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ntt這裡,周不器看到了很多行業材料。
在日本,商場和各種零售店鋪銷售的手機,市場份額隻有5,有93的手機是通過運營商來銷售出去的。
這樣的比例非常誇張。
歐美市場的運營商合約機,占比也就是70左右。
而根據ntt方麵的預測,軟銀的首批iphone,大概會有120萬部左右。
呃……已經賣光了。
蘋果方麵還是經驗不足,後續保證沒跟上,估計他們也沒想到iphone3g能引發這麼誇張的全世界的搶購潮。
全世界的iphone都缺貨。
都要靠著在華的兩家代工廠加急生產。
也就是說,軟銀後續的訂單,肯定不會太飽和,每個月能有20萬30萬部新iphone上線就不錯了。
日本手機的年銷售量,高達3000萬。
除去固有的傳統手機之外,ntt方麵做了市場預測和行業分析,市場今年對這種新型的全觸屏智能機的需求量,可能會達到500萬600萬部。
iphone的預期銷售量是300萬部。
還有200萬300萬的市場份額……
ntt比較謹慎,不可能下太大的訂單。
砸在手裡那就慘了。
運營商的定製機沒法退貨,相當於運營商從手機廠買來,然後再賣給消費者。要是賣不出去,就砸在自己手裡了。
所以ntt就給出了兩個比較保守的合作方案——
第一,aster手機在日本的獨家銷售權,他們的采購訂單是100萬部,采購單價是500美元。
第二,如果沒有獨家銷售權,他們隻會采購30萬部,采購單價降低到485美元。
這樣的合作模式跟歐美又不太一樣了。
在美國跟運營商tobie的合作,是“采購費+未來話費分成”的模式,這種模式對雙方都有利。
假如手機太差,賣不出去,就沒有未來的話費分成了,運營商可以少虧一點;假如手機賣得很好,手機廠商可以拿到比固有采購費更多的分成,可以賺到更多。
相當於利益共享、風險共擔。
美國的主流商業模式都是這種,好萊塢也是。大明星也都是給基礎片酬,然後給未來的票房分紅。電影失敗了,片方少虧點;電影火了,明星可以多賺點。
紫微星電子跟tobie合作,如果手機銷售很順利,單部手機可以賣到523美元,利潤將近90美元。但有風險,手機賣不出去就砸手裡了,單部手機要虧100美元。
跟日本運營商合作,是買斷式的,單價更低一些,但沒有風險。
風險全部由運營商承擔了。
這背後的邏輯就是市場壟斷。
日本市場的手機超過90都是通過運營商賣出去的,幾乎就是壟斷了。也就是說,運營商想賣什麼,消費者就要買什麼。
他們拿到貨了,幾乎不可能砸在手裡,總能想出各種各樣的活動推銷、變著花樣地促銷,“忽悠”消費者買單,把手機賣出去。
所以日本的運營商願意選擇買斷模式。把風險都自己扛,但采購價格更低。賺到錢了,自己的利潤會更多。
周不器並沒有太過參與談判,主要是周紹寧和唐斌辰在談。
聽著翻譯的溝通,他頗有感慨。
難怪日本的傳統手機產業不想變革,不想創新,不想引入外來勢力……這特麼是吃得盆滿缽滿啊!
在手機市場,他們可以為所欲為,想怎麼賺錢就怎麼賺錢。
比躺著賺錢還容易!
這種情況下,他們當然不想變。
難怪孫正義會被罵成賣國賊了,這是一腳踢翻了他們的金飯碗。
至於ntt開出的兩種合作方式……
肯定是第二種。
軟銀是紫微星的投資人呢,aster手機必須要在軟銀旗下出售。
上午談。
中午吃飯。
下午談。
到傍晚的時候,合作方案就基本敲定了。
ntt采購30萬部手機,議定單價是502美元。同時,紫微星日本的各項互聯網服務,對接到ntt的運營網絡體係之內。
日本第一大運營商,拿下!
談判還算順利。
雙方你情我願,各取所需,一拍即合。
拿下了ntt,接下來就很容易了。
第二天上午,又去跟第二大運營商kddi談,條件差不多,細節方麵略有出入。kddi采購的訂單是50萬部,單價是498美元。
下午才去見軟銀。
孫正義現在意氣風發,誌得意滿。紅光滿麵的樣子,跟新郎官似的,臉上的笑容怎麼都掩飾不住。
他的這波戰略規劃,真是太成功了!
堪稱驚豔了整個日本商界。
當年,沃達豐日本是第三大運營商,可是運營得很糟糕,市場份額越來越少,眼看著就要被ntt和kddi給吞並了。
這個時候,孫正義抄底接盤,買下了沃達豐的日本業務,就變成了軟銀的運營商業務。
收購完成之後,馬上跟自家的雅虎日本對接捆綁,寬帶運營業務當年就起死回生!
寬帶業務的回春滿足不了孫正義的胃口。
他還要把手機運營業務給做起來。
正巧,當時蘋果跟摩托羅拉合作推出了一款音樂手機,結果喬布斯大怒,說摩托羅拉做出來的手機就是屎,簡直是砸了蘋果的招牌!
然後,喬布斯就痛定思痛地要自己做手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