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房裡,周不器跟寧雅嫻、寧露、關南晴一起,一通安排,不斷地打電話,部署明天跟穀歌的一係列合作。
圍繞著推特和摩托羅拉兩筆重磅交易案,讓原本矛盾重重去年都一度刀兵相向的紫微星和穀歌一下就變成好夥伴了,開展了一係列的商務合作。
這跟穀歌更換了ceo,拉裡·佩奇的上台有關。
曾經的施密特是個老頭子,還是拉裡·佩奇這種同一個時代的年輕人跟周不器更有共同語言。
隨著地位越來越高,周不器越來越不喜歡跟彆人鬨矛盾了,多交朋友、廣結善緣,才能讓他在世界商界裡有更好的名望和影響力。
孫正義想賣出部分紫微星環球的股票回款,可以;紮克伯克想讓周不器逐步地退出facebook的主要股東序列,也可以。
隻要不是大方向上的核心矛盾,各自退一步,一切都好談。
等大致上布置完了這些,寧露坐在電腦前,“這還有一封郵件呢,是陸器發過來的,是……是介紹穀歌的一款產品kno……”
“哦,對了,我看看。”
周不器走過去,然後就有點來氣,等文檔下載下來之後,發現是英文版。..
估計是陸器讓手下彆的什麼人寫的。
周不器的英文雖然很好,可是看一些比較專業的英文材料,還是會比較吃力。
好在身邊有兩個英語通。
尤其是寧露,英文水平極高。
周不器就把寧露抱起來,讓她坐在自己腿上,寧雅嫻和關南晴則是眨巴著眼睛,站在旁邊,四雙眼睛一起來看這份文檔。
開始是介紹了產品的初衷。
寧露怕大老板英文水平不太好,一邊看還一邊進行著簡單的翻譯、解釋,“07年的時候,維基百科陷入了信譽危機裡,很多人隨便在上麵發布一些虛假信息。這個時候,穀歌就想趁虛而入,推出一款跟維基競爭的產品,就是kno了。”
周不器點了點頭,把她抱在懷裡,單手摟住她的纖腰,“不奇怪,維基百科能夠打敗那麼多同類的競品,很大的原因就是穀歌搜索在排名上給了維基最靠前的位置。”
接著是產品介紹,也不需要看得太仔細,了解個大概就行了,寧露道:“kno和維基百科不一樣,這款產品邀請了很多專家來撰寫文章,並且文章作者會清晰地標注出來,來確保提供真實可信的信息。”
就跟拉裡·佩奇說的差不多,kno是一款逼格很高、很能彰顯穀歌追求的一款產品。不是所有人都能在上麵發布文章的,隻有一些在各自專業裡有影響力的人才行。
這就注定會比較小眾了。
比如討論“官渡之戰”。
如果用維基百科來查,給出的都是一些相對客觀的東西,比如發生的年代、對戰的雙方,雙方的統帥是誰、軍事實力的對比等一些客觀性的基礎性的東西。
如果用微知或者美版知乎ora的用戶來回答,內容就會豐富很多。
會把各自的排兵布陣,用兵用計等策略給說明出來。
就這場戰爭本身,進行更全麵的描述。
用kno來查詢,給出的內容就比較有深度了。
主觀性也很明顯了。
回答問題的作者,一般都是曆史學的教授、曆史研究員,他們給出的往往是一些個人這麼多年研究曆史過程中的心得和經驗,比如雙方陣營在經濟、製度、文化上的不同,以及在人才使用上的區彆,還有當地氏族和漢末中央權力之間的遮遮掩掩的關係等等,從更深層次的角度來分析這場戰役。
有點像論文。
在周不器看來,互聯網上需要這樣一款有足夠的深度和專業性的產品,來服務全世界的用戶。互聯網是提供信息的平台,總不能隻提供一些皮毛潦草的基礎信息吧?
提供有價值的內容,就是有價值的產品,就能代表企業的一種價值取向。
這個價值不是商業價值,而是社會價值。
可是問題也來了。
這麼有深度的一款內容產品,也很難在商業價值上有所體現,想賺錢可太難了。越是有深度的內容,受眾範圍就越小。
再看穀歌為kno設計的商業模式……
寧露眼睛看著英語,嘴裡說出來的是中文,“kno的文章作者,可以選擇是否在自己的kno裡添加廣告。一旦添加了廣告,穀歌就會將廣告收入與作者分享。”
周不器就搖搖頭,覺得這很荒誕,“那點廣告費,夠乾什麼的?那麼多專家、教授、學者們發布文章,更多的是依靠他們內心中想要對大眾進行知識普及的情懷。這種商業模式不成立。如果給錢,就一定要多給;要麼還不如不給。那麼點廣告費,簡直是對文章作者的羞辱。”
寧露笑著說:“可能是美國這邊的廣告費比較多吧。”
周不器道:“單次點擊的廣告費是挺高,但是流量低啊,能有維基的十分之一嗎?”
“沒有,差遠了。”
寧露伸手指著屏幕上的一個數據,然後拉開了一個列表。
kno剛上線的時候,表現還挺好,迅速就收獲了很多專欄作家和用戶,頁麵達到了10萬,同期的維基百科是27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