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所的所長斟詞酌句地問“李董要研發這個主要是想拿來做什麼用”
李文軍說“我們國家1991年就獲得了15萬平方公裡的國際海底礦區,但是一直沒有開采。而且為什麼海底那麼大,我們隻有15萬平方公裡。因為國際上有個規定,對於未知區域,誰先勘測清楚地圖,就屬於誰。”
海底有大量大洋多金屬結核,以錳和鐵的氧化物和氫氧化物為主要成分,含多種金屬元素如銅、鎳、鈷等。而且海底的錳結核中鎳的儲量很大,是鎳的重要遠景資源。
而鎳又是做特種鋼,發展各種高科技產業的基礎原料。
水越深的地方這東西越多。因為金屬結核密度大,被洋流帶到深的地方,就不可能再回到更淺的地方去了。經過時間越長,水域越深金屬結核的直徑越大。因為包覆在結核球外麵形成新外殼的金屬,也是密度大的東西,會集中到深海裡。
品位高的結核主要分布在水深範圍4000米到6000米的大洋海盆區。
他是怕嚇到他們才沒說那麼清楚。
各個國家都在緊鑼密鼓地搞海底勘探。
中國到現在為止的技術還很落後。
他做海底機器人,就是在做初步嘗試。
現在這一步邁出去了,自然是要繼續。
其實海底機器人已經給楊守拙拿去在南海海底勘探測試去了。
楊守拙就說再往深水走,距離太遠,也不可能拉線,也超出遙控範圍。
肯定隻能用載人,靠人來控製。
所以他下一步,就是要上載人的深水潛水器了。
有人小聲說“沒地方試。”
這個再用玻璃缸就不現實了。可是直接去海裡麵,讓活人實驗,又太危險了。
李文軍說“水庫啊。我們有個高山峽穀水庫。雖然麵積不大,但是水很深啊。”
大家麵麵相覷。
說的也是啊。
那個水庫就是個狹長的深水水庫,豐水期最大水深能達到一百多米。
這個不就是個天然的試驗場嗎?
而且載人的小型潛水器不會太大,用車也能運過去水庫。
李文軍說“先從幾十米的做起,在玻璃缸和剛才河灘上你們挖的那個大湖裡試。”
董慶軍說“講道理,防水和電子機械問題都解決了。唯一的問題就是解決氧氣和操作性了。”
大家才發現,他也跟著進來了。
李文軍搖頭“不不不。如果是人坐在裡麵操作,不是遙控,那就不能隻用攝像頭解決,要有照明的燈和可以觀察外麵的透明觀察窗。還要考慮采樣,帶上水麵,所以機械手臂和裝樣品的船艙一樣不能少。遠比機器人要複雜。因為關係著人命,設計安全係數要做到最高,考慮多種備用方案。”
大家都不出聲。
李文軍又說“以後的資源搶奪,都不會以陸地為主,而是以無人區,比如南極北極,深海,太空。就算是戰爭也是以空軍和海軍為主。因為等到陸軍大規模作戰的時候,就說明我們的邊境防線已經破了,敵人進入了國土,我們隻能在自己土地上背水一戰了。這是絕對不允許的。必定要在海上和空中就實現全麵擊退。”
大家都肅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