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其實就是最重要的一條。
也是最主要的交易。
科樂美之所以願意讓渡部分《實況足球》的版權給暢遊,主要是三個方麵。
第一,ea的《fifa足球》太猛了,勢頭太強勁了,科樂美覺得以自身的實力頂不住ea了,需要找個幫手;
第二,足壇裡已經出現了數字經濟的潮流,開始重視足球領域的相關知識版權了,這就導致《實況足球》想要像過去那樣拿到很多國家隊、五大聯賽的冠名以及球員肖像權的授權。科樂美拿不出那麼多錢去跟ea競爭。
第三,海外業務的節節敗退。
科樂美在本土業務當然沒問題,已經完成深度耕耘了,《實況足球》橫掃整個日本市場,《fifa足球》根本沒有生存的餘地。
可是海外市場就不太行了。
《fifa足球》這幾年來在海外市場,不斷地進取搶地盤,之所以能反超《實況足球》,除了有產品層麵的因素,也有運營層麵的因素,科樂美在這方麵沒有優勢。
也就是說,如果展望未來的話,《實況足球》在本土市場沒有任何問題。
靠著本土市場,《實況足球》也足夠生存了。
海外市場就不行了,不說遊戲性,單是那些足壇的相關版權的缺失,就會讓《實況足球》很難再去跟《fifa足球》競爭。
而科樂美還解決不了這個問題。
暢遊來了,為什麼不讓暢遊頂上去?
讓暢遊衝鋒,去跟ea對著乾,科樂美隻需要躲在暢遊的身後,一方麵依舊牢牢掌握著本土市場,一方麵穩定地每年從暢遊那裡拿到部分海外業務的收入,何樂而不為?
暢遊拿到的是電腦、平台和手機的版權,科樂美最在乎的是主機遊戲版權。
甚至連投入也減少了。
由暢遊出錢,去跟國際足聯、歐足聯,以及五大聯賽去購買相關的版權,以及去購買球員的肖像權。
拿到這些版權之後,暢遊去開發電腦版、平板版和手機版的《實況足球》,科樂美穩守核心基本盤,去開發主機版的《實況足球》。
這是雙方最核心的交易邏輯。
以版權換版權。
還有一個最讓科樂美著迷的一點,就是暢遊這邊野心勃勃,想要跟ea競價從國際足聯那邊買來“fifa”的商標使用權。
這可不是一筆小錢!
要是真能買過來,那可就厲害了。
過去二十年裡,ea一直在經營著“fifa”這個品牌,總共投入進去的營銷經費不下5億美元。真要是能半路截胡,就相當於占領了二十年足球遊戲玩家的心智。
到時候,就是《fifa實況足球》了。
很多玩家按照慣性思維,會接著去玩“fifa”的足球遊戲,就會從《fifa足球》轉到《fifa實況足球》身上了。
其他的幾個條款,更多的就是利益分配和版權分責了。
因為科樂美最在乎的是日本市場,也主要就是圍繞著日本這個市場來展開。
4,暢遊開發的電腦、平板和手機版《實況足球》,未經科樂美的同意,不得在日本地區銷售。如果科樂美同意銷售了,日本地區的所有收入,科樂美會分得50;
5,科樂美開發的主機版《實況足球》,必須經過暢遊的測試,才能進入到海外地區銷售。銷售的收入,暢遊分到50;
6,《實況足球》的其他形態的版本開發,原則上由暢遊和科樂美共同完成,收益分成還是五五開;
7,《實況足球》的品牌營銷,日本地區以科樂美為主,由科樂美投入;海外地區以暢遊為主,也是由暢遊出營銷費用。
還有更多的細節,寧露沒有打印出來。
總體上來看,跟周不器此前提出的合作大框架差不多,基本就是這個思路。
科樂美不是重視主機遊戲,不是重視本土市場嗎?
那就投其所好!
把《實況足球》的主機遊戲版權和日本市場的收益跟科樂美鎖死,暢遊要把其他的版權和海外市場的收益拿到手。
周不器坐下來,然後拍拍自己的大腿,“牧歌,來!”
趙李牧歌臉色微紅,小心地瞟了石婧琳一眼,不太敢過去。
周不器一伸手,就把她拉到了自己懷裡,軟綿綿香噴噴地抱了個滿懷,然後就跟寧露說:“給任羽辛打個電話,我跟他聊聊。”
石婧琳這才抬起頭來,看向了周不器,對他懷裡的小美人視而不見,隻是輕聲詢問:“要我離開嗎?”
雖然是夫妻,但這位石家小姐很有教養,分寸感拿捏得很好。
周不器笑笑,“不用。”
(本章完)