電影裡的經典台詞,你叫人剪輯一下,在我們所有休閒中心的大屏幕上滾動播放。休閒中心的北京音樂也換成電影的主題曲和插曲。然後先不要再國內大影院上映,先去各個大學的電影院上。”
唐兆年雖然覺得李文軍這個法子沒有用,卻隻能死馬當活馬醫,罵罵咧咧去辦了。
奇怪的是,這個電影普通大眾不喜歡,大學生們卻很癡迷。
最開始去看的人,一部分是想知道讓那麼多人那麼激動氣憤的電影到底是什麼樣,一部分是被李文軍的截出來的片段打動了,還有一部分純粹奔著主演去的。
後來他們動不動就把裡麵的台詞掛在嘴邊。
“長夜漫漫,無心睡眠。”
“如果上天能夠給我再來一次的機會.......”
“以前叫人家小甜甜;現在新人勝舊人,叫人家牛夫人。”
“我猜中了前頭,可我猜不中這結局。”
好像忽然領悟了人生真諦,任何人生片段都能套上去。
再加上李文軍的宣傳轟炸,這種癡迷和流行從大學傳到了外麵。
可是這個電影隻有在大學裡麵才看得到。
越是不讓看,大家越發追捧,越發想看。
李文軍覺得時機成熟了,在全國各大影院一起上。
然後就爆了。
李文軍同時推出了各種電影周邊,比如角色的人偶,spy的道具和衣服,還有瓶子上印著劇照的礦泉水、t恤和抱枕。
他的旅遊公司同時推出拍攝外景地打卡遊。
蘆葦蕩,大沙漠,古城牆,山洞裡。
為遊客提供戲服。遊客可以扮成電影裡的男女主角,在電影裡的場景走過,念著他們的台詞,配著背景音樂,好像自己就成了故事的一部分。
除此以外,李文軍在“文軍大學”的電影院裡搞了演員和觀眾的見麵會。
十塊錢一張門票,可以進來跟演員握手,要簽名,合影。
唐兆年罵李文軍異想天開,電影票也才五塊錢一張。
結果觀眾對於這部電影的熱情遠遠超出了唐兆年的想象。
結果見麵會的門票賣出去幾萬張,連開了十場都不夠。
演員的手都給握腫了,笑得臉上肌肉抽筋。
所有人都很配合,因為都有分成,所以痛並快樂著。
唐兆年算了算,七七八八的盈利比投資額多了兩倍都不止了。
他一邊開心得爆粗口一邊趕著那群人去拍下一部了。
這一次,他給投資的時候就爽快多了。
李文軍卻沒有因為勝利而昏頭,仔仔細細審過劇本,按合同扣著主創人員百分之五十的分紅先不發,然後告訴他們:續集獨立結算。要是拍出來票房不行,就用第一部的分紅來填補。續集的收益成本一扯平,就立刻把前麵扣押的分紅發下來。以後都這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